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整整十年 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2022年07月13日03:32:17 热门 1388

今日推荐语

《用爱吻你的痛》作品思想的表现,以及以大爱之心注重题材的协作,我觉得是报告文学当中新的东西。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评论家 王必胜


第四章 挺起“两弹一星”的民族脊梁

崎岖小路上的博弈


“团圆”是一个系统,全名“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于2016年5月15日正式上线。


这个系统相当于救助事业的“人造卫星”,它能瞄准跟踪地上的目标,锁定目标。


该系统的运作机制是怎么样的呢?


平台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和移动应用终端,将儿童失踪信息自动推送到失踪地点周边的相关人群。推送原则是:以儿童失踪地点为中心,失踪1小时内,定向推送给半径100公里内的用户;失踪2小时内,定向推送给半径200公里内的用户;失踪3小时内,定向推送给半径300公里内的用户;失踪超过3小时,定向推送给半径500公里内的用户。


覆盖平台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微博今日头条高德地图支付宝腾讯QQ一点资讯、百度地图、新华社客户端、央视影音客户端、饿了么等25个新媒体和移动应用平台。


团圆系统的适用范围包括被拐卖、离家出走、迷路、溺水,甚至是贪玩不见者。


为此,全国数千名打拐民警随时待命。


这是一个整整十年 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 天天要闻


作为中国最大的失踪儿童消息紧急发布平台,截至2019年6月,“团圆”共发布失踪儿童信息3978条,找回3901名,找回率达98%。


完全可以这样说,单单靠深圳民政救助70多位在职员工,难以创造出短短几年仅仅在深圳特区及周边地区就帮助2000多名受助者回乡的奇迹。民政救助实际上是得福于公安、街道、义工、社工、医生、护士、市民、媒体,包括接下来将要提及的学生、香港同胞、小区居民的手挽手。


故事其实不是故事,故事往往是真相,没有真相的故事是没有价值的。


下面这个故事是通过报纸飞到市民眼里的。


2018年5月18日,哈尔滨火车站出现了一群非常特殊的人。有人手持摄像机,有人手棒鲜花,有人手摇着小彩旗,神色既焦虑又渴盼,既兴奋又痛楚。这不像是接政界要人,也不像是接国际友人。


其中有一对老人,一直在擦眼泪,泪水已经使他们松弛的皮肤肿胀起来。


几位手持摄像机的记者模样的人,一直在焦急地看着手表。


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神情这样怪诞?


好奇的旅客不敢打搅他们,远远地围成了一个半圆。人们交头接耳,估计着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


这是一个整整十年 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 天天要闻


一列从深圳开来的火车呼啸着驶过来。那一对老夫妻停止哭泣,紧张地注视着火车掠过去的每一道门。火车渐渐停下来了。


九号车厢的门开了,正对着这一对老夫妻,老夫妻情不自禁往门边扑过去,像是要捕捉门里面的一个秘密。


然而,下车的人让他们闪到了一边。


不是,不是,还不是……就在他们失望对视时,一个细微的声音把他们惊醒了。


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


谁的声音,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仔细看一看,其实就是第一个下火车的高大微胖的成年男人在叫他们。他是谁?他是在叫这对老夫妻吗?不敢相信,绝对不敢相信就是他!


10年前,他们的儿子失踪时,瘦弱黑黄。怎么可能有一个人高马大、白白胖胖的男人在叫爸爸、妈妈?


镁光灯闪闪烁烁,看来,有人迫不及待要开始编写新闻了。


老夫妻屏气凝神,再仔细看看,再看看……


3000公里的回家路他走了10年,是谁帮他完成最后1公里?


话要从2008年的5月说起。


轻度智力障碍的小胡跟着父亲从黑龙江省去长春市治病。


父亲爱子如命,省吃俭用,积攒的一点钱全部用来给儿子治病,他还指望快点抱孙子呢。


长春火车站人多得如同庙会,父子俩十指相扣,生怕被冲散。恰恰此时噩运到来。瘦小的小胡没有架住冲过来的人流,一不留神松开了父亲的手。


没想到,这一松手,就是10年的蹉跎。


这是一个整整十年 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 天天要闻


他的父亲在拥挤的人群中左顾右盼,呼唤叫喊,直到喉咙喊哑,儿子就像影子遇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消失得毫无痕迹。


父亲跳上火车,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寻找,没有结果。他的儿子莫非被空气吞噬了?火车要开了,他是留在车上还是下车?儿子可能在外面!这残存的一点点意识,把他带下了火车。


这位爱子如命的父亲从火车上走下来,一看,依旧不见儿子踪影,倒在地上号啕大哭:“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你到哪里去了?”


