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华西村:从贫困村改造自然起家,到路径依赖陷入僵局

记得小编刚上网那会儿——也就2009年开始,到现在2025年。这么多年过去了,网络也从PC端发展到移动上网,从图文为主发展到短视频称霸江湖。而关于华西村的争议,从那个年代一直争议到现在——比如有人称赞华西村发展的好的,也有认为华西村迟早暴雷的。总之小编记得学会上网开始到现在,华西村的争议一直没停止过。

不过最近网上传说,华西村又破产了。因此小编决定写一写华西村的成败史。当然,这个仅限于个人的观点。

1、吴仁宝的威望

华西村当家人是吴家。

其实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动物里面想当头目的,或者说首领的,都需要又让其他动物认可的能力。人类社会其实也不例外。

吴家成为华西村的领导者,这地位也并非与生俱来的。

事情还得从1960年代说起。那时候有个叫吴仁宝的人当选村支书。

那时候华西村很穷——当然说到这有人会说,1960年代,整个中国内地也不富裕啊!但是我说的这个穷,是相对而言的。毕竟贫富是比出来的。

华西村自然条件不大好,所以在1960年代,主要还靠自然经济的年代里,华西村少不得受穷。而吴仁宝当上村支书以后,带着村民努力改造自然环境,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华西村。所以吴仁宝管理华西村的威望,差不多就是这时候积攒起来的。

2、华西村做大

1979年,中国内地宣布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农村也出现改革。本来按照政策,华西村也应该包产到户。但是吴仁宝却决定不执行这个政策。理由是华西村的情况比较特殊。

因为吴仁宝在这之前改造了华西村自然条件的同时,还发展了一定的其他产业——比如低端工厂。当然说低端是因为作为一个村子来说,想发展高端的产业也不现实。好比时至今日,北方地区的高科技企业也很少一样。

其实说到这小编想起了天津的大邱庄——大邱庄能够起家,其实很大程度也和当时及时发展了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比如铸造业工厂。

华西村在这之前就有点这类底蕴,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吴仁宝没有执行包产到户的路线,而是继续推行集体道路。因为有先发优势,所以在1980年代的时候,华西村实现了资本的积累。有说法认为,华西村在巅峰的时候,人均存款数百万元。

不过,随着进入2010年代,华西村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3、华西村的衰败

其实致富就得思路活跃,跟着时代变化走,这一点和搞音乐类似。华西村也应该如此。实际上大邱庄的衰败,就在于死守落后产能——因为有的产能,在某个时期属于市场刚需,但是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成为市场不需要的过剩产能。

而人往往有路径依赖。随着华西村的产能出现过剩,且市场竞争力衰败,华西村的经济出现问题。而吴家人却因为路径依赖,而没有扭转的能力——虽然华西村也打算发展第三产业,但因为受工农业运营影响的思维局限,因此第三产业非但没赚钱,反倒成了一个虹吸黑洞,吸收消费华西村的积累。

因此在前几年,华西村就负债累累。

4、结语

如今的华西村依旧处于负债状态。而华西村能否峰回路转,依旧是未知数。毕竟本小编是搞文史的,不是搞预测的。所以对于华西村未来何去何从,也不敢乱做判断。

不知道诸位读者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