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科大集”+“线下海淘” 多面农高会遇见“上合面孔”面面有范。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 张棋 宋洋)第26届农高会的开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齐聚杨凌,他们共同找寻致富的“金钥匙”,感受科技创新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磅礴动力,体验新时代农高会的国际魅力,了解助推国际农业合作的“杨凌力量”。

“实用范”:农民邂逅商机找寻致富“金钥匙”
62岁的陈建民是来自甘肃的一位普通农民,农高会第一天,他便按时按点的来到会场,找寻今年的致富“金钥匙”。陈建民说1994年自己第一次来到农高会,看到展览展示的各种苗木、花卉、农资、农具他动心了,花了38块4毛钱买了些土豆种子,第二年开春种植后当季收入近200块钱。就是这样陈建民开启了长达25年的农高会之旅。
陈建民说,自己种土豆、当土豆经纪人卖土豆、成立合作社实行产销一条龙体系,在2016年农高会上,他将村里滞销的土豆卖到了巴基斯坦。“通过农高会,想让承载着乡亲们致富希望的‘土蛋蛋’早日走出大山,卖个好价钱。”
同时,在农高会上,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展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成果展,这里讲述了31位优秀第一书记代表的故事。他们像“钉子”一样,扎根基层,借助杨凌农高会,他们主动“吆喝”,让贫困山区走不出去的农产品有了“新生机”。
郝鹏飞是志丹县永宁镇麻湾村的第一书记,这次带来的志丹苹果色泽饱满、个大味甜,吸引了很多市民围观。“苹果的销路,离不开腾讯‘为村’平台的帮助。想要顺当脱贫,村民之间的连通是大事。”郝鹏飞说,互联网无疑是解决连通问题的首选之策。2018年9月,在郝鹏飞的协调下,“为村”在志丹县落地生根。一年时间这个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村落,已用虚拟网络带动实体经济,成立合作社、推广新项目,给乡村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科技范”:微型农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能预测畜禽价格走向
在此次农高会上,全球农业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同台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范”引人关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大放异彩,智慧农业正引领和助力中国乃至全球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变化自动浇水、施肥,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畜禽的价格走向……”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科技的应用让农业变得更“时尚”。
在本届杨凌农高会新建成的D馆内,一款智能机械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这个微型农机还能无人驾驶?围观的市民纷纷表示难以置信。原来这个多年前曾在高会上展示过的微型农机,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团队的联合攻关,被安装上了智能化的遥控和导航装置,不仅可以在作业环境复杂的丘陵山地自主作业,而且还实现了无人驾驶,被列为科技部重点支持项目。
“不能光靠人工去收割饲草,我们需要自动化的设备。在一些小山地,大的机械根本进不去,劳力的闲置也比较少,所以我们在寻找这种智能的,小巧方便的拖拉机。”宁夏大田新天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彤说,如果这个智能机能够带去作业,会给我们提高30%的左右的饲草转化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小乐告诉记者,这个小型机械之所以变得智能化是添加了一些控制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农业小型设备的无人驾驶。在看过这个智能机械后,童彤坚信,科技能让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好。“我养殖了肉牛10万头,每年都要青储10多万吨饲草,有了这个机械可以更轻松更方便。”

“时尚范”:“农业集市”变身“海淘市场”
在D馆杨凌自贸区国际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展位前,来自波兰的绵羊油深受女性青睐,前来试用体验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来自西安的市民王凤霞告诉记者,自己今年才开始从事种植行业,这次也是第一次“逛农高”,想来看看新技术学学新方法,但展会上各式各样的进口产品让她挑花了眼。
“没想到在展会上还能买到进口的绵羊油,看来农高会已经走向世界了。”王凤霞向记者介绍自己今天的战利品:两盒绵羊油,一瓶红酒,五袋意大利面,五盒巧克力。这些商品把王大姐的背包塞得满满当当。“现在就给西安的朋友发微信,让他们明天也过来看看。”
在农高会D馆阿富汗展位的参展商阿里说,农高会融入了很多“时尚”元素这是他没有想到的。“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展,陕西很漂亮,杨凌很漂亮,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利于寻找经销商和合作伙伴。”
陕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栗倩告诉记者,农高会开幕仅第一天,零售销售额已经达到一万多元。作为每年都参会的“元老”展商,农高会的国际化她看在眼里。“今年的农高会有了全新的面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参展,也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据了解,此届农高会共吸引2000多家企业参展,投资及交易总额达1007亿元。
实际上,农产品丰富、销售量增加只是农高会期间外商与陕西携手的一个领域。打开大门的陕西向世界展示了合作的诚意,从产业对接到投资兴业从教育互鉴到文化,更深更实的合作时刻在发生。

吉尔吉斯共和国农业、食品与土壤改良部国务秘书塔舍博洛托夫·马克萨特先生接受西部网、陕西头条采访。
“国际范”:“国际面孔”齐聚农高会58个国家代表参展参会
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设立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杨凌农高会和示范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借助杨凌农高会的平台,有助于更多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企业,深入了解各国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贸易和营商环境,巩固双边经贸关系,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农业交流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
而本届农高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注入了丰富的“上合元素”和“上合面孔”,首次设立的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吸引了上合组织7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共计17个国家的百余家企业和机构代表参展,重点展示各国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优质农产品和农业先进技术。这些国际展商的加入,使得农高会这一平台成为全球农业合作的新载体。
“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合作非常的迅速,在此次农高会上,我了解到了很多农业新技术,我需要把这些技术实现到吉尔吉斯坦的农业一线中去。”仅仅一天时间,吉尔吉斯共和国农业、食品与土壤改良部国务秘书塔舍博洛托夫·马克萨特先生,看到了在农业领域高速发展中的陕西。“此次农高会汇集了各国的展商,这加深了我们和中国以及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机会。”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表示,为充分发挥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作用,聚焦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合作圆桌会议、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培训示范中心奠基等7项活动,吸引了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日本、以色列等58个国家的政府、科教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展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