天,不吭声。地,不说话。


不难想象,这位父亲回到家里,遭受了怎样的谴责和内心的剧痛。


他和老伴几乎夜夜做噩梦,都是一样的情节:儿子在天上飞,抓不着;儿子在海里游,追不着;儿子在地上跑,够不着。


东三省的派出所、救助站几乎找遍了,这位父亲完全绝望,却在绝望中保留着一丝希望。


白天,走到街上,只要看到年龄相似的,就一个人、一个人地辨认,发现跟儿子相像的人,就会扑过去,往往挨人家一顿臭骂;回到家里,只要有敲门的声音就扑过去拉开门,以为是儿子回来了。差一步,老夫妻俩就濒临精神分裂。

这十年,老两口是怎么度过的?


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儿子在同父亲走失了以后,自己跳上了一列方向相反的火车,以为爸爸就在车里,会来找他。


但是,爸爸再也没有出现。他糊里糊涂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深圳。


这是一个整整十年 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 天天要闻


一年又一年,这个孩子就这样被陌生人给的一块钱两块钱、一个饭盒或半瓶矿泉水,养到了2014年,稀里糊涂长大了六岁。当年11月,在一次寒潮袭击的例行街头搜寻中,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了这名头发长得不知男女、脏得像是一具泥人的乞讨人员。


他在大鹏安置点待了四年,终于在2018年5月18日回到自己的家乡。


这是一个整整十年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他就是被大鹏安置点张维文团队救助的特殊案例之一。


当年,他是个儿童。如今,他已经长大成青年。


我们来看看是谁在关键时刻,移走了横隔在面前的那座挡路大山。


有智力障碍的小胡不会写字,也不会表达,寻找他的家乡如同大海捞针。


社工彭世雄在与小胡的交谈中搜索他的只言片语,将点点滴滴的信息推送到“头条寻亲”。救助站采集小胡的 DNA,导入全国打拐系统进行比对,还将小胡的照片导入全国人脸识别信息系统中进行比对。大鹏派出所极力配合。可惜这些努力都没有得到回应。


寻找小胡家人的希望如石沉大海。


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及至绝望,这样的感情起伏,能击垮一个壮汉的身躯,却击不垮救助者久经考验的心灵。


张维文对罗付才和付乐新说,不要灰心,我们继续找!海枯石不烂,地老天不荒。我们找不到,还有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找不到还有下下一代,总会找到的。


2017年10月,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向老朋友张世伟的“让爱回家”求援了。


“让爱回家”一介入,立即热闹起来,发起了第二轮为小胡寻亲的行动。


“让爱回家”仔细分析了救助站前一轮的各种资料,深深感觉,他们面前没有通衢大道,只有弯弯曲曲的崎岖小路。


于是,他们制订了一个计划——除了网络方式,根据小胡的东北口音,“让爱回家”通过“团圆”系统,把资料上传给哈尔滨的义工“温柔姐”。


这位“温柔姐”立即与哈尔滨《生活报》记者连线,并与黑龙江电视台农业频道《帮忙》栏目沟通,编织了一个八方爱心经纬交织的“团圆”大网络。


这是一个整整十年 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 天天要闻


这一寻亲套餐,多亏“用爱回家”张世伟利用哈尔滨的义工微信群,通过“团圆”系统打通了各种渠道,把原本够不着的关节都打通了。


你小胡不是不会写字吗?就让你与当地有东北口音的义工进行视频对话,哪怕你前言不搭后语,哪怕你结结巴巴叙述不清,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来牵引你残存的记忆吧。


这一系列组合工程,绝对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按一个键钮就四通八达。这可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要进行资料准备、验证、 核实,必须有医学常识、经验的储备,等等。


这是一场崎岖小路上的博弈—与天,与地,与时间,与自身的博弈。


寻亲视频在当地播出后,没有想到,很快,小胡的家乡发来了户籍信息。经过比对验证,小胡离别十年的家,终于浮出水面!


