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

那么,从古至今人们就一直看重贞操吗?并不是。在古代,人们成婚,对女方是不是处女,有没有婚史并不太在意。举两个例子。西汉文帝时期,有个老妇叫藏儿。她有两个女儿。算命的说,她的两个女儿都是贵不可言。当时,她的大女儿王娡已经结婚了,还有一个女儿。藏儿看到大女婿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根本没有什么前途。不可能给她女儿带来富贵。于是她把女儿强行抢回了家。不久,她把两个女儿都送到了太子刘启的府中。刘启继位后,被后世称为汉景帝。藏儿的两个女儿也随景帝进宫。大女儿王娡为景帝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小女儿也为景帝生了四个儿子。王娡后来还成为了景帝的第二任皇后。她生的儿子也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另一个就是北宋时期的刘娥。刘娥自幼父母双亡。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后来由于银匠的生意不好,养活不了刘娥,于是便把刘娥卖了。几经辗转,刘娥被送到了韩王府中。韩王赵恒对她非常喜爱。赵恒继位,是为宋神宗。刘娥入宫后,办事果断。不惹事非。后来又被立为皇后。她还频有政治才能。经常帮助神宗处理政事。神宗去世以后,她成了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她大权在握,独揽朝政。如果不是大臣们的坚决反对,她差一点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皇帝。皇家如此,民间就更没有什么禁忌了。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重视贞操观的呢?南宋时期,在思想领域岀现了程朱理学,明朝时,又出现了阳明心学。这些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派。他们主张天理、天道,注重个人的修行。提岀了存天理,灭人欲等禁欲思想。后来的一些儒家弟子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封建礼教。这套礼教对人的行为有很多的限制。特别是对女人的限制更多,更严格。什么男女有别,从一而终,贞女不嫁二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贞女时节,不及老妓从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政府也提倡这套封建礼教,鼓励人们去遵守。还对那些贞节烈女加封号,立牌坊等。这时,贞节观才成为一项重要的道德标准。

封建社会结束以后,人们开始追求人性的自由。但那套封建礼教早己深入人心,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虽然提倡解放思想观念,废出封建礼教。但在改革开放前出生的几代人,封建思想依然浓厚。而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处在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非常小。思想观念与父辈祖辈截然不同。特别是在男女关系上非常随意。根本就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所以有很多老年人看不懂。说这是饱暖生淫欲。而年轻人却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谁对谁错,只能交给历史去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