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真可谓古今中外天子第一号敛财巨擘,总计折合白银竟达八亿之巨,令人赫然咋舌,其实,如此巨额的家财,不光是我们这些靠爬格子、出卖脑汁的“穷酸”赫然咋舌,就是身为万乘之尊的嘉庆皇帝看后也伸出舌头缩不回去,当时的满清政府每年收入不过白银7000万两。而和珅,在其先皇乾隆身边受宠20年,就财8亿两,比举国10年的积累还多,嘉庆焉能不大吃一惊。
《清史》上讲,当时,嘉庆帝一边擦汗一边小声说:“和家的珍珠手串比皇宫多3倍,大珠子比朕帽顶上的还大,宝石比内务府藏得还多,若非贪污,因何而来?此等国贼不除,大清朝安得帝祚永延”。于是他就把和珅赐死了。
其实,细细想来,嘉庆帝说和珅贪污并不十分准确,据实分析,和珅犯的应该是受贿罪,清朝的内阁制度,在前期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大学士入值制度。和珅既是大学士,又在乾隆身边专宠20年,出入左右,参赞戎机,其职权实际上相当于首相或总理,这样的职权还用得着去贪污吗?光是百官孝敬他的钱物就“海”啦啦的了。
谁想当抚台(相当于省长),不用和大人吭气,自己就得认真打点打点,倾一省之所有,拣一省之所稀,博和大人一个高兴。不然这个官他能当上吗?盐漕总督(相当于部长)是最肥的位子,每年的红利银子就有几百万两,谁当上了,不用吩咐,还不得分一肥份给和大人,不然他的结果就是《戏说乾隆》中的沙拉旺。
自古以来揽工程最见“血”,今天黄河决堤啦,明天淮河泛滥啦,后天又要疏浚运河啦,朝廷一投,白花花的银子就是几千万,民工一征,黑压压的人畜也是几千万,谁要这工程,和大人不吱声,还不得给百分之五、六的回扣,不然只好让别人去美气。
除了这些大的方面,捞钱的门路还多的是:今天,如夫人祝寿,金元宝,银元宝还不滚滚而来;明天,小孙子过“百岁”,必然大珠小珠落玉盘;后天,老头子病了,长白山人参肯定数百斤……再不然开个什么诗会,弄一大批文房四宝、法帖,字画搞一个什么堂会,收一群的俊俏小生,漂亮小姐……
过去百姓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个州官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宰相!只是这位和大人,吃得太狠了点,下手太重了点,竟把全国财产十之有四刮进了自己的腰包。尤其是他仗着乾隆的大靠山,不把嗣皇帝嘉庆看在眼里,颐指气使,才露了馅子。而那些不露馅子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又有多少呢?
尽管和珅被揭露了、赐死了。但骂和珅的人并不多,老百姓太老实,心肠太善良,尤其对此类事承受能力最强。他们只关心别人有多少钱,而且一见钱多的人就尊敬(陌生人见面,说不上三句话就问人家收入多少,只要是多,马上就笑容可掬),至于钱是怎么来的,抢的,还是卖苦力挣的,概不过问。
假使遇到货真价实的强盗,也恨不起来,而且还生怕用这类丑闻,给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抹了黑。至于读了几天书的帮闲文人,当了几天官的无聊政客,更深“投鼠忌器”的玄机,居然还能从死马屁股上拍出响屁来,说“这是美玉中间的暇,潘安脸上的疤,”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纠缠不休。
谁要纠缠,谁就是在办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所以近二百多年来,研究历史的人多如牛毛。但是竟无一人对和珅这样的大受贿犯说点什么。对此,读者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