张维文他们得到这一喜讯时,一个二个从椅子上弹起来,一蹦老高,然后抱到一起喜极而泣。


张维文兴奋得立即致电张世伟:“你神工妙笔,我以为是梦境啊!”


在大鹏四年多的调养和医治,小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精神状态也大大改善。这就出现了在火车站他的父母与他相见不相识的情景。护送小胡回乡的阵列非常隆重,由张维文、付乐新、社工刘敏专程护送。


火车驶入东北。越来越熟悉的家乡风景让小胡激动不已,他不断地 问:“到了?到了吧!”


火车到站时,列车长安排他第一个走下火车。


这是一个整整十年 生离死别的大悲剧 - 天天要闻


当时车站满是当地的志愿者和“让爱回家”的志愿者。“让爱回家”的大横幅鲜艳夺目,媒体记者、家乡亲人、当地民政员工、围观的群众早已排列成阵,盼着主角出现。


其实他一眼就看到了他熟悉的父母。只是这一对老人布满横七竖八皱纹的憔悴面容使他心有忐忑,他的妈妈应当是个漂亮的妈妈,他的爸爸应当是个强壮帅气的爸爸,面前的人……不敢相认。


他的爸爸妈妈更是认不出从面前走过去的男人是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个孩子呀,不可能这样高大、强壮,更没有这样白的皮肤……


好半天,小胡才试探地,怯怯叫了一声“爸爸,妈妈”。


双方的随同人员也都在这“爸爸,妈妈”的呼唤中,屏住呼吸,真的不知道下面的场景如何切换……


几秒钟后,那位自责了十年的爸爸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喊声:“儿子!”相拥痛哭的声音如同电闪雷鸣,已经不像人的声音了。两边的社工、志愿者、媒体记者、工作人员、亲属、朋友也都一拥而上,一束又一束的花,在这家人的怀中盛开了。


镁光灯一闪一闪,咔嚓咔嚓,在胡家人的身上绽放出一朵又一朵绚丽的光团。


当围观的旅客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都不约而同地拼命鼓掌,发出了欢呼声。


但他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此番喜从天降,“一眼看尽南海潮”是大鹏人花了五年的心血,是“让爱回家”各地义工花了十年心血,构筑的手挽手的爱心长城换来的。


在这条崎岖的小路上,张世伟们的博弈成功了!


在这样惊喜的场面中,“让爱回家”的志愿者和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的张维文、付乐新、刘敏三人,默默地闪到一边,真正是“俏也不争春”,有那么多报春之花,连“只把春来报”也让出去了。


张世伟、张维文们早就习惯了只当幕后操盘手,不抢镜头。从深圳到哈尔滨3000公里的路程,坐飞机只要五个小时,坐火车要三天三夜,小胡却用了十年。


最后一里,是“让爱回家”和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哈尔滨的媒体和公安、民政、义工共同完成的!如果没有他们,这最后一里也许需要一辈子,也许需要无限的时间。


大鹏安置点目前还有200多人滞留,其中绝大多数身体残障,而他们的父母、亲人,也许正在千里之外,日日夜夜以泪水洗面,对着远方千呼万唤“回家吧!回来吧!”


有南海母亲优生儿“让爱回家”的强壮膂力,目前,张维文们已经送120多名滞留者回到了家。


在张世伟铺天盖地的微信群里,一直没有断过义工群的通知:“请各位注意,追踪目标已经到了××大厦的停车场……”“大智若愚,你那边情况怎样?找到黑衣人的线索了吗?”“紧急寻人!哑巴大叔的亲人已经到达深圳,留意电话……”


“团圆”系统,像极了一颗高瞻远瞩的”人造卫星”。


这,难道不是“两弹一星”大力协同精神,使政府和老百姓紧紧相拥,一环紧扣一环,筑出的这条弯弯曲曲却是铺满激情的路?正是这条路,使得一个他,三千公里,虽然用了十年,却终于走回了家园。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灯红酒绿下人性在升华

----------------------------------

本书内容由作家授权本号刊发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自网络,有侵告删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