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山(1906—1942)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寨村人
1942年6月,驻山西日军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以诱降为目的,集中优势兵力,向汾河一带晋西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为了变被动为主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组织晋西北保卫战,命第三十四军渡过汾河作战,抗击日寇进攻。王凤山奉命率部在汾南进行游击战争。在屡屡受挫的情况下,日军集中优势兵力,以清水、长野两师团纠集各县伪军步、骑、炮兵两万余人,辅以飞机、坦克助战,分七路对第三十四军控制区域进行大规模“扫荡”。
此时,第三十四军军长王乾元负伤返回汾北医治,由王凤山代理军长。在日寇猛烈的进攻下,第三十四军所属暂编第四十三师全军覆没,师长刘谦逃回汾北被撤职。暂编第四十四师被敌击溃后,化整为零,部分官兵撤回晋西山区,师长赵恭只身逃回。只有王凤山暂编第四十五师仍转战万泉、荣河(今万荣县)一带,与敌周旋,相机击敌。王凤山率部无日不战、无日不行,竟月连战二十八天,连获大德庄、望嘱村、乔村等战斗胜利。妙用营团兵力奇袭日军据点,予敌以重创。日军恨之入骨,四处张贴告示,悬赏一万大洋活捉王凤山。
6月17日拂晓,万泉、荣河、临晋等县日军千余人,在飞机、大炮及战车的掩护下,分数路突袭,把王凤山及其暂编第四十五师师部和第二团包围在万泉县张瓮村(今属万荣县)。王凤山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用“抗日必胜,为国捐躯光荣”的道理教育将士,鼓励大家奋勇杀敌,与阵地共存亡。双方激战两昼夜,日军损失惨重,中国军队阵地岿然不动。
6月18日中午,河津敌千余人来援。敌众我寡,战局急转直下。不久,日军在密集火力助攻下突破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格斗。王凤山闻听消息,心急如焚,立即亲率预备队前往逆袭,一鼓作气冲上阵地,与日军展开近战搏斗。战况异常激烈,特务连连长王士新及全连官兵全部血洒疆场。王凤山左胯负伤,坚不言退。因张瓮村北地势平坦,麦收刚过,缺少掩护物,指挥所暴露在敌人面前。拉锯战中,王凤山右腹又连中枪弹,肠流腹外,他忍痛抱腹,不下火线。王凤山被卫士畅炎海、参谋王悦来等扶背至平原村,下午五时许,壮烈牺牲。
王凤山牺牲后,遗体安厝在乡宁县北坡村。全国各地、各界人士悼念将军的唁电从四面八方传来,当地驻军和四方百姓打着纸幡,一连数天悼念王凤山将军。王凤山次子王继志回忆,后来母亲告诉他,这场仗后,王凤山许多部下来家中探望,他们身上血迹斑斑,神情凝重,没有人愿意说出噩耗,但王凤山的妻子还是猜测出来。后来,收殓王凤山遗物时,母亲咬着小笤帚把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王凤山虽官至少将,但依然两袖清风,脚上的一双破布鞋还是入殓时才被妻子换下的。开追悼会时,孩子们的丧服都是借钱做的,抚恤金发下来后,才将钱还了。开追悼会时,正值夏天暑热,王凤山遗体腐烂,蛆虫甚至爬到棺外。王凤山的妻子说,你活着时刚强,死了也要刚强,蛆虫不要再往外爬了,人死了也要像活着一样,铮铮铁骨,洁身自爱,把清白留给人间,不给世人添麻烦。一番话后,奇迹发生了,蛆虫果然不再往外爬。
王凤山的遗物中,望远镜和手枪交给了战友。一块手表,因肠流腹外,王凤山疼痛难忍,在担架上被大力拍击损坏。王继志参军后,他母亲交给了他,但一直没修好。还有布鞋、军毯、马褡子等,被王凤山的妻子妥善保存,后来交给王继志,以为纪念。
1942年7月7日,全面抗战五周年之际,阎锡山在克难坡举行大会,追悼“革命根据地大保卫战阵亡将士王师长凤山等”。
1986年,民政部颁发证书,确认王凤山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源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