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点击关注“装个好房子”哦~
每天为你带来装修干货、改造新灵感与美好生活故事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
很多人说起日本男人,常常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他们是“以夫为尊的大男子主义”。
但其实,褪去这种有色眼镜后,你会发现:
如今也有不少日本丈夫,心甘情愿地当一个伺候、服务老婆的“家庭主夫”。
比如房君曾介绍过的一对日本小夫妻,丈夫DAI天天在家做饭,带娃,打扫家务,妻子NON则负责挣钱养家,狂赚2亿让全家人住上9000万的豪宅。
这样的故事,虽然少见,但却依旧令人羡慕。
而今天要说的这位日本丈夫,则更加“耙耳朵”一些——
他为了老婆定居中国,平日里天天做饭、带仨娃、操持家务,还要帮着做生意。
哪怕生活随时都像修罗场,他都乐在其中。
这个一边炒菜,一边小酌的男人,名叫西村纯,是日本山形县人。
今年49岁的他,没有工作,非要说个职位的话,那就是一名“家庭主夫”。
而被问到“为什么要在做饭的时候喝酒”时,西村腼腆地笑道:
“我觉得煮菜是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而饮酒则能让它变得更加享受。”
但其实,结婚之前的西村不仅有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算低。
直到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村的妻子白宜鑫今年39岁,是中国台湾人。
二人来自不同的地域,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也截然不同,加上彼此年纪相差10岁,性格观念上也有一定差距。
比如西村勤俭节约,而白宜鑫却出手大方。
一开始,白宜鑫的父母十分反对二人恋爱,更别说结婚了。
在老一辈眼里,日本男人就是大男子主义的化身,自己女儿如果嫁给他,日子一定不好过。
但白宜鑫却被西村勤俭持家的朴素作风给深深打动了。
她坦言,西村最吸引她的,就是他身上那股“抠门劲”——
还没结婚时,她陪着西村拿脏衣服去投币式洗衣机前排队,这一排就是一个小时,也就是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这个节俭的男人好有魅力,一定是一个值得信赖和托付一生的人。
于是,25岁的她没有考虑太多后果,便嫁给了西村。
事实证明,白宜鑫的选择没有错。
二人结婚后,西村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教师工作,来到台湾省定居,还帮助妻子开了一家日本商店。
他把家中财政大权都交给白宜鑫打理,而自己则安安心心煮饭、带娃,回归家庭。
偶尔老婆一个人忙不过来,西村还会天天去店里帮忙采购、送货、做晚餐,然后接放学的孩子来店里,顺带着辅导功课,俨然一副“家庭主夫”的模样。
跟我们熟悉的家庭主妇一样,西村这个家庭主夫的生活也像是在“打仗”,仿佛一刻也敢不停歇。
早上,他永远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一个。
准备好一家五口的早餐后,他便唤醒熟睡的孩子起来吃饭、上学。
送走三个孩子后,白宜鑫会先去看店,西村则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拾厨余垃圾,打扫卫生。
毕竟,家中所有的家务活儿都是他在操办,妻子通常只需要负责洗衣服。
所以他必须充分利用时间,可以说是一刻也不休息。
在西村的打理下,这个面积不足80m²的小家,所有东西都摆放得井然有序,空间的职能划分更是合理妥当。
进门左侧便是家中的开放式客厅,一张木质长方形餐桌加五把靠背椅便是全部。
由于面积很小,没有办法摆放下一组餐边柜,于是便在与厨房相邻的一侧墙面上设置了壁龛,进一步补充收纳的同时也方便拿取物品,不至于让餐厅变得杂乱无章。
厨房与餐厅之间,以半堵墙作隔断。内部采用I型布局,动线简洁便捷,也缓解了转角空间的尴尬,使整体布局灵活多变。
白色的地柜与吊柜搭配大理石地砖,给人以温馨简约之感,减少了狭小空间带来的逼仄感。
另一侧墙面则用作开放式置物架,进一步补充收纳厨具,同时也能一目了然,方便拿取。
厨房也是西村最喜欢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享受做饭的乐趣,并且妻子和孩子也从来不会进来打扰他。
白宜鑫调侃道:“我老公说厨房里只容得下一个人,所以我从来不做饭。”
客厅与餐厅共处于一个空间内。
这个区域的家具配置不仅简化了电视墙,还取消了传统的茶几。
将空余的部分,用来放置简易小书桌,既能充当茶几,还能作为孩子们完成作业的去处。如此一来,也能让小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家里唯一的卫生间做了干湿分离的处理,洗手台、马桶、淋浴间依次排列,井然有序、整洁清爽。
这里也是最令西村感到放松的地方,坐在马桶上刷手机是他这个已婚男人一天中最自在的时光。
(你懂的
)
虽然西村家面积不大,住下一家五口人也是勉勉强强,但胜在家里简约大方、窗明几净。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西村这个承包了所有家务的男人,也下了不少心思和功夫,那就是:
带着孩子们一起干活儿!
他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将衣服叠好,整齐摆放在衣柜里。
毕竟,对于多娃家庭来说,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习惯,是维持家里干净整洁的必备法则。
只不过,即使西村一个人能搞定家里的大小事,安心当妻子的贤内助,但也不代表夫妻俩的婚姻生活就一定是一帆风顺的。
比起很多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西村和白宜鑫似乎更特别一些。
因为西村并非完全不工作,他要在干家务之余陪妻子一起去店里照顾生意。
可以说,夫妻俩几乎24小时都在一起,如此高强度的相处,难免让婚姻生活化身修罗场。而在所有摩擦和矛盾之中,最突出的便是孩子的教育和陪伴问题。
为了还房贷、车贷以及交房租,白宜鑫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了赚钱上,很难抽出时间来陪伴三个孩子。
倘若孩子们想和她玩,也要遵循“预约制”的原则。
比如必须提前两周跟她商量好时间,才能在节假日跟她一起打电动。
这样的压力,不止让白宜鑫感到有负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全无益处。
并且白宜鑫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如果哪个考试没考好,回家就要被批评。
在这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下,西村不停地在想自己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他也无法强制要求撑起全家开销的妻子,去尽为人母的责任,只能自己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作为补偿。
育儿的重任,压在夫妻俩身上,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难免彼此看不顺眼,为此争吵。
于是,为了改善家庭关系,西村和白宜鑫决定各退一步,彼此妥协。
平日里由西村辅导孩子作业、陪他们在家里娱乐,而白宜鑫则必须每周末抽出时间,参与全家人的户外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白宜鑫和孩子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她也更理解丈夫为这个家庭的付出。
慢慢地,她的心态也转换了不少,不再把自己视作全家人的命脉,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建设者,与大家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在婚姻生活中,不管是赚钱养家,还是带娃做家务,其实都不该是某个人的特定责任。
家庭主妇也好,家庭主夫也罢,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小家变得更好。
毕竟,婚姻就是讲究一个分工协作,大家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少一些无关痛痒的拉扯,自然就没那么多鸡毛蒜皮的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