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2022年07月12日11:34:03 热门 1420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图文丨杨森君 油画丨张铁涛

张铁涛已经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油画创作,是自然与人文的知性相遇,也是作为画家的个人才情与自然元素的完美交融。他表现自然之象的画作,不是对自然的剥离,而是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的充分印证——这种印证不是机械地复制自然,而是对自然表现出的哲思般的亲近。他把对自然的眷恋寸心寸血地勾画在色彩浓郁的线条与块面中,让其彰显出最为迷人的态势。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岸》

观其画,从中看出的不是消沉,更不是悲观,而是一种力量的重现——生的力量与死的力量纠结缠绕但不暴力。他善于运用西部常见的自然元素,经过个人化的再度审视,然后,布局出一种崭新的充满了人文情怀的面貌。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生动而又清晰地衬托出了作者粗狂、苍凉的内心审美。这种苍凉之美,几乎贯穿了张铁涛所有的画作,哪怕是一树在微风中个轻轻抖动的树叶,都能让人觉察出其在天地间自生自在的气质,似乎可以这样说,上苍给了一棵树一树的叶子,就是为了展现它的不凡。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白昼下的废墟》

张铁涛的画,有一种安静的美。这种安静是有分量的,也是有声音的——寂静的声音、亘古常存的声音、逼走人内心浮华的声音。这是一种对自然敬畏的大静。静得让人听见万物的声息。无论是古木、残垣断壁,还是轮廓硕大的自然土丘,一经他的画笔,即从时空中脱颖而出,成为欣赏者视觉中不可忽视的另类存在。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壁立千仞》

比如,树固然是树,但是,经由画家的创作,画布上的“树”已经带有了人的温度,人的审美,人的评判,人的寄托。此时的树与人已经达成了某种形神上的交流与合作。所以,铁涛的画也可以说是他与自然默契一致的再现。画家因自然找到了彰显才华的天地,自然也因画家找到了其深邃的人文价值。他的画笔所留下的痕迹,已经远远不是色彩,而是其用以表达内在审美的有效布局。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当一切沉寂下来之后》

在张铁涛的画中,能听见树木扭转脱皮时的炸裂声,也能看出苍鹰离去后土崖四周凝固般的寂静。这寂静是画家请来的,这寂静由来已久又常被我们忽略。当一棵伟岸之树拔地而起,雄视四野,那种雄性之美,突兀而霸撼,正是画家在创作中坚持艺术的在地性的明证。张铁涛忠实于自己现场感,就连他虚构出的画面,也显得栩栩如生。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冬青花在每年的四月开放》

张铁涛以具有冲撞性的视觉语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拥抱与爱抚,笔墨之中、虚实之间展现的是一个画家应有的悲悯之心。他让静息无声的自然之象,有了神情,有了与人对视的自信。让看到它们的人,不得不心生敬畏、敬意,进而产生了进入实地、触摸具象的向往。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飞雪》

事实上,只有把大地之上的自存自在的物象看成是天赐之物,他才会无比珍惜。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也才会对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束鲜花都充满敬慕与怜惜,也才会坚定地以艺术关照的方式让哪些物象具备高贵的人文特性并且由此获得艺术的品性。这也是考验一个画家的良知所在。张铁涛正在尝试着让自己成为这样的画家。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干涸的峡谷里树的命运》

对张铁涛来说,绘画不是宣泄,而是寄托。他运用画笔描绘暮色的形状、光影的流转、树叶间飘忽的风声,无不带着他修积了多年的个人美学素养。他画中的在地性,诸如苍凉,诸如亘古,诸如寂静,都服从了他的审美需要。他忠于了自己的感受,他以浓重的色彩加重了一地之物的存在感。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高原上的湖》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他自己,这个观点我坚持了多年。铁涛的画与铁涛之间达成的一致是——无论铁涛画什么,他都会在画面上植入雄性之美,那种抗争中的挺拔、寂静中的强大、辽阔中的霸气,正在形成铁涛日显独立的画风。他不是有意要将自己归属于西部的苍茫之中,而是,他只是情不自禁,他无法避开自己的经历与记忆。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高原上的母与子》

