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黄河征文|“平阴黄河大桥”

2022年07月01日21:59:03 热门 1218

一桥飞架 天堑变通途

——记平阴黄河大桥修建始末

李庆余

1970年12月,黄河下游一项重的大交通枢纽工程竣工了,平阴黄河大桥横空出世,恰似长虹卧波,雄伟壮丽。伫立桥头,举目西眺,滔滔河水,不见尽头,不由使人想起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再转身俯视,波浪滚滚,倾泻千里,无边无际,又想起了李白的另一句诗:“黄河落尽走东海

呼唤

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夺大清河一路北上,流经平阴县后,立马给两岸百姓带来痛苦,洪水常年泛滥,村庄被淹,交通阻断,物流不畅。为防止北京、天津受淹,对北岸高筑堤坝,确保万无一失。而对南岸只能筑小堤小坝,小水小灾保生产,一旦洪水来临,就决口放水,漫滩滞洪,使沿河十八湾积水逐浪,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芒芒,蛤蟆沼泽地,连片芦苇荡,老百姓食不饱肚,衣不遮体,流离失所,逃荒要饭,被活活淹死、饿死、冻死的不计其数。“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成为群众悲惨难生活的真实写照。据平阴《县志》记载,黄河天堑也给革命战争酿成过悲剧。1947年4月24日,平阴县委决定,在黄河北的所有干部、民兵,以艾山、望口山、子顺三地为渡口,分三路返回黄河南,一、二两路均安全上岸潜入敌后,可登船的第三路,行至河中心,篙断船翻,32名干部战士全部落水,这起沉船事件给平阴县的革命事业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面对河水相隔的痛苦,老百姓心灵深处发出共同的呼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与此同时,1969年期间,我国边境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国际形势紧张,为加强战备,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建立现代化的军事设施,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急需架设一座黄河大桥。据勘察,平阴黄河段远离城市,地形隐蔽,易守难攻,是难得的军事战略要地,建设大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综合上述,或者改善民生,或者加强战备;或者地方使用,或者军队使用,建造黄河大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长,人民群众盼望建造黄河大桥的心愿实现了。1968年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山东省革命委员地、济南军区关于在平阴县黄河段建设公路大桥的计划报告。并要求山东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抓紧落实,把这项造福人类的工程完成好。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山东省革委、济南军区立即责成省交通厅设计院成立了规划设计小组,于1月份派出10多名设计人员,赴平阴县黄河段进行选址定点。通过看地形、测河床、量水位、探河底以及评估施工条件和接连路线,拟定了两个方案。一是外山建桥方案,选址地点,右岸为外山,左岸为艾山。这一方案从有利条件来看:“两山对峙,河槽稳定,距离短,投资小。”从不利条件来看:“两岸是山,接线困难;河面窄狭,水流湍急,对桥的冲刷力大,尤其凌汛时期,预期发生冰凌堵塞桥洞的或然率较高。”二是龙桥建桥方案,选址地点,右岸为龙桥村,左岸为于窝村 。这一方案从有利条件来看:“河槽宽,流速缓,水面稳,对桥的冲刷力小;右岸是山,左岸是滩,施工和接线方便。”从不利条件来看:“河槽宽,引桥长,投资大。”

1969年2月19日至21日,省革委、济南军区分管领导召集省黄河河务局、泰安聊城、平阴、东阿等24个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当地部分群众代表到两个建桥地点察看现场,听取技术人员的勘察综合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外山建桥方案虽然投资少,成本低,但风险大,隐患多,不是万全之策。而龙桥建桥方案虽然投资大,成本高,但施工方便,风险小,隐患少,既占天时,又占地利,具有使用价值。通过分析比较,鉴别选优,最后通过了龙桥建桥方案。并详细规划大桥全长963.5米,宽10米,高14.8l米。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主桥6孔,611米,为拴焊钢航架结构。引桥10孔,352.5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最大承载能力60吨,桥两端各设有两座桥头堡,接线于“105”国道。

