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赵匡义子孙把皇位禅让赵匡胤后代?背后的故事太惊人

阴阳颠倒,南宋归赵匡胤后代,北宋是赵匡义,这对兄弟在搞什么

皇位传承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在封建王朝里向来只有父子继承一说,一旦出现了兄弟继承或者亲王继承,都一定发生了政变或者是皇帝无子嗣,只有满足这样极端条件的情况下,皇帝才同意他人继位,但宋朝是一个很奇异的朝代,南北宋其实存在一件让人咋舌的趣事,细思也是让人发笑。

赵匡胤建立北宋,但北宋的皇帝都是弟弟赵匡义及其后代;

南宋首位皇帝是赵匡义子孙,但之后所有皇帝都是哥哥赵匡胤的后代。

在没有政变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件奇妙的事情呢?首先回顾一下大宋朝开端,赵匡胤成功打下江山,本来已经决定子孙传承,结果弟弟赵匡义对皇位垂涎三尺,然后把赵匡胤谋杀了,并且宣称兄终弟及是母亲大人的吩咐,朝臣面面相觑,最终只能默认。此时赵匡胤的儿子就成了废太子,赵匡义稳稳的坐了江山。

赵匡胤兵变反了周朝旧主,赵匡义毒酒反了哥哥太祖,开朝就是两次华丽丽的叛变,似乎就宣告了宋朝的风雨飘摇,再加上古人都崇尚天命迷信之说,于是对大宋的争议一直存在于民间。

虱子多了也怕痒

虽然大宋王朝是庞然大物,民间的流言蜚语只是虱子在咬,但虱子多了也怕痒,赵匡义的子孙一直被背着叛逆弑兄的骂名,然后心里很过意不去,对赵匡胤的子孙总是许以高官厚禄。而北宋被灭,南宋建立之后,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赵匡义后代甚至认为是弟弟弑兄这事不详,才引起了宋朝的风雨飘摇。

赵构是南宋第一任皇帝,此人也是赵匡义最后一个当皇帝的子孙,这家伙虽然复国成功,但心里都是有根刺,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还位于赵匡胤,一来心安,二来他觉得这样可以保大宋的正统与长远。于是自赵构之后,所有南宋皇帝都是赵匡胤的后代,估计好不容易造反成功的赵匡义得知之后,也得气的吐血三升。

南宋一度繁荣,但并没有中兴

赵构还为自己得了心安,但子孙后人就相当不爽了,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南宋相比北宋真的站起来了吗?南宋是否如赵构所想成功中兴呢?

答案是没有,南宋虽出过苏轼等顶尖文人,出过岳飞等顶级名将,在经济繁荣方面首屈一指,但总的来说在对抗金人、蒙古人时都极其吃力,南宋不仅要低头纳贡给大国,而且多位皇帝还被抓走当了俘虏,可谓是极度悲惨的一个朝代。

所以说,看来相信赵匡胤子孙能够复国的怪力乱神,也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宋朝的积贫积弱已经渗入到了骨子里,非重大改革不可救,但宋朝不愿伤筋动骨,所以没有破而后立的资格。

战争与和平

总的来说汉人的骨子里还是爱好者和平的,而宋朝把和平两个字贯彻到了极致,能不打仗尽量不打,称臣纳贡都不算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在那样的乱世之中,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所以能征善战的汉唐被无数人传颂,而宋朝尽管达到了汉文化经济与人口的巅峰,百姓一度来到了大同之世,唐宋八大家也有6人是出自于宋朝,但因为军事能力过于弱小,今天真正认可宋朝的人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