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2022年07月13日19:43:03 热门 1662

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古人将金榜题名视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可见百姓对科举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统治者的推崇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读书成为了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一、为什么古代学子执着于科考

1. 士人对国家有种天然的使命感

唐朝建立后,承袭隋朝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六朝士族门阀用人制度,以其不惟出身的特性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极大的激发了学子们入仕从政的积极性。每年从各地赶来应考的士人,无不怀揣着鸿鹄之志,希望通过中举入仕,谋取功名,为国家建功立业。虽然及第不是当官的唯一途径,但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兼济天下”的目标,通过科举入仕,才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正途。

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 天天要闻

2. 统治者对及第者的优待和世人对及第者的尊崇

一旦考中进士,就能成为中高级官员,取得了进入上层社会的资格。皇帝还会亲自宴请他们,如“曲江会”、“探花宴”等,唐中宗以后,新中进士还能到慈恩寺大雁塔中题名留念,对于士子来讲,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耀。

通过及第为官能被百姓高看一眼,受到他人的礼遇与器重。士子中举后,身价暴涨,巴结之人也不胜其数。如唐朝进士卢肇原是个穷小子,去科考的路上因家境贫困被袁州刺史羞辱一番,后卢肇中举归来,袁州刺史大摆宴席为卢肇接风洗尘,前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二、及第心理

1.志得意满、极致喜悦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或想到他们能光宗耀祖,此后仕途坦荡、平步青云,能从平民摇身一变成为贵族,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因此及第之后,学子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及第诗中,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登科后》,孟郊两次落第,46岁才进士及第。“春风得意马蹄金,一日看尽长安花”,其得意之态在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 天天要闻

也有一些学子志得意满,感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仿佛荣华富贵、出将入相皆如囊中取物,因此目空一切,这一点在学子及第之后所作的诗中也可窥探一二。

唐朝诗人李旭及第后所作《及第后呈朝中知己》:凌晨晓鼓奏嘉音,雷拥龙迎出陆沈。金榜高悬当玉阙,锦衣即著到家林。真珠每被尘泥陷,病鹤多遭蝼蚁侵。今日始知天有意,还教雪得一生心。

李旭自比被尘泥埋没的珍珠,被蝼蚁欺辱的病鹤,终于苍天有眼让自己得了进士,一雪前耻。这种傲慢的心态在少年得志的年起人中非常普遍,也有些及第学子因此得罪官家。史书记载,唐玄宗在位期间,萧颖士考中进士,因此自恃才华,目中无人。一次在外喝酒吟诗,正赶上狂风暴雨,萧颖士赶忙找地方躲雨,恰巧碰到一位身穿紫衣的老人,萧颖士看老人散漫的样子,便出言不逊,后看到老人带了随行侍卫,便急忙打听老人身份。后来知道老人是吏部尚书,自知犯下大错。为了谢罪,萧颖士求见了老人好几次,老人都没有接见他,后又写了长文表示歉意,老人这才接见了他并把它责备了一顿。

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 天天要闻

萧颖士

2.扬眉吐气,一雪前耻

唐朝是以考试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选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朝中官员更容易左右科举结果。天宝二年,唐玄宗忙着享乐,便将科举事宜交给礼部尚书李林甫负责,李林甫又将科举事宜交给手下宋遥和苗晋卿负责。刚好这一年皇帝的宠臣张倚的儿子张奭参加科考,宋遥和苗晋卿为了巴结张倚,便将交白卷的张奭列为第一名,而其他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只能屈居其后。

除了这种情况,在学子们准备参加科考的时,也会因家境贫穷而遭人白眼。一同去参加科考的俩学子黄坡和卢肇均为举人,因黄坡家境殷实卢肇家境贫寒,袁州刺史成应元眼浅势力,大摆筵席为黄坡践行,而把卢肇晾在一边。后来卢肇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成应元又大摆筵席为卢肇接风洗尘。卢肇还专门写了一首《竞渡诗》暗讽阿谀奉承的小人。

因科考前遭遇不公、被忽视冷落,所以学子及第之后,不免觉得一雪前耻。

3.悲喜交加,感慨万千

士人及第之后,除了极致的喜悦,还有一些读书人则是悲喜交加,感慨万千。为了及第,他们远离家乡寄人篱下,遭受他们冷眼,也有一些寒门学子在半路上穷困潦倒,客死异乡,其中悲楚不言而喻。

唐朝公乘亿及第后曾作一诗:“十上十年皆落第,一家一半已成尘。”

十年科考都落榜,好不容易考上了,一半的家人已不在人世,怎能不令人感到心酸。晚年及第者心境更加凄凉,半生追逐名利仕途,终于梦想成真,自己本应该高兴,又想此时自己已年过半百,不禁老泪纵横。过去十几年来,自己如水上随风漂泊的浮萍,将老成名,似我芳艳,讵能久乎?

