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位于河田镇露湖村罗地河小流域,319国道旁,占地121.1hm²。科教园区治理前为强度水土流失山地,植被盖度低,土层浅簿,土壤沙化。该区域集中了面蚀、沟蚀、工程侵蚀等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及程度,具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的典型特征。科教园主要包括以下5个功能区:中心区20 hm²、公仆园区20 hm²、试验区20 hm²、水土保持物种园区40 hm²、对照区20 hm²。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特别是河田镇,全镇水土流失面积达19.23万亩,占山地面积的55.4%。“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河田生态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2000年以来,长汀创新实施了封禁机制和“等高草灌带”、陡坡地小穴播草、“老头松”抚育施肥等治理技术,以及“草、牧、沼、果”生态开发治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专程考察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决定将长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01年10月,习近平再次考察长汀,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指示。
2011年12月10日和2012年1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又先后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极大地鼓舞了长汀人民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公仆园区是为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为改善生态环境奉献爱心而设立的。先后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福建省长习近平、国家水利部副部长鄂竞平、水利部水保司刘震、张学俭等领导前来捐种植树,各界人士共捐款100多万元,种植纪念树3100多株。习近平同志2001年10月13日再次考察长汀时亲手植下的一棵香樟树。如今这棵树已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满树散发着绿意葱茏的勃勃生机。
水土保持科教馆分“百年忧患,灾难深重”、“绿梦成真,成效显著”、“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等六个主题,陈列着河田水土流失、河田人民治理水土以及各级领导视察、指导河田人民治理水土的珍贵资料图片。
科教园广场,广场2万平方米,设有项南塑像一座,纪念亭一座,项南同志在担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十分关心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曾四次不辞劳苦亲临河田视察、调研、指导,他的足迹遍及座座荒山,他的功绩青史永垂、青山为证。
30年来,长汀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5%,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7个乡镇106个村20多万人直接受益,被水利部水保司誉为是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南方治理的一面旗帜。
(长汀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