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职业投资人叶秋。
国庆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叶秋也在度假中。
但现在是关键节点的关键变化,很有必要详细梳理一下。
叶秋旗帜鲜明地说【这里就是历史底部,今年最后的赚钱机会来了 】!
等啊等!
总算等到底部全力做多的信号!
这段时间真的挺难的,连跌三个月,相信很多朋友都跌麻了!
我们看下面这组数据,统计了近些年的熊市底部特征。
从破净率角度出发,现在整个市场的位置已经比2022年4月份(战争与口罩)、2019年1月(去杠杆与毛易战)、2020年3月(口罩首次爆发)还惨。
数据角度出发,现阶段市场明显跌过头了。
目前市场不缺流动性,M2屡创新高,缺的还是信心和预期,这是现阶段市场的主要矛盾。
一旦信心和预期有所修复,那么将会有一波不错的反弹行情。
当前市场有两大矛盾:
内在矛盾:经济何时见底反弹,重回增长轨道?前瞻性指标是地产和口罩。
外在矛盾:美元指数何时见顶,加息节奏何时放缓,人民币汇率何时稳定?
第一个矛盾直接决定盈利的预期;第二个矛盾直接决定估值的波动方向和弹性。
现阶段市场对这两个预期都比较悲观,股市定价也比较充分,一旦这两个矛盾缓和,迎接我们的将是新一轮赚钱机会。
幸运的是放假期间,叶秋已经敏锐地捕捉到反攻的号角。
1、加息渐缓
比起通胀,美联储更怕的是衰退。
之前美元指数一路攀爬到恐怖的114,但近期已经阶段见顶。
美元见顶有一些小前提:一个是失业率的攀升,一个是债务违约率的上升。
这背后对应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苗头。
所以别看美联储近期很鹰派,但经济数据已经不支持鹰派行动。
美国九月ISM制造业PMI跌至两年多以来的低点。
ISM订单指数仅有47.1,这是疫情暴发以来的最低水平,说明加息已经导致需求在走软。
因此PMI数据公布后,市场开始交易衰退预期,全球股市开启暴力反弹。
之前美联储担忧经济过热,导致通胀高企,所以疯狂加息,但现在已经有先行指标指明经济需求在下滑,极大缓和了美联储不断加息的压力。
如果9月的通胀数据、失业数据也不及预期,那么这里妥妥就是美元指数的顶部。
比起美元,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直接影响国内的资产价格。
8月份以来,原本比较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斜率明显上升,说明加息已经导致资金外流。
但好在央妈的三令五申下(使用汇率工具和下场干活),汇率开始见顶。
原本在国庆的前两天,叶秋预期人民币汇率见顶,对应的人民币资产A股会有一个很不错的表现。
但无奈节前情绪低迷,交易量只有恐怖的5000多亿,这点小浪花可翻不起大浪。
这里可见市场情绪有多悲观,不过现在有多低迷,弹簧压缩到极致,反弹就会有多高。
总之,从近期的各种数据推演,美元加息的节奏未来会趋向缓和,美元指数大概率见顶,人民币汇率已经见顶。
影响A股走势的外部矛盾明显缓和,估值的天平会倾斜向估值上升的另一边。
2、信心修复
近期市场对经济比较悲观,A股走势也是加速下跌,因为市场正在交易明年2月口罩才放松的预期。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是香港口罩明显放松,目前已经调整为0+3,最新据说还会0+0,积极鼓励国际游客来港消费,率先启动经济复苏的对策。
其次是北马在11月6日盛大起跑,此前曾经在2020-2021年因为口罩传播风险而取消。
此次北马重新启动,参赛规模高达3万人。
3万人总不能戴口罩参加马拉松吧!
此外还有沃森MRNA疫苗首获海外批准,海外都批准上市了,国内还会远吗?
种种迹象表明,口罩从最先的极度悲观已经开始彻底转向,只不过此前市场太悲观,害怕国庆长假会有不确定性,直接无视了这些比较尖锐的变化。
除了口罩的放松,最超预期的还是地产的不断刺激。
国庆节前,地产重磅政策不断。
先是降低首套房的利率下限,再是改善换房退税。
很多人都在吐槽雷声大雨点小,这是不懂预期的未来。
只要有决心稳住地产,后续会不断刺激,直到彻底稳住。
这里更大的利好是在稳地产,地产稳则经济稳,经济稳则股市涨。
总之,10月会有一波很好的行情。
口罩转向(HK,北马两年后重新开启),地产疯狂刺激(首套降息,换房退税);这是盈利底的预期;
美国开始衰退(PMI指数疫情来的最低点),加息趋缓;这是估值端的改善。
目前盈利和估值双双反转,直接就是双击,珍惜今年最后的做多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