晚唐诗人韦庄年近60及第后作诗《与东吴生相遇》: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三、落榜心理

每年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进士录取人数有限,每年应考者1000左右,中举者不过20几个,绝大多数学子注定落榜。 落榜学子又是何种心态呢?

1.感叹怀才不遇

唐朝的科举制度因包含考试和举荐,因此科举取士并不是绝对公正,录取者多为社会名流推荐的学子,寒门学子少之又少。唐朝科举考试一般在长安或东都洛阳举行,有时候两地同时进行。学子们从各个地方千里迢迢赶来考试,路途遥远,所费甚多,几个来回,便家产一空。不幸落第后,为争取时间准备下一次科考,多数人也选择留在京城,或寄住在僧院中,或寄住在亲朋好友家。也有落魄学子被赶出寄宿人家,没有归处,只好住在马厩。生活困顿,寄人篱下,世态炎凉,学子们内心的苦楚不言而喻。

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 天天要闻

在唐朝,学子们光有学识还不够,唐朝选拔不以一试为凭,考官除了评阅学子的考试试卷之外,还会根据学子们平日的作品和名望来决定最终是否录取。所以在考试前,学子们须将自己的作品写在卷轴上,呈给当时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请他们向主持科考的礼部侍郎推荐,这便是行卷。到了晚唐,科举风气大坏,依靠门楣考前行卷之风盛行,然多数学子朝中无援引,科举的不公使他们不得不对残酷的现实低头。

无人援引,生活困顿,理想破灭,满腔热情最终换来白首未仕的结局,落第学子们怀才不遇的心理油然而生。

2.羞愧失意

对于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通过科考走上仕途。社会政策的支持,家人的殷切期待,无形之中增添了学子的心理负担。然而每年应举者众多,录取者却不过百里取一,对于大多数应举者来说,落第是必然的结果。倘若学子屡举不中,除了学子自身觉得羞愧之外,学子的家人也会觉得难为情。

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 天天要闻

落第学子和家人的羞愧心理在落第诗中可窥探一二,如唐朝杜羔妻子赵氏曾作《夫下第》:“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直白的写出了妻子的羞愧心理。岑参《戏题关门》中也表达了所写:“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道归”,还有卢纶的《落第后归终南别业》中写到:“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言”,都表现了因落第而无颜见相亲父老的心态。

羞愧心理是学子落第后的普遍心理,实际上反映了落第学子内心的自卑与消沉,虽然大部分学子落第后仍选择继续科考,但屡举不第的结果,对学子们来说更是心理上的摧残,这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3.归隐山林

在唐朝,通过科举入仕,一展平生所学,为国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学子们共同的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屡战屡败的学子大有人在,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和仕途信念。有人能熬出头,如曹邺考了十次才考上进士,陈修以72岁时登第,胡光垣在83岁时中进士……也有人在屡次受挫之后对科举之路感到绝望,最终选择归隐山林。

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 天天要闻

隐逸在古代文人眼中是人格高洁的表现,更是文人们精神上的港湾。不管是消沉自遣,还是归隐山林,本质上都是知识分子对现实不公却无能为力时的一种软弱的对抗。

4.走向朝廷对立面

对于胸怀大志的学子们来说,通过科举入仕走向人生巅峰的正途,但是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又有官家把持科举,破坏科举秩序,使学子们长期以来的艰苦努力付诸东流。面对社会的不公,一部分学子选择消极避世,也有一部分学子在遭遇不公后心灵扭曲,将个人得失视为是非的标准,将对主考官员的仇视化作对朝廷的仇视,怀着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走向朝廷的对立面,伺机报复朝廷。

古代高考:从及第者与落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唐朝学子的不同心态 - 天天要闻

如唐朝的李山甫,在科考中屡次受挫之后,选择投靠藩镇幕府,煽动幕主之子乐从训杀害曾今黜落过他的考官王铎及其家眷。还有唐末“白马之祸”,屡试不中的李振带着仇恨心理,大肆屠杀朝廷官员,后有学者在研究白马之祸时指出,遇害的大多都是与科举有关的官员。

总结

残酷的竞争对读书人来说是心理、生理多方面的考验。相比古代读书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现代读书人不论是个人选择还是出路,都要比古代读书人多得多。但不论古今,读书人想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的初心都是一样的,正是因为有志之士的不断追求,才能给国家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国家的活力。



参考:

《全唐诗话》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