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兴里片区地处市中心,周边满是高楼大厦
居民心惊胆战:反映三年了
害怕墙体随时会倒塌
在天津市和平区大沽北路的文兴里片区有30多个“百年老楼”,砖土木结构,共三层,内部以木制楼梯连接,底层是半地下,带半个羽毛球场大小的院子,看似联排别墅的“百年洋房”每个楼住着7、8户人,没有厨房,共用一间厕所。

一层半地下小院里雨水积水的痕迹随处可见打出生就住在这里的刘先生,今年已经73岁了,提起老楼,他说,“一下雨楼下半地下的屋子里满是雨水,恶臭阵阵的同时也腐蚀了墙体。有的居民年纪大了,根本无法把水及时清理出去,只能干看着,

近百年的木制楼梯走起来嘎吱作响
“墙体开裂,窗户都是斜的歪的,墙体都粉化了,特别严重,租的房子和我们自己的房子还是不太一样,我现在就是想回来居住,因为毕竟年龄大了,我想要自己稳定的家。”她说。

从窗户处拦腰开裂的墙体住在文兴里片区最里头的陈姐特别害怕

绿色的棚顶是陈姐丈夫给搭建的,怕砖头脱落砸到家里人
抬头是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玻璃幕墙,低头是钢筋裸露墙体开裂的百年老楼。

在破败的文兴里,抬头就能看到闪闪发光的天津环球金融中心
在文兴里片区实地探访,无论是与墙体分离走上去嘎吱作响的木制楼梯,还是用手一抠就掉粉的红砖墙体,记者能够深切体会到居民们的心惊胆战。居民说,
“提出来过加固和修缮,但就是糊弄我们,特别粉的墙,他用一层洋灰盖在上面,抹一抹,我们对修缮根本不认可,就阻止了,一直维权了三年,到现在为止原地踏步,一点没有解决,政府只说我们要关注你们,你看你们老百姓处于这种情况我们也睡不着觉,是睡不着觉,三年了他们还在睡不着觉,他们仅仅是睡不着觉,我们是存在生命危险。”居民表示,“他们白天黑夜不睡觉,我们都相信,但是我们没有结果,至少要给我们一个结果吧?我们能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房子塌了才给我们一个结果吗?”

管道裸漏在外,周围的墙体已经脱落
提升改造项目负责人:
“落地重建”改造方案遇到政策法规限制天津市和平区老旧城区提升改造领导小组指挥部文兴里项目负责人刘大庆告诉记者,
“我们从2017年开始对老旧房屋进行三年的提升改造,2018年的时候天津地铁4号线要对文兴里的外围进行征收,2018年准备进行提升改造的时候,居民就觉得房屋如果只是进行结构性的维修没有意义,(政府)投资花这个钱也没有意义,实际是因为外围地铁(修建)要进行部分征收,住在片区内侧的居民对于因地铁修建外围被征收而只对他们内侧进行结构性修缮不满意,就说不要给我们修缮了,要一起彻底解决,实际潜台词就是一块儿给他们征收、拆迁了。”刘大庆说。

墙体粉化,手一扒拉就掉灰刘大庆告诉记者,
“居民的理解程度和我们专业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他们理解的你们来了给我们的房屋做安全鉴定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安全鉴定比如说要进行房屋等级鉴定,是危房还是严重损坏,一般损坏,完好等等,这叫等级鉴定,需要产权人或使用人委托专业部门来鉴定,我们这个是修缮的安全鉴定,鉴定结果是严损,严重损坏。”刘大庆说。刘大庆称面对文兴里房屋老旧、生活不便的现实,和平区有关部门

墙上的砖可以轻松用手拽出来刘大庆对记者说,文兴里片区是天津1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它临着基泰大厦,
对于目前的困境,和平区住建委副主任张华刚说,需要有一个政策方面的突破。张华刚说,“在目前规划政策的大框架下,因为文兴里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有一个政策的突破,但是

天津市和平区住屋和建设委员会
针对新建地铁盾构结构施工即将临近,可能导致老旧房屋倒塌的恐惧,张华刚告诉记者:“增加了地铁的施工成本,市里调整了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文兴里老建筑的影响,原来设计的在地下14米处进行盾构施工,现在又下沉了10米到24米,施工时地铁部门也做了24小时的连续观测,现在已经过去了,目前看来,对文兴里没有太直接的影响。”可以看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努力解决问题,
专家:保护城市肌理也要满足
居民的正常居住水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玉坤认为,
三十多个“百年老楼”能否改建?百余户居民能否不再担惊受怕?对于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中国之声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