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者,我是如何囤货的?
我在囤货的过程中,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出一进一,按时间节点确定囤货量。
在开始极简生活以后,我就养成了一个新的生活习惯,就是给我生活中的物品做一个简单的档案,直白点儿说就是在本子上记录上物品的购入时间、使用频次、用完的时间等信息,这样就可以大概的总结出来我对每类物品的需求情况。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在2022年4月5号开始使用一瓶200毫升的爽肤水,基本上每天使用一次,这瓶爽肤水在2022年8月13号使用完毕。这样我就可以知道:我每四个月使用一瓶200毫升的爽肤水,我就知道在下单的时候选择怎样的量和频率了。因为我的护肤品每年都在大促的时候买,所以在双11购买的时候,我会选择下单一瓶爽肤水,再加上购物时所赠送的中样和小样,就可以很安心的到第二年618再下单了。
其他物品的囤货思路也是这样子的,下面我将分类介绍我各类物品的囤货情况。
第一是米面粮油等食物:
米面粮油等这样能保存时间较长的食物,我一般保证家里有一个季度的用量,等到快吃完的时候,才会购入下一个季度的量。
像是木耳、豆皮、干蘑菇等食物,我家里有专门放这些食物的保鲜盒,我每次都会等到保鲜盒内的食物快到底的时候再购买,因为这些食物吃的频率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我并没有把他们放在角落里,而是放在冰箱冷藏里。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我每一次采购的时候都不会买太多,按我家的消耗情况保持三天左右的量,防止它们因为来不及被吃而发生腐烂。
至于一些冻在冰箱里的素食和肉,我还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节奏去把握它们,能做到的就是在本子上记上不同冷冻食物的名称和购买日期,尽量再买来一个月内吃掉。
第二是洗护用品:
我感觉洗护用品是一个特别容易囤多了的品类,看直播或者是逛超市的时候很容易买下超量的洗护用品,感觉他总会用得上,当时看到的价格又比较合适,所以就会攒下一堆。
我的洗护用品大部分是按照一个季度的使用量进行囤货的,如果没到时间,我看到再便宜的价格都不会入手。
或许极简到后期,都会思考生活和环保的问题,我现在的洗护用品囤货比较简单,我一般每次囤两斤的无患子,三块冷制皂,这是我一个季度的使用量了。
我逐渐放弃了使用塑料包装的一些物品,比如说塑料瓶装的洗衣液、塑料瓶装的洗手液、柔顺剂、护发素等等。
第三是卫生用品:
卫生用品我一般也是只让家里有一个季度的用量。因为我现在在逐渐用棉麻手绢代替抽纸,所以我的抽纸使用量比较小。
至于其他的卫生用品,我也是按照我家里日常使用的情况来准备一个季度的量,不到时间的话,我是不会再买的。
剩下的其他方面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是总的来说,我的囤货情况就是大部分物品只在家里囤一个季度的使用量,只有到了该替换的时间才会继续买进新的,不到时间的话是不会买的。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会不会提前用完的问题,在我这里是从来没出现过这种状态的;还有人担心来了客人怎么办的问题,我准备了一套,专门给客人使用的物品,但因为我家真的很少很少会来客人,所以他到现在还在我的家里柜子里存放着。
在我看来,极简并不是说生活中的物品要保持怎样的一个数量,而是说要减少外界声音对自己生活的干扰,摆脱对物品的过度依赖,让物品能够真的为生活服务,而不是说生活围绕着物品打转。
所以适当地囤货真的有利于我们的生活保持稳定的节奏。
我的囤货原则基本上就是出一进一,不盲目大量购入自己未使用过的物品。
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者,现在使用的物品真的越来越少,就拿以前的洗护用品来说,我真的有一柜子,但是现在用得品类很少了,而且我尽量选择使用不给环境造成过多负担的洗护用品,还总结到一些比较好用的方法,比如用橘子皮煮水来清洁灰尘。
虽然我现在也囤货,但是身边的物品确实不是很多,最起码比起一年半前,真的是少了很多很多。
因为我慢慢地消耗掉之前自己的囤货,而在那些物品消耗掉之前,我都没有再购入过它的同类物品,所以我虽然也囤货,但现在所有的物品都保持着一个使用周期的存量。
这样既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又不会造成浪费,更不会让自己为了收纳和整理花费大量时间。
总的来说,给自己的生活物品建立一个档案,对于囤货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帮手,那会让生活保持一种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