关于大桥的命名,当时征求了多方意见和建议,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拟出了“鲁西黄河大桥”、“泰聊黄河大桥”、“平阿黄河大桥”、“龙于黄河大桥”、“平阴黄河大桥”、“东阿黄河大桥”等作为参考,上报济南军区杨得志司令员后,他认为大桥的三分之二属于平阴县界内,突出“平阴”两字理所当然。后来,经杨司令员向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汇报,确定大桥冠名“平阴黄河大桥”。

组织

建造黄河大桥,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是前提。鉴于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国家把大桥建设定性为军事项目,明确由济南军区全权负责。济南军区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抽调近百名指战员,成立了平阴黄河大桥建设总指挥部,任命某舟桥部队司令员马连辉担任总指挥,某部200师政委李瑞云担任副总指挥。责成泰安、聊城军分区成立了分指挥部,泰安分指挥部组织了平阴县民工团,聊城分指挥部组织了东阿县民工团。总指挥部对建桥任务统筹兼顾,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即,山东省交通厅设计院负责设计;省交通厅工程大队组织施工;泰安分指挥部组织平阴民工团、聊城分指挥部组织东阿民工团配合施工。

是年4月下旬,马连辉司令员带领省指挥部全班人马,来到平阴县龙桥村安营扎寨,挂上了“平阴黄河大桥建设总指挥部”的牌子。泰安分指挥部也设在了龙桥村,聊城分指挥部设在了河北面的于窝村。出工民团依民兵建制,平阴县民工团为1200人,编制3个营12个连48个排;东阿民工团为1200人,也编制民3个营12个连48个排。各级带队均由地区军分区、县武装部、公社武装部、各村民兵连的主要领导来担任。开工的通知正式下达之后,交通厅工程大队50名工程技术人员携带打桩船、运输船、橡皮舟、起重机、搅拌机等来到工地。2000多名民工从四面八方涌向工地,施工住地村像当年支前那样,把房子腾出来,让给民工住,把锅灶腾出来,让给民工用,尽管群众热情,但队伍庞大,人员众多,现有的房子仍不能满足需要。无奈,许多民兵连自己动手,用蓬布、芦苇席搭起简易工棚,让民工临时居住。没有现成的锅灶,就用石头支起铁锅,烧水煮饭。那时尽管条件艰苦,大家却认为,建造黄河大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吃点苦、受点累值!

施工

1969年5月1日, 建造黄河大桥的战斗打响了。建造桥墩需要把水流阻断,露出河底,清基打桩。但黄河仍处于高水位、大流量,急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困难,困难,很困难!此时,工程技术人员拟出了三个方案。一是让黄河暂时改道,露出河底进行施工。二是等老天大旱,黄河干了再进行施工;三是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立即施工。经总指挥部分析决策,第一方案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让黄河改道没有条件;第二方案等黄河干枯,将贻误工期;只有第三方案可行。在总指挥部的强有力的动员下,大家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一致表示,有条件要建造大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建造大桥。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借鉴经验,确立了“筑堤围堰、抽水挖井”的实施方案。即,在桥墩的位置上,用钢板打进河底,做成直径25米的圆形围堰,先把水流阻断,然后把堰内的水抽出,水抽干了,就露出了河底。因黄河泥沙大,河床高,淤泥厚,河底离岩石还有十米,甚至于几十米,要用人工挖泥,费工费时,效率低。为加快进度,技术人员就采用了高压水枪冲刷起泥沙,再用抽水机把带泥沙水抽出的办法。实施这一办法,速度快,工效高,很快就冲出了河底岩石。岩石裸露后,地质钻井队立即竖起高高的井架,开机钻探圆心孔,圆心孔直径1.5米,深度20米左右,每个桥墩要打4个。施工队按照这样的方案,在半年的时间里,相继筑起16座围堰,打了84个圆心孔,为建桥打下了基础。

