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我国民间传统养生谚语,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春季摄生消息》记载:“天气寒暄不一, 不可顿去棉衣”,就是说乍暖还寒时节天气冷暖变化不定,阳气始生尚不旺盛,不可突然减掉衣物。《冬季摄生消息》记载:“寒极方加棉衣”,是说在气候比较寒冷时逐渐添加衣物,“不得一顿便多”,切忌没有过渡突然更换厚重的冬装,如果一下子穿得过多,不利于阳气收敛,容易导致疾病侵袭。秋天不要太快加衣服,因为秋天降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说过早、或者过快地增加衣物,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极易受凉。一般当室外最低温度降低于10℃,就不适宜再“秋冻”了。除此之外,“秋冻”也应避开4个易受寒的部位。
脖子秋冻易感冒
我们后脑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因此在秋凉多风的时节,可以有意识地把领子竖起来一点,起到保护作用,平时也该注意颈部保暖。
双脚秋冻寒入身
中医认为脚部汇集了全身的经脉,如果不注意保护脚部温暖,寒邪就可以经脚部侵入人体,进而损伤人体重要的脏器,如肝、肾、脾。脚部受凉可能会引起肌肉骨骼关节的病变,如风湿性关节炎、头痛等;严重的会造成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病变,如尿频、水肿、性功能减退等,过度受寒会造成女性经期腹痛和血块,甚至导致不孕等。因此,秋季适合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容易使足部气血顺畅,预防寒气侵袭。
肚脐秋冻易腹泻
秋季温差大,早晚凉,白天暖,虽然有时白天不觉得什么,但是到了夜间,寒凉之气容易通过肚脐侵袭到人体内部,首先被刺激的就是肠部,容易引发寒性腹泻。很多人虽然晚上也注意盖被子,但是有喜欢蹬被子的坏习惯,所以建议最好穿着睡衣入睡更保险。
膝部秋冻易炎症
秋季是关节炎的始发期,很多人的关节在这时开始怕冷、怕风甚至出现刺痛。一些女性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暴露在裙装外面的下肢,就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因皮下脂肪组织少,缺乏保护,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本文合作作者:yishicankao编辑:大 V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