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巴拿马港口翻车后,李嘉诚又被扒出梧桐山隧道往事,这次更恶劣

最近李嘉诚卖巴拿马港口引起了热议,有个老案例被翻出来了——深圳梧桐山隧道的事。这事说白了就是"资本大鳄"和"老百姓刚需"的正面刚,结局直接把李嘉诚打得满地找牙。

1997年李嘉诚看准内地基建风口,和深圳政府签了个对半分股的合同,拿下了梧桐山隧道30年收费权。隧道一通车就开始收钱:小车每次10块,货车30块。这哪是过路费啊,直接成了东部经济命脉的"抽血机"!

盐田港发展快,每天3万多辆车挤在这条隧道,早晚高峰堵得跟蛇一样。更离谱的是,盐田区屋价被罗湖区甩出好远——同样面积的房子,这边便宜上千块,老百姓气得直跳脚。

深圳人民可没惯着李嘉诚。从1996年开始,人大代表们年年提案要求免费。到2000年,101个代表联名抗议,这阵仗比双十一抢红包还热闹!政府也坐不住了,2004年直接提出来买回隧道,打算花9个亿。结果李嘉诚上来就要价13.5亿,还非得一次性付10亿!这哪是谈生意啊,直接摆出一副"不给钱就干到底"的架势。

深圳政府没办法了。2006年直接砸11.5亿建免费的深盐二通道,2008年一通车,梧桐山隧道直接从"黄金通道"变成"冷宫",车流量暴跌80%!李嘉诚的印钞机瞬间变成废铁,最后2011年不得不2.5亿甩卖股权——当初要价13亿,最后只拿到1/5,这波操作直接把老李的"资本算盘"打得稀碎!

有人说了:"李嘉诚不就是按合同办事吗?"但问题是,隧道是民生工程啊!当初签的是"收费权",但公共利益永远排第一!深圳用免费路分流,既合法又让老李的"抽血机"彻底报废。更狠的是,新通道路况更好,车自然都往那边走,梧桐山隧道的商业价值直接归零,李嘉诚的"摇钱树"变成了"赔钱货"。

李嘉诚这回栽得不冤。他以为靠合同条款能躺赚30年过路费,结果深圳直接用基建打破垄断。更讽刺的是,当初他看中隧道的"垄断地位",结果深圳直接用一条免费路给它来了个"致命暴击"。最后甩卖股权时,李嘉诚团队还在嘴硬:"这只是商业调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资本算盘打空"的翻车现场!

这事成了李嘉诚的"污点事件"。后来他在中国减持资产,被网友骂"割韭菜跑路";反对港珠澳大桥又被喷"不关心香港发展只顾钱"。梧桐山隧道的"血亏",直接暴露了他的"逐利本质"。

但深圳人民可开心了。2011年隧道免费后,东部交通压力大减,盐田屋价开始追上罗湖。市民们拍手叫好:"这才是政府该干的事!"更有人调侃:"老李头的隧道,最后成了深圳的'民生功德箱'。"

总结一下:李嘉诚这波操作,就是"资本逐利的反面教材"。深圳用一条免费路,直接把他的13亿美梦打碎,老百姓再也不用当"过路费韭菜"。这说明啥?当商业利益绑架公共福祉时,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毕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是最大的"KPI"!

最后说句实在的:李嘉诚的梧桐山隧道,直接成了他在中国的"资本墓地"——这就是不把老百姓当回事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