清基完毕,施工进入最关键的环节——用混凝土浇筑桥墩,浇筑桥墩需要严格操作规程,除水泥、钢筋、沙石等材料达到标准外,整个浇筑过程需要一气呵成,如果中间停顿或间歇,混凝土就会出现缝隙或疵点,影响大桥质量。根据这一需求,每当浇铸桥墩,总指挥部就召开誓师大会,组织全体官兵、全体技术人员、全体民工开展大会战。整个会战场面人欢马叫,热火朝天。木料场内电锯沙沙,锛斧咔碴,师傅们奋力赶制模具。钢筋施工队的师傅们截钢断铁,捆扎结绑,焊枪耀眼,赶扎钢筋铁笼。在浇筑施工队,2000多名民工挑起了大梁,他们挥舞着铁锹、铁镐装车、卸车忙个不停;黄河两岸运料的车辆和河中运料的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浇筑现场搅拌机、起重机、震动机马哒隆隆,加班加点,昼夜不停。施工中攀登云梯,背运水泥,是最难、最累、最险的一项任务。铁云直上直下竖在在船上,有6层楼那么高,下面是滔滔黄河,人们的身上再背上100水泥往上爬,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为此,指挥部选拔共产党员、强壮青年成立了200多人的突击队,他们不畏困难,不怕艰险,冲锋陷阵,奋力拼搏。平阴县民工团基干民兵陈振廷身体强壮,力大无穷,他原来是一名木工,工作相对轻快,听说浇筑施工要成立突击队,他立即报名,应征入队,工作中别人背一袋水泥,他一次背两袋,一干就是三天三夜。省指挥部总指挥马连光辉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不顾60年的年纪,带头上爬高梯,背水泥,深受广大民工的敬重。平阴县民工团政委孙洪业同志患有恐高症,爬上云梯,就会产生眩晕感,但他为了建桥事业,把生命置之度外,连续3天没下火线,事后却落下了高血压,心脏病。同时,大桥建设也牵动了泰安、聊城两地群众的心,两地区的机关干部,大中专学校学生都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来参加义务劳动,支援大桥建设。

在大桥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既着眼现实,又面对未来,大胆进行技术革新。过去,架设钢梁时大都实用焊接技术,一旦桥梁被毁,拆不开,截不断,就得整体报废。在这次连接钢梁的工作中,技术员总结了以往的教训,采用了铆钉连接技术,这样的技术适合战备,如果大桥局部被毁,可以立即拆卸废件,重装新件,实现快速恢复通车。另外,采用疙瘩石料砌垒桥墩护墙,有效减少大水对桥墩的冲刷力。

建设大桥坚持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指挥部设立了质量监理组,严把材料关,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进;严把施工关,发现不合格工程,推倒重来,坚决返工;严把验收关,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法律责任;严把节约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创造了建桥节约了6亿元的新纪录。

通车

1970年12月1日,平阴黄河大桥举行通车剪彩典礼。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省直机关有关领导,泰安地无、聊城地区有关领导,平阴县、东阿县的干部群众共1万多人参加了大会。济南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主任杨得志,济南军区政委袁升平出席大会并为大桥通车剪了彩。主会场设在大桥下南侧,会场中央方悬挂着巨大会标,大桥两侧插满彩旗,会场内鞭炮齐鸣,锣锣鼓喧天,一片欢腾,杨德志司令员,马连辉总指挥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表彰了一大批建桥功臣。上午10点钟,随着马连辉总指挥一声:“通车剪彩!”一排排吉普车、解放汽车由南向北急速开过。沿黄两岸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车走到那里,那里就有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平阴县龙桥村一位70余岁的陈大爷,眼里含着眼泪感慨地说:“过去因黄河沉船淹死了我的儿子,我痛苦多半辈子,现在好了,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修了幸福桥。”

平阴黄河大桥建成后,连接了国道105线,该线成为省城济南联接鲁西、鲁西南的重要通道。据统计,日车流量在万辆以上,对推动繁荣黄河两岸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壹点号李庆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最美黄河征文|“平阴黄河大桥”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