也许,世俗的喧哗早已令张铁涛厌倦,所以,他才沉迷并通过凝重的土崖、巍峨的山峦、光影倾泻的水域等画面,实现他对宁静的钟情。当然,介入铁涛的生活,我们会被他活跃的身影所迷惑,进而会忽视他作为一个画家其实他有自己的孤独。进入中年以后的他,时常害怕被人打扰,那是因为,在画室里,哪怕面对的是一张空白的画布,都会令他兴奋,那里,可以倾注下他真正需要的东西——作品。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胡杨木》

对于世俗生活,他经历了,也感受了。几十年的商海浮沉之后,他忠于明悟,唯有艺术方能安放他的梦想,也才能让他的精神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可以看得出来,铁涛对绘画的追求,完全遵从于他的喜好。他试图通过绘画表现一个人眼中最具艺术气质的物象——沧桑遒劲的树木、绵延古老的长城、寸草不生的荒漠……经由画家的勾勒与着色,一一重生。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胡杨之王》

张铁涛的绘画并非一时兴起。在他的精神内核中始终孕育着绘画的愿望——他只有通过现在的绘画实践,才能与搁浅了大约几十年的艺术情愫相续接,并以此减缓他内心的焦虑及疏于绘画带给他的遗憾。当他重新面对摊开的画布,他没有感到陌生。他知道力量的所在,他惊讶于早年通过专业训练所获取的艺术禀赋没有背离他,他还能画,他被自己暗暗涌动的艺术野心紧紧扣留于安静的一隅,他要将沉淀了多年的人生感悟,借助大地物象,给予回应,给予诠释。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岁月之于胡杨》

画象即心象。所谓胸有成竹方可画竹。铁涛所画皆得益于其内心持久的沉淀。那份自然与人文合并为一的沉重、融洽,或突兀雄起,或盘旋跌宕,正是画家心内之象的艺术再现。他有意通过画布与世俗的浮华拉开距离,让自己清神静心,安于创作。这对一个曾一度处身商海的他,难能可贵。他深谙自己骨子里一直盘旋着的艺术梦想并没有最终泯灭,而是伺机而醒。现在是时候了,他要给自己最初的胸怀一个交代。他对艺术与绘画根深蒂固的热爱类似血统一样融在自己的血液里。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坍塌的烽火台与胡杨》

张铁涛的画有着浓郁、丰富的原在气息。它们不单是苍凉,还有静穆。一座古堡静立于山顶,似乎将时光永远定格在过往的某一个时刻。它与世界互不打扰,互不逼迫,而是相互陪伴,彬彬有礼。你只需安静地注视,内心深处即被画面强烈的视觉符号占领。他遥看遗忘,不仅仅是为了恢复事物的本相,而是通过画笔将那些已经消逝和正在消失的事物重新从时光的序列里夺回来,让我们看到,天地间曾经的存在。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上午十一点钟的光与土墟》

对于色彩,我也在思考,灰暗意味着什么。也许,那是消失的颜色,过往的颜色,记忆中的颜色。对于铁涛的用色,我有过建议。也许是因为自己对梵高的极端热爱,我曾建议铁涛的用色能否在明亮一些,如梵高那样——让金黄色轰轰烈烈地占据自己的画作。当然,世间只有一个梵高,梵高不可复制——但我的意思是,作为画家的铁涛,在用色上,是否尽可能再明亮一些。也许,对于铁涛来说,这样的用色更能表达沉静、荒凉,更能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某种寄托——现实过于华丽,他要避开它们,所以,铁涛选择了浓郁乃至黄昏般覆盖大地的灰暗。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下午的光照在峡谷的局部》

看一个画家,要看他的表现力,而不是技巧。技巧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但是,表现力考验的是一个画家内在的思想深度及超凡脱俗的艺术感受力,就像梵高笔下的星空与向日葵——它们绝对不是技巧的产物,而是梵高思想的结果。现实中,没有任何一朵向日葵,没有任何一片星空和梵高笔下的一样,但是,当我们看到梵高的画,没有任何一个人不认为,梵高画的就是向日葵,就是星空。所以,在美术史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写实主义考验画家的技巧,印象派考验画家的思想。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胡杨家族》

