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门口贴的一左一右两位门神是谁?
“元宵”曾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
以前中国人是遵循节气、看着日历过日子的,每一个习俗都有它的意义。
现在的中国孩子,了解传统节日,也很有必要。
这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把16个古老的民间故事,按照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的顺序,编撰成册
孩子们看完,就会发现,原来中国故事这么好看!
一套共8册书,每一册都有两个故事:
春节:《年兽阿傩》、《将军站门》
元宵:《元宵姑娘》、《天灯照平安》
清明:《妈祖林默娘》、《寒食与清明》
端午:《钟馗捉鬼》、《白蛇传奇》
七夕:《巧姑娘的鹊桥》、《牛郎织女》
中元:《目连救母》、《小镇的抢孤手》
中秋:《月饼里的秘密》、《吴刚砍桂树》
冬至:《火头僧阿二》、《糯米山果子》
有些故事是不是连你也没听过?
大人们和孩子一起看,也能增长知识,感受传统之美。
儿童文学作家林良
书里的故事,由一票台湾儿童文学的名家:林良、马景贤、管家琪、陈木城等,根据民间传说改写而成。
林良生于1924 年,祖籍福建省同安县,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林良”本名为小读者写作,是小读者口中的“林良爷爷”。2005 年以《国语日报》董事长兼发行人退休,退休后继续从事写作。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为儿童写作长达五十多年,其中以“看图说话”专栏与小读者结缘,又以《小太阳》一书广获读者共鸣。曾获中山文艺创作奖等殊荣。他是台湾儿童文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创作、翻译儿童文学多达200册,被台湾儿童文学界称为“大家长”。
管家琪 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1991 年5 月底辞掉台湾《民生报》记者工作后,在家专职写作至今,努力耕耘于少年儿童文学领域,著作甚丰。目前在台湾已发表创作、翻译、改写作品三百余册,在大陆、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也有一百多册作品出版。曾多次得奖,比如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台湾中华儿童文学奖、金鼎奖等。
洪义男 1944年生于台北市大龙峒孔庙边,曾获漫画金像奖终身成就奖、金鼎奖、中华幼儿金书奖等。作品有《西游记》《雅美族的飞鱼季》《水笔仔》《女儿泉》《西游记》等数十本之多,成绩斐然,四十年来未曾停下创作之笔。2011年逝,终生优游在漫画和插画之中。
曹俊彦 1941 年出生于台北大稻埕。历任中华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美术编辑、信谊基金会总编辑、自由创作者等。从事儿童文学美术五十年,不但是创作量多样丰硕的创作者、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也是教育推广者,被誉为台湾儿童文学界的点子王,书、写、编、说、教的台湾儿童书界全能达人。目前已出版两百多本图画书和插画书。
请点击此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画风!13位插画师,为故事配上了生动的画面,慢慢翻看,就像看电影一样。
每一页的文字量都很适宜孩子阅读,还不认字的孩子可以只看插图。
◎内容很丰富,既有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也有台湾本土特色的故事。
◎所选的故事,都包含着友爱、正直、感恩……的品德教育,但没有任何说教意味,可以让孩子自己领悟。
◎文字很美,很质朴,却有画面感、想象力,是值得孩子反复阅读的好文字。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里的故事,风格个个不同:
请点击此《年兽阿傩(nuó)》处输入图片描述
传说里,“年”是爱吃人的怪物;绘本里,却把年兽画得很可爱,还和人交换了姓名,做起了朋友。
插画:叶慧君,她把这个故事画得热闹、多彩,又柔和温馨。
《将军站门》
龙王为什么每晚都去找皇帝?起因是龙王和算命的打了个赌?
插画:黄淑华,这一系列的插画都是蜡笔画,小朋友也能照着画。
《钟馗捉鬼》
钟馗大战“厚脸皮”大王,猜猜对付厚脸皮,什么最有效?
插画:洪义男,曾获得漫画金像奖终身成就奖、金鼎奖、中华幼儿金书奖等,他的画活灵活现,每个表情都很生动。
《妈祖林默娘》
东南沿海,有很多的妈祖庙,人们还叫她“天上圣母”。据说,妈祖一出生就很特别,直到满月都没哭,13岁就精通法术、医术……
插画:叶慧君。
《巧姑娘的鹊桥》
这一年的七夕,喜鹊没有来,巧姑娘绣的喜鹊,却飞起来,帮牛郎和织女搭了桥。织女因此送了巧姑娘一件宝贝……
插画:吴嘉鸿。
16个故事,质朴的文字、精致的画风,
让我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作品里的各种情绪:
期待、温暖、悲伤、感恩……
书里干货也不少,每册书开头,都有一篇节日、民俗介绍,由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李丰楙撰写
每本书的最后,都附有24节气的解释、介绍。
读完这套书,能明白节日、习俗、食物、气候之间的联系,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
当然,不用多想,只是单纯地享受阅读也很好。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一套内含8册书,每册都有两个故事,共16个故事。
随书附送的,还有两张门神年画,快过年了,这样的门神贴在门上,看着就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