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2023年01月16日21:14:04 家居 1710

记得点击关注“装个好房子”哦~

每天为你带来装修干货、改造新灵感与美好生活故事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

20年,未曾丢过一件物品,守着满屋子垃圾过日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大多数人对此或许都没个概念,因为正常情况下,谁会这么久不丢东西?要知道,据相关数据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要产生1.2千克的垃圾。如果20年不丢,算下来就是5.256吨,倘若这么多垃圾都堆积在家里,那画面实在不敢想象。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美国纪录片《Hoarders》但殊不知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却是真实存在的。来自香港的T(化名),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独居在37m²的小房子里,白天出门光鲜亮丽,晚上却与垃圾共眠,就这样瞒着所有人,囤积了整整20年。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可听完这背后的故事,却很难让人对他感到厌恶,或指责他懒惰,只留下了一地的心酸与无奈……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大约在半个月以前,T突然倒在了家中,再也没有站起来。当时,他移民到美国的家人们,像往常一样回到香港看望他,约他出门饮茶。但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T从来不让妻儿子女上楼,大家只能在楼下等他收拾完毕,再一起出发。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纪录片《老年公寓清洁队》尽管这样的行为,让关系向来融洽亲密的家人感到不解,但基于对T的尊重和信任,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的家里藏着什么不能见人的秘密。可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一次的T,却再也没能从那个神秘的房子里走出来。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那天,楼下等待的儿子给T打了很久的电话,可一直显示无人接听。他实在是担心极了,只好上楼查看,却看到年迈的父亲倒在走廊,送往医院抢救也已返魂乏术。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强忍着万分悲痛,全家人处理了T的后事,办完了丧葬礼,可送别却还没结束。直到走进20年来,T独居的这间房子,所有人才惊觉:原来,家人眼中的和蔼父亲、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居然一直过着这样糟糕的日子……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T独居了这么多年的家,如今连大门都很难打开。原因无他,门背后堆满了各种杂物、书籍,几乎只能推开一条狭窄的门缝,还必须侧着身进入室内。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室内的景象,更是只能用“离谱”二字来形容。明明是一间地段不错的37m²一居室,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可谓价值不菲,但却活生生住成了一间“垃圾屋”。屋内几乎没有1m²的空地,所有的走廊过道、公区卧室里都堆满了脏兮兮的杂物和垃圾,根本无法分辨所谓的客厅和餐厅。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就连解决“三急”的卫生间,也面目全非。这里的空气中,似乎充斥着压抑和沉闷,昏暗的灯光、发黄的浴缸、墙壁和各种衣服,完全不像正常人家里应有的模样。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卫生间都如此脏乱差,更别说供人休息的卧室了。屋内紧闭的窗户、拉起的窗帘、用来封住光源的纸皮箱,以及书桌下堆满的杂物,不难看出住在这里的T,内心非常需要被百分百的黑暗,和充实的物品所包围。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卧室如今也成了虫子、蟑螂的“家”。各种各种肉眼可见的虫卵和尸体,布满了衣物和被套。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别说正常生活了,就连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成了问题。那这么多年来,T是怎么过来的呢?没人知道,就连他的家人也完全没有头绪。为此,T的儿子特意找到了专业的遗物整理师,希望借他们之手,能找到父亲生前的真实痕迹和感受。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可当遗物整理师上门了解情况后,也傻眼了。因为想要收拾这间“垃圾屋”,光靠两个人完全不可能办到。于是,他们只好又找来了10个义工,在不同时段上门帮忙清理。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经过3天的打扫后,根据屋内的基本情况,比如卫生间没有使用痕迹,口袋里装着大量的酒店洗漱用品,整理师大胆得出了一个结论——由于家里物品数量过多,T在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已经放弃了在这个家生活,大多选择出门解决起居需求。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满满一包的牙刷他偶尔去澡堂,偶尔住酒店,但是也经常回到这间熟悉的房子,把外面带回来的东西,继续囤积起来。按照如今的囤积程度来说,T大概率已经20年没有丢过家里的任何东西了,所以家里才会变成一个无处落脚的“垃圾屋”。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独居、囤积、家人离港、孤独死,都让人先入为主地联想到T生前的那种“悲惨”的既定模样——贫穷、有心理疾病、跟家人关系不好。然而,透过整理T的房间,却意外重组了他的人生、职业、学历、兴趣、生活习惯,令人惊觉跟想象的形象完全不同。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美国纪录片《Hoarders》其实,囤积癖的人一般都有很多回忆,T也不例外。他喜欢收集杂志,用优质布料度身订造西装、写得一手优雅的中英文手写字、堆满角落书架的英文书,不难看出他的学识和品味;他喜欢摄影、驾驶电车、使用电子产品,上世纪70~90年代的潮流物品和家电都有不少,在那个时期也算得上中产阶级。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他的日记里,写满太太移民后,每次跟他通话聊的种种生活点滴,比如儿子在那边的工作情况、妻子一天做的事情,吃了什么、买了什么,都细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关系非常和睦的候鸟家庭。(候鸟家庭:为了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亚裔家庭选择让父亲在国内工作,母亲带着子女到国外读书。)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同时,整理师还意外发现,T生前还是一位时装爱好者。他收集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穿搭杂志,是一位衣品不错、注重外表形象的男子。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就连他的衣柜里也一反常态,完全不像地面上堆积的垃圾那般杂乱,反而收纳着许多干净、崭新的西服和衣裤。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从家里找到的各种职业资料,以及房子的地段和早期装修,也不难看出他生前是一位身处高职的成功人士。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可即使后来孩子们都工作了,T也退休了,家里人都希望他能一起过去生活,他却依旧坚持留在香港,固执地守着回忆,这一分别就是20年。尽管留在了熟悉的环境里,但因为长时间一个人生活,没有家人陪伴,T愈发消沉、孤寂,只能通过这种囤积的方式,来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满足。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不过,整理师也发现,过去的日子里,T并非没有尝试过收拾房子。只是缺乏经验、无人帮忙,加上年纪又大了,才彻底放弃了。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我们常说的囤积癖,其实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懒惰、贫穷、孤僻所导致的。就像这位“人前光鲜亮丽,人后却与垃圾同眠”的主人公,他的生活不可谓不富裕、不充实,但依旧会把好端端的房子住成灾难现场。在每一个囤积癖患者的背后,大多都藏着一个无人知晓的故事,可能是丧失亲人的打击,也可能是无法适应孤独的苦闷。或唏嘘,或无奈,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变故发生之后,他们的人生很难再回到正轨。

