明朝时期,朱家皇帝们,对海洋不太感兴趣,不仅中间废了澎湖巡检司,还不许民间私自下海。
而此时正处于西方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到处抢占殖民地。
这期间,大航海的新起之秀,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抓住了明朝不上心台湾的机会,成为台湾的殖民者。
实际最先发现台湾的西方国家并不是荷兰,而是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在占领澳门后,在与日本的贸易往返航路上,首先发现了台湾,觉得相当漂亮,喊出了“福尔摩沙”,(Formosa,美丽之岛),这个名字后面成了西方殖民者对台湾很长一段时间的称呼。
而第一个登录台湾进行勘绘的也不是荷兰人,是西班牙人,西班牙后面也占领了台湾北部,以基隆为据点,与荷兰人在台湾南北分庭。
至于荷兰人,其实最早是想占领澳门的,被葡萄牙人捷足先登,于是只好去了台湾。
1.
西班牙是最早看到台湾位置重要性的,1619年,西班牙道明会神父马丁略Bartolomé Martinez指出:中国台湾的战略地位可与中国澳门匹敌。
西班牙人最早上岛勘绘,占领却比荷兰人晚了几年,而且在基隆经营不利,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加上本国经济萧条,国力在走下坡路,就干脆从台湾撤了。
荷兰人则是占领澳门不成寻其次,1622年,发生澳门之战,荷兰人攻打澳门,但是葡萄牙好歹在澳门扎根许久,荷兰人没干过,于是只好寻找新的据点。
荷兰人在没搞定澳门后,一开始还是没想到驻点台湾本岛,而是想搞定澎湖,原因很简单,与中国通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自然是越接近中国大陆越好。
所以为啥一开始要抢澳门,因为澳门离大陆是最近的据点。后面实在抢不到,那自然是澎湖比台湾岛更方便接近中国大陆。
于是荷兰人在司令官雷尔生的带领下,在澎湖风柜尾筑城建了根据地。
荷兰风柜尾遗址
但是明朝,只是对海洋不感兴趣,不代表像晚清一样没有战斗力,郑和当年开着船队到处溜达就是实力的表现。
当时福建巡抚商周祚告知荷兰人,澎湖上面住着大片汉人,不太喜欢你们这群红毛鬼,要他们赶紧滚蛋。
荷兰人不听,于是下一任福建巡抚南居益更直接,不滚就打。
南居益设计将荷兰将领法兰斯尊的舰队引到厦门鼓浪屿,邀他上岸签订通商协议,半夜却以火船攻击荷兰船,杀死8个荷兰人,法兰斯尊等人被押到北京处死。
那时的明朝比起晚清可硬气的多,犯我大汉疆域,远近都诛。
风柜尾位置
但是明朝有个致命的弱点,腐败,尤其地方上,官商勾结腐败严重。比如澳门,你以为是明朝打不过葡萄牙吗?是广东的地方官,收了葡萄牙人的银子,腐败的结果。
那时澳门可不是殖民地,而是租借地,还不是强租的,是明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的行为。
于是荷兰人觉得打不过,可以学学葡萄牙人,他们找来一个叫李旦的商人。
李旦是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走私业者,居住在日本,亦商亦盗,是当时从日本到中国沿海,甚至到菲律宾,海上的话事人,擅长官商勾结,和福建与日本的官场都很熟,很多搞不定的事都会来找他。
李旦提出“荷兰人从澎湖列岛撤走, 但福建当局应该允许荷兰人到台湾岛贸易”的意见。
福建巡抚想想,台湾那旮旯也比较远,通信闭塞,老朱连澎湖巡检司都撤了,应该不会在意那块地方,于是看在白花花的孝敬银子上,同意了这个意见。
然后和荷兰签订《明荷议和》,明确了荷兰人可以在台湾发展并进行管辖。
其实从这个决策可以看到,明朝是没有完全把台湾当化外之地的,否则荷兰人去台湾岛,根本不需要找福建巡抚商量的。
从这个角度,台湾有点像澳门,可以占,但需要政府同意,这块地并不是无主之地,你必须给孝敬钱,打好招呼。
民间海商竟然可以介入国家重大事务,可见明朝地方官商勾结情况之严重。澳门是这么搞丢的,台湾也是这么搞丢的,从此台湾进入38年的荷兰统治时期。
2.
