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昨日美股在美联储公布货币政策决议前震荡下行,公布后,跌幅扩大,美元和美债收益率跃升。但实际上,从美联储会议公布的决议来看,所谓的加息与否,依旧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概念。美股市场更大的表现是在于情绪上的宣泄。投资者方面,长期看多,中短期注意波段,依旧看好我们此前坚定地那些板块,选择ETF或者板块龙头标的投资。依旧坚持关注:经济复苏(周期股)+科技成长板块(芯片/联邦刺激计划+新能源/光伏风电),注意反垄断改革对科网巨头会时不时带来的利空效应。
美股市场盘后简析
昨日美股在美联储公布货币政策决议前震荡下行,公布后,跌幅扩大,美元和美债收益率跃升。但实际上,从美联储会议公布的决议来看,所谓的加息与否,依旧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概念。美股市场更大的表现是在于情绪上的宣泄。
截止收盘,道指连跌三日,收跌265.66点,跌幅0.77%,报34033.67点,5月18日以来首次收盘跌幅超过200点,创5月19日以来收盘新低。标普收跌0.54%,报4223.70点,创5月18日以来最大收盘跌幅,并创6月9日上周三以来新低。纳指收跌0.24%,报14039.68点,为最近四日最低收盘水平。龙头科技股涨跌互见,FAANMG六大科技股中,收涨0.95%的亚马逊表现最好,苹果早盘曾涨近1%,但午盘曾转跌,收涨近0.4%,尾盘转涨的奈飞收涨0.1%;Facebook总体低开低走,收跌近1.7%,盘中不止一次转跌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跌逾0.5%,午盘转跌的微软收跌近0.4%。伴随着黄金跌破1830美元关口,黄金股集体下跌,金矿股ETF跌超2%。银行业ETF涨超1%,在美股各行业ETF中领涨,伴随着美债下跌,公用事业ETF则领跌,跌1.4%。
从会议公布结果来看,多数实质性内容依旧符合预期,唯一增加的是同意在2023年底加息的官员数量,即触动昨日市场做情绪变化的关键点之一。经过两天的会议之后,美联储公布的最新利率决议等均符合市场预期: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从0.1%调整至0.15%,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由0%调整至0.05%,自6月17日开始生效。此外,缩减购债计划依旧没有像市场想象的一样在本次会议之后正式开展:将继续每月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国债和至少400亿美元的住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委员会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自去年6月起,美联储就一直每月至少购买1200亿美元的公债和抵押贷款债券用来压低长期借款成本,为经济复苏提供进一步支持)。
美联储最新公布的经济预期调整
(美联储最新公布的经济预期调整)
在通胀预期上,美联储一方面略微上调2021年的经济预期,另一方面大幅上调了本年的通胀预期。3月份会议时美联储预计美国本年GDP增长率为6.5%,本次为7.0%。通胀预期则是明显高于此前2.4%的3.4%。对于失业率,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复苏持有乐观态度,预计本年底将降至4.5%,明后年将分别降至3.8%和3.5%。消费预期方面,美联储预计2021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将达到3.0%,高于3月份2.2%的预测。2022年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目前预计为2.1%。
部分市场分析对于美联储大幅调高年内通胀预期目标表现得十分警惕。首先,美联储自己在声明中表示,担忧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2%太多或太长时间,可能会导致企业和消费者预期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胀预期上升,其或需要比原计划更早或更激进地收紧政策,将通胀预期重新定在2%左右。故此,如道富环球顾问迈克尔•阿隆(Michael Arone)等分析师认为,美联储的经济预测摘要和声明内容之间存在脱节,令市场产生困惑。嘉信理财固定收益部门主管凯西•琼斯认为,如果真如美联储所言的要在2023年前完成至少2次加息,那么缩减购债计划必须尽快展开。通过经济分析推导,我们认为,这一过程至少需要10个月到1年的时间,才能以适度的速度削减,因而大概率在本年底美联储会开始收水缩表。
真正“触动”市场情绪的是表示同意加息的美联储官员数量增多,即被市场认为美联储逐渐在由“鸽”变“鹰”。周三的预测显示,有13名成员认为美联储将在2023年加息,其中大多数人认为美联储将在2023年加息至少两次。只有5位委员认为美联储会在2023年按兵不动。事实上,18位委员中有7位认为美联储最早可能在2022年加息。在3月份的预测中,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18名委员中有4人预计将在2022年的某个时候加息。与此同时,有7名委员在2023年看到利率上升。
美联储周三最新公布的点阵图
(美联储周三最新公布的点阵图)
美联储在2021年3月时的预测
(美联储在2021年3月时的预测)
