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也是传统节日,看看你当地代代相传的习俗是不是这样?

2022年07月04日12:46:11 热门 1238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都过农历六月六,传说不一样,习俗也不同。

端午节的时候我曾发过四个不同的传说,有屈原,曹娥,白娘子,伍子胥!

六月六的传说也有不少:

传说之一 :

六月六也是传统节日,看看你当地代代相传的习俗是不是这样? - 天天要闻

在晋国时代人们就认定农历六月六这一天是大禹的生日。唐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练纳有羊氏,臆胸拆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熏修裸飨,岁以为常。”这个祭禹的仪式一直到宋朝还在举行着,宫廷将这一天定为“天贶节”。苏轼在《过漆州涂山》一诗中云:“淮南人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数万人会于山上。”《宋史·真宗纪》中的记载就更形象了,说这一天,“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虽说宫廷断屠宰,但民间却可以大杀猪羊,烹而食之。 在民间,六月六也被称为“祭神节”。

传说之二:

六月六也是传统节日,看看你当地代代相传的习俗是不是这样? - 天天要闻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狐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趁狐偃过生日之时,杀死狐偃,为父亲报仇。狐偃之女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狐偃放粮回城,闻之大惊,他深知自己做了坏事,悔恨不已。狐偃不仅不怪自己的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狐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女子回娘家的节日,称为“姑姑节”。

传说之三:

六月六也是传统节日,看看你当地代代相传的习俗是不是这样? - 天天要闻

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途中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便于六月初六这天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翻经节。起初,皇宫于六月六这一天为皇帝晒龙袍。后来在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院子里曝晒衣服。渐渐地,此举成俗。

此外,在扬州有个说法,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遭遇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而晒衣服这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这天有“晒龙袍”之说。

传说之四:

六月六也是传统节日,看看你当地代代相传的习俗是不是这样? - 天天要闻

宋真宗赵恒是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要求百姓相信他的所说所做,并定六月六这天为天贶节(“天贶”为古汉语中常用词汇,“上天恩赐”的意思),赵恒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六月六的习俗

六月六也是传统节日,看看你当地代代相传的习俗是不是这样? - 天天要闻

看谷秀,虫王节 老北京常说“六月六,看谷秀。”其实,北方大部分地区均流行这句谚语。著名评剧《花为媒》里便有唱词:“六月六,看谷秀……”按节气,六月初六已近大暑,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多,秋庄稼长势正旺,谷黍纷纷抽穗,老农通过观察庄稼的长势,以卜秋收的丰歉。该日人们祭拜“虫王”,以防虫灾,保证丰产。河北武安山区农谚云:“六月六,老汉骑驴看谷秀。”山区春谷种得早,六月初就长得齐腰高了,且出穗了,老农们骑上毛驴去看谷子秀穗,以卜丰歉。在云南宣威地区,六月六人们杀猪羊,祭土地庙神,可使“土地不开口,老虎不吃人”。辽宁盖州,六月六有八腊庙会,是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在山东民间,人们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

接姑姑,女儿节 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六月六被称作是“接姑姑”的“女儿节”。每逢六月六这天,出嫁的女儿,沐浴更衣,然后领着孩子,携同夫君,兴高采烈地回到娘家小住几日,和父母、姐妹兄弟团圆。娘家人也会拿出最好的食品热情招待。后来,有些地区演变成了“瞧夏节”,此节和“接姑姑”相似,六月六这天,出嫁的姑娘要带着油条回娘家看父母。还有一些边远山区,把六月六叫作“核桃节”,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核桃在六月六前后就有“仁”了,吃起来很香甜。在河南豫西山区,六月六这天,女子回娘家时一定要带些核桃,让父母尝尝。

虽然女儿时常想回娘家,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还需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婆家干活、帮忙。而农历六月是农闲时期,这就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条件。六月六,孩子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孩子的前额上印有红记,这是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六月六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的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然后用红布将石包好,祈求得子。今天看来,这属于封建迷信活动。

