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公铁大桥即连淮扬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是继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之后的长江江苏段第三座公铁两用大桥,是八车道高速公路和[2]四线高速铁路过江的大运量综合铁路通道。镇江长江大桥是连接连淮扬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南延的关键节点工程,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悬索桥著名专家徐恭义担任总设计师。2008年开始设计工作研究,2016年1月大桥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展开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位于泰州长江大桥和润扬长江大桥之间,其北岸位于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南岸位于镇江新区五峰山脚下。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拥有四项世界纪录:一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1092米);二是世界最大平面设计尺寸的北锚碇沉井(长101米、宽72米、高56米);三是世界荷载第一的悬索桥;四是世界设计速度第一的铁路桥(250公里每小时)。
工程完工后,该桥将成为中国第一座铁路悬索桥,也是世界上荷载和速度第一的铁路悬索桥,将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悬索桥——日本濑户大桥中的南备赞桥(其跨度为1100米,上层为四车道公路,下层为运行时速180公里的双线铁路),成为世界上荷载和速度均为第一的公铁两用悬索桥。
“世界第一井”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北锚碇沉井长100.7米、宽72.1米、高56米,建成后重量达133万吨,相当于186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重量,或13艘世界上最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之和,论体积和重量都是“世界第一井”。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依靠自重拉起大桥悬索,支撑起桥面。
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尝试,建设者们采取了十字槽开挖下沉、数字化下沉、空气幕、三维声呐探测立体成像等技术,确保了五峰山大桥沉井下沉平面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精度远高于设计和规范要求。
在距离沉井136米处,有一座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110千伏跨江高压电塔,距离沉井180米处是长江大堤,沉井吸泥下沉,极易造成周围地基沉降,一旦发生沉降,将严重威胁电塔和江堤的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二航局项目部立即采取实时监测的手段,密切关注周围蛛丝马迹的变化,精确控制下沉速度,确保了过江电塔和长江大堤的安全。
什么是悬索桥锚碇?
锚碇是地锚式悬索桥的重要结构,主缆索中的拉力通过锚碇传入基础,将主缆一端稳定在锚碇上。锚碇一般都是大型混凝土块浇筑在地下,也有锚固在山体里。
悬索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缆等)制作。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
10个路桥工作者!7个都关注了:路桥之家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