精英高管和5吨垃圾共处了20年,死在无处下脚的37㎡独居房 - 天天要闻

收拾出来后的房子但话又说回来,过度的囤积并不会让内心的孤独感真实消散。如果一直带着伤痛生活,只会让人和环境,都变得不堪重负。适当断舍离还自己一份体面与整洁,或许会让杂乱的人生,透进一束阳光。毕竟,那些承载着美好回忆的旧物,倘若因为囤积而变成了垃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呢?本文图片与素材来源:油管《试一次》

家居分类资讯推荐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 - 天天要闻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车辉7月2日,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主办的“标准看中国,健康向未来”——《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周鸿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首席专家肖小兵,中国消费者报消费研究四部主...
已有人中招!这些物品,夏天千万别放车里 - 天天要闻

已有人中招!这些物品,夏天千万别放车里

炎炎夏季汽车太阳下停放,像会变成“烤箱”温度最高能飙升到60℃到70℃一些车内物品在这样的高温下很可能变成“定时炸弹”近日,浙江湖州安吉县一辆私家车副驾驶区域被严重烧损据悉事发当天气温较高小轿车长时间停在室外且未使用遮阳设施导致车内温度急剧升高由于车头方向正对着太阳副驾座椅上放置的手机疑因长时间暴晒发生...
黑武士钓箱秒变双炮台 - 天天要闻

黑武士钓箱秒变双炮台

下面我们对黑武士钓箱做一个升级改造,由单炮台改为双炮台。从网上买的一个炮管把鱼护架改造成炮台。有钓友问为什么不用鱼护架作为炮台?因为鱼护架的管太细,支架放不进去。这个改造很简单,我们就把支架卸下来换成炮台支架就可以了。这就改造完成了,你说简
雷军称纽北广告牌空出来一个抢一个:已在纽北租用办公室 - 天天要闻

雷军称纽北广告牌空出来一个抢一个:已在纽北租用办公室

站长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小米董事长雷军开启返场直播,在直播过程中,他着重谈到了小米SU7Ultra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刷圈的相关事宜,引发广泛关注。雷军表示,有人认为家用车无需如此大费周章地在赛道上折腾,但纵观全球,每一家世界级的车企,像宝马、奔驰等,它们的豪车也都在赛道上刷圈。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通...
人养3花,命比纸薄,这3种花再漂亮也不能养,看到就要躲远 - 天天要闻

人养3花,命比纸薄,这3种花再漂亮也不能养,看到就要躲远

养花图个清闲自在,谁承想有些品种就是“隐形炸弹”,摆家里纯属自找麻烦。仙人掌看着坚毅,实际满身尖刺,沙发缝里藏几根,孩子小手一划就出血,清理起来全家折腾。莲花优雅?阳台摆一盆,水盆没几天就成蚊子温床,换水比伺候月子还累人。夜来香夜里香得熏人
入住新房前,这3个“讲究”不能少,装修完就可以做! - 天天要闻

入住新房前,这3个“讲究”不能少,装修完就可以做!

装修完新家那股子兴奋劲儿,我太懂了——盯着墙面刷漆、看着地板铺好,最后连窗帘都选了三回,就盼着赶紧搬进去过新生活。可咱过来人得说句实在话,这搬新家可不是把箱子往屋里一扔就完事儿,有些“小功课”提前做了,往后住着才踏实。头一桩,换锁。
第一次见玉兰花在七月开放 - 天天要闻

第一次见玉兰花在七月开放

今天在北京某小区见到一株玉兰树鲜花怒放,光彩夺目,引来许多路人围观。玉兰花一般都在开春后三、四月份开放,属于北方较早开花的树种之一,但在七月份开放,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不是星星点点,而是满树灿烂,着实让我有点大惊小怪。
机场充电宝新规落地,安全与便利从来不是单选题丨九派时评 - 天天要闻

机场充电宝新规落地,安全与便利从来不是单选题丨九派时评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近日,机场充电宝话题持续引发关注。旅客自弃的充电宝如何安全规范处理?上海机场集团表示,针对旅客自弃的充电宝,两大机场将统一交给具备专业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置。针对不属于召回批次,品牌、容量、型号等信息清晰,没有鼓包等外观损坏的充电宝,两大机场均提供7天暂存服务。 民航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