狗生日,晒书节 早在唐朝,民间便流行“六月六,晒红绿。”红绿指的是各色衣裳、被帐,晒过不发霉不生蛀。甘肃合水县俗传:“六月六,晒丝绸。”据说,这天晒过的衣料被褥,人们穿上或盖上,不会患疮毒之类的疾病。《燕京岁时记》亦载:“京师于六月六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蠢。”皇宫里要晒“銮驾”、龙袍,皇史宬要晒档案、书籍。项维贞《燕台笔录》也云:“六月六日,本非节令,但内府皇史宬曝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焉。”这一天,佛寺、道观也要举行盛大的“晾经法会”,僧众要礼佛、诵经,如天气晴朗,僧众们就把所有经典从藏经楼拿出来晾晒。书香门第也应景儿,晒书画叫做“晒书节”;有钱人家“晒票子”,钱多了也怕发霉啊!富家晒衣服被褥皮货,穷人也得晒一下箱底儿。药店里要晒生熟药材;估衣铺要晒估衣;皮货铺要晒皮货;喜轿铺要晒轿围、桌围、执事旗伞的绣片,以及轿夫的衣服鞋帽;邑庙城隍寝宫有“晒袍会”,开箱晒神衣,为神换新袍,一派繁忙!

更有趣的是,早年没有用来防腐、防霉的物品,人们便根据主观想象,认为六月六的井水可以防霉,凡是酿造酱醋的作坊,皆于六月六的五更初时,抢着到井台汲水,将之储存起来,说是用它做酱造醋不长醭,且质纯味正,为上乘佳品。还有一些地区,每年六月六这天,人们以桐油涂木结构的门窗、柱梁,据说可以防水拒烂。

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特别容易上霉,六月六这天,人们一定要将其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

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明清之际,六月六,皇家銮仪卫在护城河有洗象之举,上驷苑官校在积水潭浴马。民间讲究“洗狗头”,在就近水泊中给猫狗洗澡,据说在六月六这天,洗过澡的家畜不生虱子,坊间戏称这天为猫狗生日。扬州有“六月六,洗澡白;猫洗澡,狗淘浴”之说。旧时,民间妇女在六月六这天都要大洗长发,可保日后“不腻不垢”。

天贶节,多美食 因为有“六月六不蒸,扬场没风”的俗语,所以家家要蒸馍馍、豆包儿,否则秋收时扬场没风,颗粒不能及时进仓。最时兴吃的是“裹卷”,“裹卷”又叫“顶门棍”,做起来不难,和好面,擀成饼儿,卷上用细盐、花椒面调和好的南瓜丝儿,用笼蒸。熟了,蘸上醋和蒜泥儿吃。

内蒙古中部属高寒农业区,六月六这天,人们以尝新来酬神。“六月六,晒绸布,西葫芦豆角烩羊肉。”早上翻箱倒柜,将红红绿绿的衣物晒满院子。午餐的主食是蒸饼,类似“裹卷”,菜是嫩灵灵的西葫芦和细长的豆角,配上新鲜的羊肉,那是难得的滋补美味;在山东威海,流传“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的俗语,家家户户要吃大肉包子,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辽阳,六月六,人们隆重过“虫王节”——到秀穗的谷地里去焚香祭祀虫王爷,供品是黄米黏饽饽。何为黏饽饽?黄米面内加小豆馅,用菠萝叶包裹成长扁形,很像饺子,当地称“菠萝叶饺子”。一般供三、六、九个黏饽饽,上香也是三、六、九炷,以应吉数。祈祷虫王爷收回它的马(即蝗虫),田里别起虫灾,以保收成。

沪谚云:“六月六,晒得鸭蛋熟。”传言这一天最热,在太阳下曝晒,生鸭蛋能变成熟鸭蛋。人们时兴包菜肉馄饨吃,可免蛀夏。善男信女于此日茹素,叫做“六月素”。六月六这天早上,在江苏东台县,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糕屑,俗语“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便是例证。扬州人时兴在六月六这天中午包饺子吃,据说这天吃饺子不会蛀夏。

六月六,娱乐多 农历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在山东地区,人们认为农历六月六是荷花的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人们赏荷、采莲,市场上则有大量的荷花玩具出售。妇女、儿童还喜欢用荷花的花汁染指甲。

在农历六月六,少数民族也有不少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苗族“赶歌节”、瑶族“半年节”“晒衣节”、藏族“响浪节”、满族“虫王节”、布依族“六月六”、土族“花儿会”等等。

更有人情味的是,农历六月六这一天还是普天下所有66岁老人共同的“生日”。凡是岁在66的老人,不论何月何日生,都要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过生日。出了嫁的闺女也要在这一天回娘家给父母做寿,礼物是一大块肥肉。故民间有“六十六,吃块肉”的说法,亦含长命百岁之意。

不管各地习俗如何相异,可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六月六是个祥和的、清洁的节日。看谷秀穗,祈福丰收,是勤劳农夫的美好愿望;晒霉防潮,洗浴洁身,表达了人们追求健康安宁的心愿。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