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宝剑”的功能不仅被神话,还被影视剧放错了年代

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尚方宝剑”,上斩昏君,下斩佞臣,只要它一出场,往往整部戏的高潮也就到了。影视剧《铡美案》里面,包青天一请出尚方宝剑,就连皇帝的亲妈,堂堂老太后都没了脾气,只能眼睁睁看着包拯把驸马陈世美给铡了,然而遍查包拯的史料,压根找不到尚方宝剑四个字。事实上在明朝之前,所有的正史当中,根本找不到某位皇帝赐给臣子尚方宝剑或者某人请出尚方宝剑杀人的记载。遍查历史,尚方宝剑最早能够跟皇帝扯在一起的是发生在西汉的一件事。

这件事见于《汉书·朱云传》,朱云是汉成帝时期的一个县令,当时丞相张禹贪赃枉法,百官们是敢怒不敢言,惟有朱云这个小县令不怕死,他上书面见皇帝,列举了张禹的种种罪行,说到激动之处,朱云甚至请皇帝借给他尚方斩马剑,说要亲手砍下张禹的头颅,汉成帝听了后是勃然大怒,叫来侍卫就要把朱云拖出去,没想到朱云死死抱住大殿上的栏杆就是不肯走,最后把栏杆都给拉断了,他还在说个不停。虽然说没有杀成张禹,但朱云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却被传为千古佳话,还衍生出了“朱云折槛”这么一个成语典故。从故事可见那时候宝剑还没有被赋予皇权,只是一把尚方出品的兵器而已。

那么“尚方”究竟是何意义?《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令”,这句话是说有一个叫栾大的人给胶东王当过尚方令,而在很多出土的汉代铜镜上,人们也经常能看到“尚方做镜”这样的铭文,在汉代,尚方是一个官方机构的名称,尚方令就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而这个机构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皇家工厂,凡是帝王家里的东西,例如刀剑、家具、镜子等基本上都归它生产,而尚方在那会就相当于现在的商标。

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明者,东汉宦官蔡伦,不仅会造纸还是个造剑的高手,蔡伦就当过朝廷的尚方令,《后汉书·蔡伦传》里就写了“监制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他监制的剑好到了什么程度,原文中记载“水试断鹄雁,陆试断牛马,所以观良剑也”,一剑下去牛马都能断成两截,可见剑之锋利。所以汉朝尚方造的剑又被称之为“尚方斩马剑”。

尚方宝剑被我们熟知,并不是因为它的质量好,而是因为它是皇权的象征,就像台词里写的“尚方宝剑,如朕亲临”。 那么怎么在民间传说中就成了上斩昏君,下斩佞臣的除奸神器了呢?在明朝晚期,能够代表皇帝的尚方宝剑横空出世了。

万历皇帝连着二十多年不上朝不理政,宅在深宫里逍遥快活,于是下面的大小官员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大家一起混日子,把整个国家搞的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最后连万历皇帝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也许是受到戏文的启发吧,万历皇帝想到了赐尚方宝剑这招。据《明史》记载,万历20年,宁夏发生叛乱,万历皇帝先后赐给总督魏学曾,巡抚叶梦熊尚方宝剑,授权俩人在前线可以专杀独断,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也不知道是不是尚方宝剑起了作用,叛乱很快这就被平定了。

因为尝到了甜头,万历皇帝一有战事就给管事的人赐尚方宝剑,不过《明史》里也说了,尚方宝剑只赐给战场上指挥打仗的人,仗一打完就收回,所以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清官们请它出来断大案杀奸臣,那绝对是不存在的。

而且尚方宝剑也不是对所有人都能够实行先斩后奏,按照明朝的规定,它只能杀总兵以下的官员,再往上的官还不能随便杀。袁崇焕当时是蓟辽督师,就有崇祯皇帝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但是毛文龙的官职是皮岛总兵,一品武将,尚方宝剑对他不管用,并不能先斩后奏,所以后来崇祯皇帝杀袁崇焕最重要的一条罪名就是他未经请示擅杀毛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