对于铁涛来说,并不受什么主义限制,他只是埋头作画,他要表达心中所想,他要完成一个大地之子对于大地的呈现。但就我的认识,以为铁涛不仅有较强的写实功力,同时他处在思想中,尤其他擅长通过光与影、明与暗、粗狂与细腻来表现事物经过审美后的绝世姿态,比如突兀孤傲的古城堡;比如力量纠缠在一起却挺拔不屈的粗大胡杨等等,都充分说明了铁涛不仅具备了还原事物本相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赋予了事物艺术生命,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生动,比真实的它们更令人着迷。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盐池哈巴湖之春》

透视是对空间上的设计,可是,在铁涛的画作上,我们却同时品味到了时间的性质。一物的存在因为透视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向度。远与近各居位置且同框呼应,光与影流转折叠且丰富多变。那种由过去到未来的流逝感具足了一个画家忠实于世间本相的体验。往事在画家那里,不是一只只空壳,而是包含着微妙有致的物象传承,自然混合着文明,文明终留于自然,沧桑、斑驳、古老、神秘……这一系列由画面带给我们的,不光是画家最初所要表达的愿望,它们已经形成了铁涛所创作的油画的一种相互关联的艺术风格。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土崖的群像》

赋予自然之物人文气息,赋予人文之物自然之象,让二者在互补中传递出时光的年岁于色素。这几乎可以被看成是张铁涛创作油画的一种非常明确的自觉。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土墟》

也许是个人的偏好,在色彩的运用与布局上,我依然对铁涛抱有期待——那就是我希望铁涛所创作的油画面貌是否可以尝试着由浓郁的灰暗向灿烂明亮的视觉感受上过度。当然,作为画家来说,他的用色是为了配合他的表达,就像铁涛善于运用粗粝、粘稠感的笔墨,是因为,他试图强化画面的视觉感,并以此完成他对自然万物的沉静之美的近于固执的钟情。其实,灿烂明亮依然可以将心灵安放,依然可以完成一个画家对世俗喧闹的排斥。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遥望千古》

与国画相比,油画更能渲染一个画家对世间万物的强烈感受,即使画家是内敛的,也能从富有突兀感的色彩中察觉到画家内心的律动。一棵粗大的胡杨拔地雄起、一地衰败的青草在秋风中倾斜、一座古老的烽火台在日照下静默无声……这一系列已经完成的画作,都毫无例外地透露着画家铁涛内心丰富的沉静与内敛的热烈。铁涛画作的雄性之美,源于他内在宽大的格局以及他对记忆的忠实呈现。所以,在铁涛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我很难看到那种纤巧的小家碧玉式的讨巧之作。

苍茫之象——张铁涛的油画欣赏札记 - 天天要闻

《静谧之夏》

当我们的目光与铁涛的油画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上,也就是恰当的视觉距离上,我们会发现,铁涛的画所具备的朦胧之美,原来就隐藏在作品的细节间,近看看不出来的效果,远观则盎然突现。这样的技法,对同样擅长表现花草的铁涛来说,可谓天助。它能将大自然韵动的含蓄之美,通过一种氤氲的效果表现出来。这是铁涛的高明之处。欣赏油画对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是有要求的,也就是说,欣赏一幅作品,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必须要把自己调整到面对一幅作品时一个人的视觉最舒服的状态,才能看出一幅画作最富有魅力的面貌。同样,这样的视觉距离,也考验一个人审美的天赋。


油画家丨张铁涛,企业家、油画家、书法家,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甘肃省通渭县。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200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2016年在中国自然之声艺术研究院学习新油画技法,师从油画大师庞均先生、李天祥先生、赵友萍先生等。现为宁夏黄河建筑开发装修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黄河艺术研究院院长。2014年5月,在深圳龙华艺术馆举办个人展览。2015年进修于清华美院高研班书法深造,师从于胡抗美先生。作品《春天》由香港美术馆收藏,作品《盼》由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西部古城》系列由西安雁塔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多发表于《美术》、《中国油画》、《美术关注》、《中国收藏》、《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刊物。

作家丨杨森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午后的镜子》《名不虚传》《零件》等多部。其作品《父亲老了》于2011年5月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属下的国际教育机构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国际文凭组织中文最终考试试卷采用。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