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玉剑如虹,中国上下五千年,才情、才貌兼备的美男子各朝辈出,可能够称得上是“男色”时代的,也只有魏晋南北朝。根据“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子都、宋文公、宋玉、潘安、卫玠、兰陵王、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详情参见拙作上篇潘安、独孤信、兰陵王……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是个美男云集的“男色时代”?)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里,魏晋就占了7个。
那么,为什么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这么多、这么美?
1. 美,来自混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数次入主中原,多民族融合,所谓“婚宦失类”的事情时有发生。从基因学角度,混血儿有着更优良的基因。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乔治·费尔德曼博士就指出:“混血人种的脸孔除了消除人脸的不对称和差异,从而使人显得更加迷人。”
著名影星莱昂纳多号称有不可思议的毁灭性的美,他的母亲是有俄罗斯血统的德国人,他的父亲是出生在爱尔兰的德国和意大利的混血儿。
号称上镜从不化妆的谢霆锋,母亲是中英混血,因此他也具有四分之一的英国血统。
2. 美,因为讲究。
魏晋之前是重德不重美,而到了魏晋,人的审美意识和自我意识觉醒,名士们迫于局势,不问政治,更加关注自身,注重打扮。
“疏密整斜于雪似,香轻软细与风宜”的丝绸成为贵族子弟的最爱。如果穿越回魏晋,就能看见穿着丝质宽衣博带的美男子们飘然走过,建康城的少女们争相围观,魏晋的美男子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美学革命。
为了追求如玉般的肤色洁白,当时男人傅粉也是常事。著名的“傅粉何郎”的典故,就是说大帅哥何晏又美又白,连皇帝也怀疑他是否傅粉,于是让他在大夏天吃热汤面,何晏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只能拿红色朝服擦汗,但“色转皎然”,肤色依旧洁白,俏丽如初,这才打破了何晏“肤白是靠涂粉”的传言。“傅粉何郎”这一成语后来就用于形容男子容貌俊美,肤色白净。
3、美,因为嗑药。
虽然没有傅粉,何晏却是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的始作俑者,据《晋书》记载,何晏称“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五石散不但美白提神,还能增强体力和有助性事。而且因为皮肤极度敏感,穿不了新衣服,只能穿宽大的旧衣服。鞋袜也穿不了,只能穿木屐,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晋人的画像,都是轻裘缓带、宽衣高逸。
4、美,源自个性:
魏晋人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世说新语》中载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即:恒温问殷浩:你觉得自己跟我比,怎么样啊?殷浩回答:我和我自己打交道很久了,还是宁愿做我自己。殷浩不卑不亢、珍视自我的回答,非常合乎当时人的胃口。像有人对张翰说:“你怎么可以放纵、安逸一时,难道不考虑身后的名声吗?”张翰则回答说:“与其让我身后有名,还不如现在喝一杯酒!”
当时即便是女子,也非常有个性,比如王浑和妻子看着他们的儿子从庭院走过,王浑高兴地对妻子说:“生个这样的儿子,真的很让人安慰啊。”他的妻子钟琰(也就是钟繇曾孙女)却笑着说:“如果我嫁给你的弟弟参军王沦,生出的儿子可不止是这样。”这样的谈话放在现在也算惊世骇俗,更何况出自封建时期的贵族女子之口。
5、美,源自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魏晋风流的核心主旨。《世说新语·世说》载东晋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还有简文帝的名句:“会心处不必在远,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晋宋人欣赏山水自然,超入玄境。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可见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已深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6、美,源自自由。
魏晋时期尽管时局动荡社会混乱,但思想上因受玄学影响出现了难得的解放潮流。像有人送给名僧支道林一双仙鹤,可支道林看到仙鹤不能飞翔的懊恼沮丧之意,说:“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于是放飞了这一对自己非常喜欢的仙鹤。——正因为晋人酷爱自己精神的自由,才能推己及物,惠及生灵。
即便对于女子来说,那也是个难得的自由解放时代。葛洪在《世说新语·抱朴子》中说魏晋时候的女子如男子一样,访亲问友,四处交游,或半夜回家,或夜不归宿,登山邻水,离乡远行。在这个归真自然的年代,不受世俗约束,放浪形骸,率性而为,把那个动荡血腥的时代渲染成华丽多姿。
7、美,源自深情。
乱世之中,百姓流离失所,士大夫们报国无门,正如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既然无法做个鞠躬尽瘁的好臣子,那就只能做个干出一番大事的真英雄。就像朝生暮死的夕颜,就像一季绚烂的樱花,就像瞬间滑落的流星,无数风流名士、英雄豪侠在魏晋南北朝这个舞台上,绽放了生命的光华。
晋人虽超,未能忘情,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王戎语)!庾亮死,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既是基情满满,也是悼惜“美之幻灭”。桓温北征,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泫然流泪。桓温武人,情致如此!