通过两次点阵图的对比,市场认为,美联储的立场比预期的要更加鹰派,能够看出美联储对疫苗接种和取消社交隔离措施的速度感到意外且积极的情绪。Richard Bernstein Advisors固收与资产组合经理Michael Contopoulos认为,美联储的立场比想象中更加鹰派,同样也对再通胀、加息等话题提供了支持,对于后续的杰克逊霍尔年会和九月FOMC会议上提及缩减QE也增添了新的燃料。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6月份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通胀可能是暂时的,围绕通胀建立的长期交易目前是市场中最过度的:其中73%的受访者认为通胀是“暂时的”,只有23%的人认为通胀是永久性的。最近的价格压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并最终回落至正常水平。但多数受访者认为仍认为美联储将很快采取紧缩政策的第一步:63%的受访者预计信号将在8月或9月发出1200亿美元购债的缩减计划,38%的受访者预计信号将在8月的杰克逊霍尔年度峰会上发出,25%的受访者预计信号将在9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发出。
投资者方面,长期看多,中短期注意波段,依旧看好我们此前坚定地那些板块,选择ETF或者板块龙头标的投资。目前的美股市场本就处于历史高位,且从长线来看,自2018年开始唱大回调到现在,呈现的是一条上升趋势曲线。故此,对于美股的长期趋势,无非就是看有没有更多的增量资金进入美国市场,只要美元体系依旧维持强势,美国市场依旧对全世界具有吸引力,那么美股长期趋势上还是看多。中短期波段来看,目前投资者要注意美股市场的各种由消息所触发的情绪性下跌、上涨和巨幅震荡。不过,本次联储会议落幕,至少到下次(今年8月)之前,美股市场将表现得更加理性一些。从板块来看,依旧坚持关注:经济复苏(周期股/美联储最新立场/金融+消费)+科技成长板块(芯片/联邦刺激计划+新能源/光伏风电),注意反垄断改革对科网巨头会时不时带来的利空效应。
重要市场点评以及市场消息转摘
美联储将首次加息时间预测提前至2023年,开始缩减购债计划讨论。
美联储周三将疫情大流行后首次加息时间预期提前到2023年,并就何时以及如何开始缩减其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展开了辩论。主席鲍威尔表示,与会委员开始“提及讨论”缩减美联储每月1,200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委员们表示,这一计划将继续下去,直到在实现美联储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方面取得“进一步实质性进展”。美联储在最新政策声明中指出,公共卫生状况改善和疫苗接种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并去掉了有关危机拖累经济这一长期使用的措辞。美国股市在美联储声明和最新经济预测发布后下跌,美元上涨,美债收益率急升。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走势显示,到2023年1月加息的可能性约为90%。在美联储发表声明之前,市场完全消化了2023年4月加息的预期。
拜普首次峰会成果甚微,双方均表示会谈务实但并不友好。
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首次峰会成果甚微,虽同意就军备控制和网络安全进行谈判,但仍存在重大分歧,双方均表示此次峰会务实但并不友好。在日内瓦湖畔的Villa La Grange举行的会谈仅持续了三个小时,远低于拜登顾问们的预期。但拜登表示,我们进行了紧凑且详尽的会谈,“我们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磋商”。普京称78岁的拜登是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有经验的伙伴,并表示他们有“相同的想法”,但他补充说,双方没有友谊,而是就两国利益进行了务实的对话。
美财长叶伦称在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方面不会给中国任何特殊待遇。
美国财政部长叶伦表示,美国不会同意给予中国或其他国家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这将削弱全球最低税率制度。叶伦表示,美国和其他国家正在继续努力说服中国支持七国集团(G7)周日所达成的共识。她表示,希望北京方面会决定支持这些计划,认为符合其利益,但她明确指出,华盛顿不会支持一项有缺陷的协议。叶伦预计美国将在某些领域与中国脱钩,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但她担心在技术领域完全切断联系。
美国5月房屋开工增幅不及预期,进口物价创2011年9月来最大同比涨幅。
美国5月房屋开工反弹幅度不及预期,因木材价格非常昂贵以及其他材料的短缺,继续限制建筑商把握市场上房屋严重短缺这一机会的能力。美国5月房屋开工上升3.6%,经季节调整后年率为157.2万户。4月数据从之前公布的156.9万户下修为151.7万户。5月进口物价则上涨1.1%,同比涨幅从4月的10.8%升至11.3%,创2011年9月以来最大涨幅。
药明康德:公司股东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中国药企巨头--药明康德公告称,公司股东上海瀛翊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这意味着,上海瀛翊投资中心此前违规减持逾药明康德1,700万股,总金额近29亿元人民币的事件,进一步升级。
黑石集团236亿港元收购SOHO中国。
SOHO中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美国私人直接投资公司黑石集团拟以高至236.6亿港元收购SOHO中国已发行股份,并将维持其上市地位。黑石收购要约的价格为每股5港元,较SOHO中国停牌前的最近收市价3.8港元溢价31.6%。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三个月最大升幅,2年期收益率创一年新高。
