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因为他一席话起兵,别的皇帝出征太子监国,汉光武帝出征他监国

     在后世评价刘秀中兴汉朝时,总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位面之子”。意思就是刘秀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才夺取了天下。其实不然,刘秀能够夺得天下,是因为他识才,而且信任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

李通

     刘秀有多信任自己的臣子,他的臣子就对他有多忠诚,从刘秀对宠臣李通的态度,就能看出刘秀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在历朝历代,皇帝御驾亲征,都是由太子监国,而汉光武帝御驾亲征,则是由臣子监国,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呀。

     李通,在东汉初年的功臣中,并不是太出名,但是他同刘秀的关系亲密。李通虽然不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但是是刘秀最信任的人。李通,祖辈都是商人,在古代时期,商人地位低下,是社会的底层。

     到了新朝末年,李通家族因为善于经商,渐渐富裕起来。在王莽实行一系列变革后,群雄并起,民间开始有了一个传说,那就是“灭亡王莽的,必定是刘家人。”这也代表了当时百姓,思念汉朝恩泽的心理。

刘秀

     在李通家族成为南阳首富时,汉光武帝刘秀还在家乡当农民。这时刘秀心中没有太大志向,只想着能够吃饱穿暖,保护好自己心爱的人,就足够了。李通听说了之前的图谶,认为南阳郡只有刘伯升兄弟,可以成大事。

     李通找到刘縯和刘秀兄弟,游说他们起兵,在记载中:“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

     刘秀兄弟就是因为李通这番话,才最终选择起兵,参加了反抗王莽的起义军。这时刘秀还默默无闻,他的哥哥刘縯才是起义军的领袖,但是李通不同刘縯交好,反而同刘秀脾气相投,两人成为挚友。

李通出谋划策

     在李通跟随刘秀起兵后,王莽的探子得知消息,准备抓捕李通在长安的父亲李守。李守最终被王莽逮捕,并被残忍杀死,李通长安的家人被灭族。南阳的官吏同样搜捕了李通家,李通家64位亲人,同样被杀害。

     刘秀得知了李通家的惨剧,对李通更加信任,一个毁家纾难帮助自己的好兄弟,从此得到了刘秀一辈子的信任。李通则因为国仇家恨,投入到反抗王莽暴政的起义中来,两兄弟携手,南征北战。

刘秀登基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为帝,史称“汉光武帝”。李通被封为固始侯,担任了大司农的职务。李通这个爵位很有讲究,“固”代表了他同刘秀的亲密关系,“始”则代表了李通跟随刘秀从微末,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刘秀同李通关系亲密,把自己的妹妹宁平长公主,嫁给了李通。当时李通的地位可以说无以复加了,在《后汉书》记载中:“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

     历朝历代皇帝御驾亲征,都是由太子监国,而刘秀御驾亲征,则是由李通监国,这是多么大信任。刘秀把皇权,可以安心放到李通手上,不担心他谋权篡国,这就是一个明君的态度。

刘秀器重李通

     李通虽然备受恩宠,但是从来不居功自傲,他表现得十分谦卑。李通位居高位,但是对权势平淡处之,他每天都在忙着修学校,制定利国利民的政策。等到天下稳定后,李通以生病为由,主动请求辞去自己的官职。

     大将军侯霸熟悉李通的为人,在汉光武帝面前,评价大司农李通:“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

     刘秀听到这番评价,点了点头,认可了侯霸的评价。在李通称病辞官时,刘秀同意李通回乡休养,但是官职要保留。就这样,李通放下手上的事情,回到家乡,被任命为大司空,在家休养。

     李通辞官,就是因为怕自己权势太大,影响自己同汉光武帝的关系。几年后,他派儿子送回大司空印,坚决辞去了官职,在家中不问世事。公元42年,李通在家中安然去世,汉朝追赠谥号“恭”,李通的儿子李音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李通辞官回乡

     刘秀和阴丽华亲自去往祭拜,命令厚葬李通。在葬礼上,刘秀不顾皇帝的体面,俯在李通的棺木上失声痛哭。在刘秀的眼中,李通不仅是他的臣子,更是他的知己,他最信任的兄弟。

     刘秀的成功,不仅仅是靠着运气,一个人仅靠运气,是走不远的。刘秀识才爱才,同臣子们打成一片,赢得了他们的忠诚。东汉初年的开国功臣,都受到了刘秀的器重,安然养老,平安度过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