深情,就意味着敏感与痛苦兼存,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悲哀,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8、美,源自友谊。
晋人的“人格的唯美主义”和友谊的重视,培养成为一种高级社交文化,如“竹林之游,兰亭禊(xì)集”等。好朋友们在一起一起谈天、饮酒、郊游,说走就走……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因此人们谈吐措词的隽妙,空前绝后。
9、美,源自气度。
桓温过王敦墓,叹曰:“可儿!可儿!”——桓温路过王敦的墓地,由衷感叹,王敦真是合心意的好汉子啊!丝毫不介意王敦是起兵谋反被杀的,仍旧向往王敦的那份豪迈雄强,并为他打call,毫不忌讳其兵败身亡的下场,或是拘泥于谋反大逆的世俗观念。
《世说新语》专辟一章,称为《雅量》,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桓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之宽容,愈表于貌”——生死攸关之时,王坦之胆战心惊,谢安神色不变,遂为当世所称颂。还有,谢安和诸人坐船到海上游览,遇上风急浪猛,大家都惊恐失色,他却仍神态安闲,心情舒畅。凭谁说,魏晋崇尚阴柔的妇人之美?
10、美,源自包容。
包容多样美的存在,既有名士风流,也有英雄本色。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这里,虽然一方面显示了当时对于容貌的确非常看重,所以曹操才不惜屈尊做个捉刀人,可这个故事放在《世说新语·容止》篇的第一个,也说明了对于这份英雄气概的赞赏,体现了战乱年代依然勃发的生机勃勃。
11、美,源自才华。
比如,文章美:美男子怎可没有才华? 像《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八十四》中就说“渊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大帅哥潘岳的文采灿烂,如同张挂的锦绣,没有一处不美;另一位大帅哥陆机的文采,如同去掉流沙捡起金子,常常遇到闪光的瑰宝。
比如,言谈美:《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九十八》中“司马太傅(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坐而论道,谈论的是夜空中一尘不染更美,还是微云点缀更美?这样惬意、诗意、又内含禅机的生活,可算是唯美之至。
比如,书法美:这正是应了那句“人如其字,字如其人”。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正契合了行草的一气呵成,天马行空,游心太玄。 “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自由潇洒的艺术人格,体现在这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之中,这样就是所谓的晋人风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12、美,在于欣赏。
就像阮籍喜欢小酒馆的漂亮老板娘,甚至喝醉就睡在她身边,不为其他,只为美。因为魏晋时期看重人物品评,留下的关于相貌的记述更多,《世说新语》中专有“容止篇”就有39则,可见一斑。尤沉醉于人物的容貌、器识、肉体与精神的美。总而言之,魏晋时期特别善于发现美——欣赏美——记录美,自然也就留给后人最好的关于美的感受。
像《世说新语》一书,就集中反映了魏晋风度,是魏晋审美的一部集大成者。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在他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就说:“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魏晋名士爱好清谈玄学,言谈讲究哲理,择友重视情操,作文注意文采,写诗崇尚意境,书法追求神韵。他们向内发现心灵的自由之美,向外发现山河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的自在和张扬,表里澄澈,一片空明……
他们创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美的意境,照亮了这段无比黑暗的历史,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所以那些美男个个丰采俊秀,飘逸玄淡、绝俗超然。
而他们也如同最耀眼的星辰,穿越两千年的暗夜,照亮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