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在欧股早盘降至1.49%下方,盘中一度逼近1.48%刷新日低,和上周五跌破1.43%所创的3月初以来盘中低谷仍有距离,日内降约1个基点,美股早盘曾重上1.49%,美联储决议公布前,午盘基本接近1.49%但低于1.49%水平。美联储决议公布后,在1.49%左右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跳升,一度上测1.59%,创6月4日以来盘中新高,日内升幅超过9个基点,到美股收盘时将近1.58%,日内升逾8个基点,创3月12日以来最大升幅。
美十年期国债走势与事件联系图
2年期美债收益率自去年6月以来首度升破0.2%。30年和5年期美债息差盘中一度增扩到129.5个基点以上,5年和3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曲线降至今年内最低谷。欧洲国债周三价格大多反弹,结束两日连跌,希腊国债收益率连升两日。英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日内下降1.9个基点至0.739%;同期德国国债收益率降1.8个基点至-0.25%。
伦铜走出逾七周低谷,三日未能收复1万美元,黄金期货收盘走出一个月低谷,盘后跳水一度跌3%。
伦敦基础金属期货周三涨跌各异。伦铜结束两日连跌,走出周二所创的逾七周来低谷,收涨1%,报9667美元/吨,部分抹平周二跌4%所创的八个月最大跌幅,但涨幅有限,连续三日收于1万美元下方。周二和伦铜均大跌4%的伦镍继续下跌,再创三周新低。伦铝、伦锌和伦铅反弹,伦锌和伦铅逼近三个月高位。伦锡连跌两日,报31215美元/吨,仍守住3.1万美元关口。美联储决议公布前,纽约黄金期货截至收盘已结束三日连跌。COMEX 8月黄金期货收涨0.3%,报1861.40美元/盎司,走出了周二所创的5月14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低谷。但收盘后,期金在美联储决议公布后跳水,迅速止涨回跌,一度跌破1810美元,盘后跌幅曾达3%。
纽约期银到收盘时扭转两日连跌,COMEX 7月白银期货收涨0.4%,报27.81美元/盎司,脱离周二所创的6月3日以来低谷。但盘后期银也转跌,一度逼近27美元关口,盘后跌幅接近3%。
美油两日连创逾两年半新高,布油五日连创两年新高,盘后转跌。
国际原油期货继续收涨,但盘后转跌。美国WTI 7月原油期货收涨0.03美元,涨幅0.04%,报72.15美元/桶,连续两日创2018年10月10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高,截至上周五美油连续两日创2018年10月16日以来新高。布伦特8月原油期货收涨0.40美元,涨幅0.54%,报74.39美元/桶,创2019年4月24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高,周二收创2019年4月25日以来新高,截至周一连续两日创2019年4月30日以来新高,上周四均创2019年5月16日以来新高。盘后美油跌破72美元,跌幅一度达0.7%,布油跌破74美元,盘后跌幅一度接近0.7%。
通用汽车将2025年前电动车领域投资加码至350亿美元。
美东时间周三,通用汽车发布公告宣布将2025年前电动车领域投资加码至350亿美元、加速美国电池工厂的建设进度并给出了强于预期的利润预期。足足350亿美元的投资较公司最初设定的2025投资计划大幅上升了75%。去年11月通用曾经将该计划上调至270亿美元,短短半年之后又加码了80亿美元。受此消息影响,通用汽车周三收涨1.56%。
花旗CFO预警二季度业绩引发股价跳水。
受到花旗CFO Mark Mason在投资者视频会议上称公司二季度支出可能会同比增长十亿美元,且交易和消费者业务营收均将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下降影响,周三开盘后花旗集团股价一度跌逾5%,最终收跌3.20%。
谷歌首家零售门店将于周四在纽约开业。
谷歌周三宣布,公司坐落于纽约的首家零售门店将在周四正式对外开放。该商店选址曼哈顿的切尔西街区,同样也是谷歌纽约办公室的一层大厅。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实体店距离苹果西14街区的零售店只相隔一个街区。
渤健争议阿兹海默症药物正式投入使用。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周三一名70岁的房地产经纪人Mark Archambault在医院接受了渤健刚刚获批的阿兹海默症新药Aduhelm注射,成为了第一个在临床试验阶段外使用这款药物的患者。目前医学界对于这款药物是否有效仍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医保供应商也没有明确是否会支付这款昂贵药物的费用。
Facebook宣布开始测试在VR设备上投放广告。
Facebook周三宣布,将在Oculus头戴式VR设备上测试投放广告,此举将为软件开发者提供新的收入渠道。在未来几周内,Facebook将在一款名为《Blaston》的射击游戏上投放广告,使用者也能够通过设置屏蔽部分广告或广告主。
英特尔CEO预测半导体行业将迎来“十年好日子”。
在周三出席活动时,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预测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的状态,这样的好日子可能会长达十年之久。这个世界正变得更加数字化,而数字化本身就需要半导体。基辛格同时表示,英特尔计划在年底前宣布于美国和欧洲建设更多的“超级晶圆厂”。
================================
本文内容仅为个人市场观点,不构成任何直接投资建议。
特此申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