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养鱼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饭稻羹鱼”来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这鱼是绝对不能少的。白米饭虽说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鱼”,没了鲜气,生活也就称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资源丰富,除了雄居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亲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布于辖区之内,为鱼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江南养鱼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吴郡诸山录》说“吴王有鱼城在田间”,可见当时太湖一带已有鱼池了。越国打败吴国后,也没有放松养鱼,据说苏州齐门外的渭塘,就是当年范蠡隐迹养鱼之处。范蠡在越国战胜吴国后,便辞官隐居在“陶”,并化名为朱公。他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写的《陶朱公养鱼经》,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惜原本已佚,仅由《惰书·经籍志》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书的转录,才得以流传下来。他总结了当时养鲤的经验,说了鱼池的建造、种鱼的选择、自然孵化、密养轮捕等。在记载鱼池建造时说:“以六亩地为池”“池有九洲八谷,谷中立水六尺”,让鱼环洲而游,栖谷而息,浅水适于幼鱼活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又讲了鲤鱼繁殖时的雌雄配比和要注意环境安静,并说一年之后可捕捞成鱼,留好种鱼,第二年大小混养,可充分利用食料等。这在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养鱼业都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春秋战国以后,这里养鱼业累代不衰。汉代注意到了鱼池的综合利用,把养鱼、养鸭和种菱、芡、藕结合起来。在池岸上种草栽竹,扩大经济收益。三国时,开始了稻田养鱼。唐代时,因皇帝姓李,强令严禁捕杀鲤鱼,使养鱼业受到影响,但迫使渔农从饲养单一品种的鲤鱼,发展到鲩、青、鳙、鲢等多种鱼类的放养。明代,苏州的养鱼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从保存在东山轩辕宫里的由文征明所绘的《太湖两山图》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太湖边筑起了一排排方整的鱼池。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还开始了河道养鱼和外荡的放养,放养面积又有一定增加。

  但是,鱼苗的有限一直是养鱼业发展的障碍。由于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的鱼苗,每年要到长江里去捕捞,因此鱼苗的采集和运输都有问题。从保存在浒墅关镇上的《严禁需索留难鱼花船只碑》来看,运鱼苗的船只还常常会遇到兵弁、地痞、恶棍、差役们的敲诈和作难。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官府才颁发布告明令禁止。现存于相城区黄桥庄基村的《奉旨遵宪蠲免渔课永禁泥草私税碑》,刻成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也体现了清初地方政府对于养鱼业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免税、减税,禁止乱收税来促进养鱼业的发展。由此也可看出,养鱼是江南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

  人工养鱼,鱼苗的获得始终是发展的瓶颈。鱼类繁殖季节,到长江出海处去捕捞采集,不仅成本大,还会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所采集到的鱼苗,还不一定跟得上养鱼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养殖基地开始尝试人工繁殖鱼苗。人工繁殖足够多的鱼苗,使养鱼业的发展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证。

  江南,作为国内最主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养鱼一直是受鼓励并持续发展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等大面积水域的鱼苗放养,成为了惯例。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鱼苗,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平时休捕养鱼,并在适当的时节,由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组织隆重的“开捕节”活动,统一开始捕捞。这样的做法,使养鱼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江南一直承担着为京、津、沪等特大城市和周边地区供应水产的任务,同时也满足着当地人民食用的需求。鱼至今仍是江南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餐桌上都要有鱼,

  以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江南人烧炙的清蒸白鱼、菜花塘鳢鱼、红烧甩水、松鼠鳜鱼……也几成苏州的名片,成为外地人到鱼米之乡来必点并乐以品尝的名菜。

  鱼的美味给人以味觉上的享受,捕鱼的过程更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乐趣。钓鱼,是捕鱼中最简单的方法。我小时候就很喜欢钓鱼,这是困难年份给家人补充营养最直接的方法。以蚯蚓苍蝇作鱼饵挂上鱼钩放入水中,等待鱼儿咬钩,不仅可以钓到鱼,还可培养人的耐性,所以至今钓鱼仍是一种有益的活动。我在浒关运河边长大,常常看到大人们扛着扳罾,选一僻静的水岸边落罾扳鱼。这一方法显然比钓鱼要有效得多。运河中还常常有渔船顺河撒下长长的丝网,然后用力地敲打船板,惊得鱼虾乱窜,钻入丝网之中。收起丝网,一次就可抓到不少的小鱼。与丝网船相比,另一种捕鱼方式更吸引眼球,捕鱼人肩扛整理好的鱼网,站立船头,矫健地扭身一转,顺手将肩上的鱼网抛向空中,鱼网迅速张开落入水中。等网上的重垂落到河底,再缓缓地收起鱼网,一网就能捕到许多鱼。这种网江南人俗称为“天打网”。利用鱼鹰捕鱼,是捕鱼人的一大“发明”。有的渔家养着八九只鱼鹰,将它们架在小舟的两侧。小船轻轻驶到鱼群较多的地方,将饿上半天的鱼鹰赶入水中。鱼鹰一会儿潜进水里,一会儿钻出水面。放鹰人看到衔着鱼的鱼鹰露出水面,立即以竹竿挑它上船,缴下它的猎物后再赶它下水,如此重复多次,要等放鹰人心满意足时,才驾船回去,拣出小鱼让鱼鹰吃个饱,以待第二天的继续作业。每当鱼类繁殖的旺季,捕鱼者还会用水草扎成蒲团,在蒲团下挂一条大大的雄鱼,以吸引雌鱼前来求偶。捕鱼人过一段时间,就用网兜轻轻地兜底抄上去,常常会捉到许多大腹便便的雌鱼……

  早些年,我曾多次到渭塘、蠡口、黄桥等地的渔业大队,看渔民们年末起塘捕鱼。一大群穿着橡皮连袜裤的渔民,拉着一张大网,从鱼池的一边牵向鱼池的另一边。随着大网慢慢起水,网中之鱼渐渐聚拢,欢蹦乱跳起来,一网常常会有数千斤大鱼。此时,网中跃动的鱼耀金闪银,池边观看的人欢声雷动;出力拉网的渔民们笑逐颜开。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开始绽露出丰收的喜悦。这是江南渔民一年辛苦劳作的收获,这网中承载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丰收的渔事,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9年08月24日 A07版)

编辑: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