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纽约《先驱论坛报》预言淮海战役是南京政府结束的征兆?

为了夺取锦州,林彪、罗瑞桓一方面指示在塔山坚决阻击由葫芦岛方面增援的国民党部队,一方面果断下令啃下锦州这块硬骨头。

经过6天艰苦的配合作战,锦州解放,东北的大门随之关上,东北野战军的下一步所指,就是郑洞国率10万之众困守的长春市

辽沈战役之前,长春之敌已被人民解放军严密封锁和包围,长春成了一个孤岛和死城。

锦州战役打响后,随着战场形势日益恶化,蒋介石决心主持东北的大撤退。

10月10日,他电令郑洞国率部撤出长春。面对解放军的铜墙铁壁,郑洞国只能给蒋介石回电:无法突围。

蒋介石接电后认为:长春守军如不撤出,必将为共军所用;如因撤出而遭歼灭,对南京固无所获,也不至于增加解放军的兵力。因此,他强令郑洞国突围,并派飞机到长春,将手令空投给郑洞国。

郑洞国接令后急与第60军军长曾泽生、第7军军长李鸿商量突围事宜,曾泽生未置可否,这位素与蒋介石不和的将领,在这生死关头,正酝酿起义事宜。

16日晚,曾泽生决定起义,并给郑洞国连夜发信。

郑洞国接信后说:“曾军长要起义,请他自己考虑,要我和他一路,我不能干!”

17日,曾泽生率60军起义,长春东半城获得解放。

10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拟电报,对郑洞国进行劝降,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21日,郑洞国投降,长春和平解放

长春已失,蒋介石决定命廖耀湘带西进兵团收复锦州。

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坚决阻击敌人南逃和攻占锦州。

结果,西进兵团全军覆灭,廖耀湘被俘,辽沈战役至此,只剩下沈阳这座孤城,东北全境的解放指日可待。

10月27日,东北野战军主力齐头并进,直逼沈阳,而孤守沈阳的卫立煌更是坐卧不安。

30日,解放军已占领部分市区。蒋介石急令空军副司令王淑铭,派飞机将卫立煌接出。

主帅一走,士兵也乱了阵脚。11月1日晨,东北野战军对沈阳发起总攻,沈阳多数敌军驻地都竖起了白旗。

代写回忆录、家族史、企业史,联系刘老师

11月1日中午,沈阳城最高指挥官周福成,向人民解放军投降。11月2日,沈阳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宣告解放。

随之,营口也被人民解放军攻克,辽沈战役至此宣告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东北换了主人。

济南战役后,山东和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可以畅通无阻地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构成了威逼徐州,直捣南京,咄咄逼蒋的态势。

为挽救危局,蒋介石决心固守徐州,确保南京外围。

于是,国共两党又在中原地区,展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淮海战役,蒋介石称之为徐蚌会战

中共中央命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率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60万人投入淮海战役,进行中原逐鹿。

而蒋介石则任命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统率黄百韬黄维邱清泉李弥刘汝明等兵团共70万人,负隅顽抗。

1948年11月6日下午,华东野战军发布全线出击的进攻命令,淮海战役打响。

根据形势,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淮海战役的第一仗,是集中力量消灭黄百韬兵团,砍断国民党徐州集团的右臂,为下一步彻底消灭徐州之敌创造条件。

当天,解放军即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战略包围,运河城一战,重创黄百韬兵团,也是淮海战役打的第一场恶战,接着又全歼陈章的63军,迫使黄百韬龟缩于碾庄一隅,而不能动弹。

黄百韬被围,蒋介石急了,他训斥部下:“徐蚌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

他给刘峙打电话说:7兵团在碾庄仍为敌围攻,情况危急,至为焦虑。万一7兵团为敌消灭,必影响整个战局,仰倾全力不顾牺牲及损失,兼程东进,限期与7兵团会师解围,倘有延误,决按军纪从严惩处,不稍宽贷。

根据蒋介石的电令,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部前往碾庄解围。

毛泽东及中央军委对此早有预料,坚决部署阻止敌人救援,这使黄百韬在包围圈内望援兴叹,坐以待毙。

11月7日晚,张克侠、何基沣率2.3万人余人火线起义,国民党军阵脚大乱。11月11日,时机成熟,解放军对碾庄黄百韬兵团发动总攻击。

蒋介石在南京如坐针毯,他亲命顾祝同飞抵碾庄上空,鼓励黄百韬向外突围。黄坚持率部顽抗到底,直到22日,他见大势已去,才自杀“成仁”,剩下几个残兵游勇,也分头散去,各自逃命。

黄百韬的尸体后被运回南京,由顾祝同报准蒋介石举行公祭和公葬,蒋介石特此下令,说黄百韬“忠勇壮烈,追赠上将”。

消灭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下一步即轮到解决黄维兵团,黄维兵团在增援黄百韬兵团途中,已被解放军阻击、包围在双堆集地区。

蒋介石见黄百韬兵团已无药可救,转而严命徐州的杜聿明,南部的李弥、刘汝明两部增援黄维。

结果,旧戏重演,杜聿明被阻击、包围于陈官庄地区,其他各部也自顾不暇。

12月15日,黄维被俘,他的12万精兵被消灭,这对蒋介石无疑是釜底抽薪。

黄百韬、黄维兵团被歼后,淮海战场上就剩下最后一个包围圈~陈官庄的杜聿明。

这时,淮海战役总前委决定,暂缓攻击杜聿明,部队转入战场休整,并对包围圈内的敌人实行双管齐下:在军事上以武力包围杜聿明,在政治上展开攻心战,使蒋军成批成批地走向解放军阵地。

看到死撑下去是自取灭亡,蒋介石只好要求杜聿明突围,并计划空军配合投毒气弹协同突围。

1949年1月6日下午3时,人民解放军最后总攻杜聿明集团的时刻到了。解放军从四面八方涌进敌人的心脏,杜聿明集团早已到了不击自溃的境地,官兵争相夺路,四处逃命。

10日下午4时,战斗结束,杜聿明部被彻底歼灭,杜聿明也被生俘。至此,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宣告结束,人民解放军共歼灭、俘获敌人55.5万余人。

淮海战役,打开了通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门户,也使世界舆论为之震撼,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预言,这是南京政府结束的征兆。

蒋家王朝【第101期】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擅长撰写回忆录、家族传承史、企业发展史,如有需求请咨询刘老师,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