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结束的中国队与中国台北队争夺8强席位的比赛,何冰娇二单出场,苦战三局,局局都在落后中奋力追赶,最终以2比1逆转台北二单宋硕云,值得点赞。
有人要说,以何冰娇的实力打台北一个二单都如此吃力,为什么还要肯定?
我认为,何冰娇遇到了打法上的克星,她也正是在破解对方的打法中,显示了巨大的进步。
试析之——
第一、解决了自己体力不足的老毛病,扛住了对方拉吊突击的克制性打法。
何冰娇是扣杀凌厉、线路多变、快速突击的攻击性选手。
场面上都能看到,她比对手扣杀多,突击多,也迅速消耗了她的体力。随着体力的下降,她的失误明显增加,到了第三局,就很难跟上对手的节奏。
这是她以往的老毛病。
而宋硕云是攻击性防守的打法,针对何冰娇的战术也十分明确,就是拉吊突击,坚持打何冰娇后场两个大角的高球,把何冰娇死死的压到后场,然后轻吊网前,或者斜线点杀,迫使何冰娇大范围前后跑动。
她的后场高远球,到边到角,降低了何冰娇杀球的威力。而且作为防守型的球员,体力的准备要更为充沛。与何冰娇比赛的第一局,我们可以看到他,她的跑动异常灵活,脚步及时到位,不但扛住了何冰娇的重杀,而且保证了拉后场高远球的质量。
这种软缠硬磨、迫使对手失误的打法,确实,给何冰娇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如果是以往的何冰娇,早就被这种打法拖垮了。
但这一次何冰娇的表现异常出色,脚步快速,跑动积极,在后场重杀无果的情况下,她能迅速移动到前场,或搓网前短球,或将球放回对方的后场。体力尽管消耗很大,但与宋硕云相较,一点不落下风。最后打防守的宋硕芸反而被累垮了,跟不上何冰娇的速度。何冰娇平时大运动量的训练,此时结出了硕果。
第二、坚持了强势攻击,快速变化制敌的打法。
经过近两年的刻苦训练,何冰娇颇有点男子化的风范。
对宋硕云后场高远球,她能像男子一样,双脚起跳重杀,而且还能得分,这在女子中是少有的。
而且她加快节奏,用快速的平高球反复攻击对方的正手后场,对手回的球如果不能放到底,她立即起跳斜线重磅扣杀,或者是斜线劈吊,斜线点杀。宋硕云由于是防守型打法,需要付出更大的体力,更宽范围的跑动。随着体力的消耗,她渐渐跟不上何冰娇的节奏和速度。经常被何冰突然的斜线扣杀打死。
第三、顽强的意志,促使何冰娇拼搏到底。
由于羽毛球场地大,球速快,如果打到第三局,双方的体力消耗都会达到极限。像后场重杀的战术就不太敢做。因为杀伤力下降,被对方防起来以后,自己又要往前场快速奔跑,说实话,这个时候确实是跑不动了。
所以,双方拼到最后,就看谁先倒下,谁成软脚虾?
但何冰娇在第三局表现了强大的意志,坚持攻击,攻击,再攻击。对手防守再严密,唯快必破。他能从16比18落后,追到18平,就是坚持进攻的效果。从18平又连得3分取得最后胜利,同样是连续力压敌方正手,然后突击斜线的效果。
最后这5分,她咬住了牙,蹬开了沉重的双腿。反观宋硕芸,随着连续丢分,精神出现了崩溃,对何冰娇的斜线披萨已经跑不动救不了了。意志一旦崩溃,人就迅速败下阵来。
所以,何冰娇局局追赶,后来居上,确实值得点赞。
因为打逆风球取得的胜利比打顺风球得胜的质量要大得多!它考验了体力,考验了战术,更考验了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