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山东人为什么选择闯关东,而不是闯江南?

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

很简单,山东人多地少,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九死一生,冒险离开,寻找新的落脚点。

之所以选择东北,是因为东北作为满洲人的龙兴之地,被清廷封锁一二百年,不准移民,所以人口稀少,土地既多且肥,正是如蝗虫一般滋长的山东人的绝好去处。

那么,为什么山东人都不去闯江南呢?

因为江南与东北正相反,东北是人少地多,江南是人多地少。作为自唐宋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江南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人口滋长也很快,所以到清朝,江南地区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土地可供后来者开发了。

而且江南地区宗族势力强大,乡土和自治意识强,一旦有外来者出现,他们势必会想法子守卫乡土,极力避免外部势力入侵。

举个例子,晚清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华北数省遭遇大旱,在政府救灾无力的情况下,士绅开始挑大梁自行救助。像直隶、山东受灾都很严重,但当地士绅却不为所动,反倒是江苏的士绅闻风而动,主动跑到山东、直隶去赈济灾民。而江苏士绅的主动,很大程度上是惧怕山东、直隶的灾民逃荒到江苏来,便用更主动的方式去抵制外地人的逃荒。

所以,山东人真要是闯江南,不仅没有土地可占,反倒会被抱团的当地人乱棍打出,还是难逃一死,倒不如闯关东,虽然九死一生,但只要咬牙坚持,就能有个立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