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是如何继续逍遥法外的呢?有关瑞信的最新披露,让人们再次看到了银行、企业、会计师、律师和金融中介机构之间具有腐蚀性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富人和政治精英能够从非法行为中获利。
该行本身对掠夺性做法并不陌生。自2001年以来,该公司已被美国当局处以至少47次罚款,并支付了总计107亿美元的罚款。自2010年以来,该公司已至少6次被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简称FCA)罚款,并支付了总计逾3亿英镑的罚款。罚款已经变成了另一种经营成本,并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并非个例。巴拿马文件(Panama Papers)、天堂文件(Paradise Papers)、潘多拉文件(Pandora Papers)、汇丰(HSBC)泄密事件、卢森堡泄密事件以及其他事件所显示出的不名誉名单表明,几乎所有大型银行都参与了掠夺性行为。所有这些泄密事件都引发了公众的讨论,但却没有得到政府的回应。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获得了FCA的授权,最新披露的信息应该会引发对其英国业务的独立调查,尤其是考虑到这家银行是惯犯。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低。英国政府正忙于推动放松管制和促进创业文化,不愿突显这方面的阴暗面。
这种文化是促进掠夺性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几乎不惜任何代价抢在竞争对手前面以获得财务优势被视为一种技能,而晋升、地位和利润则与实现业务目标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任何“交易”只要有利可图都是可以接受的。
问题在于被抓,而不是从事不光彩或非法活动。智能业务活动在于构建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可以从可疑活动中获得利益,同时逃避对其操作的任何责任。因此,很多人关注于建立不透明的结构,并利用金融专家来掩盖不法行为。英国财政部从未热衷于调查银行的组织文化,掠夺性行为仍处于制度化状态。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泄密事件再次表明,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难以穿透的复杂结构迷宫。政府可以通过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关闭违规企业和起诉其高级官员来应对。然而,这种可能性很低,因为政治体系几乎没有独立于大企业的余地。政党是由企业资金资助的,很少对资助他们的人下手。他们标榜自己是“商业友好型”。因此,人们很少关注银行业的清理,即使它经常卷入丑闻。
破产的威胁和监管行动可以约束大型银行及其高管,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消除,因为政府已显示出愿意向该行业投入大量资金。
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表明,英国各银行从事了不计后果的冒险和欺诈行为。作为回应,英国政府尽职尽责地拿出1.1万亿英镑现金和担保,以纾困境况不佳的银行。随后注入8950亿英镑的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支撑了这些政策。这些政策消除了大银行的破产威胁,并鼓励它们从事掠夺性行为。当利润私有化、损失社会化时,就没有什么经济激励来遏制不法行为。
监管环境可以遏制掠夺性做法,但很薄弱。2012年,在英国注册的汇丰银行(HSBC)因洗钱失败被美国当局罚款19亿美元。汇丰银行“为其及其员工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它通过签订延期起诉协议而逃脱了起诉。英国没有进行调查。随后的2016年美国报告显示,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和金融服务监管机构似乎是为了保护汇丰银行(HSBC)而进行干预。尽管有要求,但没有任何部长声明来解释这次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