1624年,荷兰人正式登陆并占领台湾,首先建了个热兰遮城,作为第一个据点。 第一任长官则叫马蒂·宋克,Martinus Sonck
荷兰人在台湾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之前中国政权渡海台湾最头疼的问题,如何搞定原住民。
台湾的原住民不仅仅是高山族一族可概括之,实际是我国政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做民族认定时,由于两岸隔离,无法对台湾少数民族做有效认定,进而统称为高山族。
台湾原住民有几个特点,一是多而杂,小小的台湾岛,细分起来,竟然有十几个少数民族,且很多起源不同,语言不同,互不统属。
二是特别原始,也特别彪悍,很多部落看到陌生人,二话不说,先割个头吧,包括后面的日本人占领台湾时也没在台湾原住民那讨到便宜。
荷兰人对原住民的管理,用了三种手段,分别是“怀柔”,“武吓”,“奴化”
荷兰人上岛后,首先接触的是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村社,该族以前就经常接触外界,对外面来的人特别友善。经常与外面的人贸易与获得武器,来攻打其岛上它部族。
所以看荷兰人上岛了,西拉雅村社可乐和了,马上前来亲近,尤其是其下的新港社。荷兰人也聪明,用15匹棉布换来新港社的土地使用权,做了个好买卖。
荷兰人对西拉雅村社的新港社,采用的是典型的怀柔。
西拉雅族妇女画像
但是平埔族还有一支叫麻豆社,和新港社特别仇视,还和日本人特别亲近,经常联合倭寇余孽来骚扰荷兰人。
1629年7月底,海盗三脚大爷在麻豆社一带出没,荷兰长官遂派遣60多名士兵前往搜捕,途中必须经过一条溪流,麻豆社人主动表示要替荷兰人背枪、背人过河;荷兰士兵不疑有诈,走至河中央时,岸边埋伏的麻豆社人一举冲出,士兵全数被歼灭。
后面荷兰人在第四任长官普特曼斯(Hans Putmans)的命令下,展开对麻豆社惩罚性讨伐行动,调派了230名武装兵力袭击麻豆社据点,纵火迫使麻豆社代表前来商谈,而后签订停火协议,
普特曼斯又在1635年11月底,带着500人,联合新港社,进攻麻豆社,把麻豆社老巢烧了个干净,搞得麻豆社元气大伤,最后在荷兰人武吓之下,乖乖臣服,还签了个签订《麻豆协约》。
《麻豆协议》签订之后,周边其它村社也知道荷兰人的厉害,纷纷过来归顺了。
荷兰人统一了台湾西部这些部落后,要求不许族群“私斗”,只能参与“公战”。
荷兰进而联合这些部落,打通了台湾中部通道,并攻伐大肚王国所管辖的中部地区村社。
大肚王国为16世纪中期台湾原住族所成立的“跨族群准王国”,算是台湾势力最强大的一支。
荷兰人两度出兵攻打大肚王国;“大肚王”在损失13个部落后,只能在荷兰人的武吓之下,订约表示服从。
除了怀柔和武吓,荷兰人还用了“奴化”,西方人的奴化其实很简单,就是传教呗,让原住民信仰基督教,接受西方人的宗教,便达到了文化统治的目的。
1627年6月,首位德国籍牧师康第纽斯来到台湾,投注心力以新港语翻译《圣经》的重要章节,开始传教。
三年后,又有一位祐纽斯牧师来到台湾,待了14年是停留最久的传教士。在新港社开设第一所学校,男女学生兼收,授课内容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和基督教教义,教授罗马字母。
并与康第纽斯共同提案,希望派送数名新港社少年到荷兰留学,培养成为传教士之后,再回到台湾服务。
祐纽斯牧师
西方殖民者在殖民的过程中,往往是一手枪炮,一手圣经。要不信上帝,要不见上帝。野蛮交织着虚伪。
后面有个日籍人类学者伊能嘉矩,首度提出了台湾原住民的分类体系,把与荷兰人接触而“改造”过的分为平埔族,没被荷兰人“改造”的,分为高山族。
而新中国的民族认定没这种区分,统称为高山族。根据后面台湾当局的分法,则分出了更多。
3.
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与中国的贸易中,玩两面手法,有时学葡萄牙人协助中国讨灭海盗,有时却又与海盗配合,以武力向中国要挟自由贸易。
就像今天的西方,对台湾没有固定的原则,只是把台湾视作一颗棋子,维护其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才是最高原则。
荷兰人在台湾并未统治多久,这和两个人有关。荷兰人的保护伞李旦死后,曾与李旦参与荷兰与福建巡抚谈判调停的翻译,郑芝龙,继承了李旦的海上势力集团。
荷兰人开始是拉拢郑芝龙的,与郑芝龙签下三年贸易契约,并联手消灭了郑芝龙最大的海上对手李魁奇,但荷兰人又玩起了两面派,又不想完全受制于郑芝龙,于是和其他海商联合对抗他。
郑芝龙来了火,在金门料罗湾,把反对他的其他海商与荷兰人一起打败,荷兰人又只好谈,郑芝龙从此成为这片海域的话事人。
1644年清兵入关,两年后,郑芝龙投降清朝,却被挟持到北京,荷兰人以为从此可以松口气。
没想到,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快速整合郑家势力,以金门和厦门为基地,控制着台湾海峡两岸贸易。
比他爹更狠,觉得台湾不错,干脆以台湾为基地,进行建国,做个海上皇帝,于是上岛直接赶走了荷兰人。
1662年2月1日,郑成功攻破荷兰热兰遮城,郑、荷签订和约,16天后,荷兰人带着家眷、财产,分乘8艘大船离开台湾,结束了对台湾38年的统治。
台湾从此迎来了国姓爷时期,郑成功死后,到其孙子郑克塽,最终归顺了清朝,康熙帝随后设置了台湾府,第一次真正意义在台湾岛上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台湾,终于正式的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参考书目:
《被误解得台湾史》 骆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