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东端国土抚远那些事:大马哈鱼为何会在松花江绝迹?

抚远属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管辖,它是一个县级市,非常的地广人稀,面积有六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仅9.6万,由于处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内河三角洲上,到处湿地广袤,河汊沙洲众多,所以自然视野十分的辽阔。

抚远在清代以前人口稀少,只有少数的满人、赫哲人渔民定居。这里自古便是满族前身—肃慎人的渔猎区。到了清代,满族一统中国,对东北老祖居地也加强了管理,专在三江平原设立了“三姓都统府”,抚远地方就属于这个府的管辖范围。

1840年后,中国东北大片国土丧失,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口为界,划定两国边疆,抚远因位于伯力以西的江口西侧,幸运地落到了中国的手中,没有被俄罗斯霸占。

当时,在这片国土中,法理上就包括了江口主航道西侧的大乌苏里岛,也就是前些年宣传得沸沸扬扬的黑瞎子岛,在地图上,它就是中国公鸡最尖的鸡嘴位置。这个岛屿,曾经到1920年代的时候还属于中国,但是,因为距离俄国远东中心都市伯力太近,军事上的威胁大,在1929年东北张学良和苏联的“中东路冲突”中,被苏军一举强占,此后一直驻军霸占七十多年。从中可见,当年清廷和俄国换贴立约时,俄国人就心事重重,很不甘心,一直怀有夺取该岛、解除伯力危险的野心。

上图:抚远和“哈巴罗夫斯克”间的距离,导弹几十秒就到。

2000年后,我们和俄普京政权再次谈判,这回,俄国人让了一步,将岛的西边退给了中国,为此,中国人还颇为欢欣鼓舞了一阵子,但很多人都忘了历史,俄国人送给了一个肉包子,就美滋滋的了,真是无语!

抚远因为人很少,一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建立比较独立的县治。在清末的时候,佳木斯松花江以下的同江到乌苏里江江口这一带水网平原,叫做“绥远州”。在中国地理术语中,带“远”字的地方,一般都是位于边疆和战地,像什么镇远、绥远、安远、开远等等。在1840年之前,抚远这地方还根本不是边疆,而是在广阔的中国东北国土当中。只是到了1860年后,俄国人强占了大半个黑龙江流域,才一下子把这个地方推到了边疆的位置。所以,这个无名的江边荒原才被朝廷起了一个“远”字的称呼。在清末民国时期,此地素归吉林,1930年,因为地名与中国的绥远省重名,才命新名为抚远。

李学福率领的抗联第七军就曾经战斗在抚远地区:

抚远的资源很丰富,因为是中国的最东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的江河交汇地带,这里的淡水是全东北最丰富的。不过水多了,洪水也多。加上地势低,自古以来江水都是到处漫溢,所以在大地之上,到处可见河汊和湿地,江中沙洲岛屿众多。很多的岛洲,洪水季节有的全没,有的半没;枯水季节又完整地露出。像黑瞎子岛,就是一个这样的经常变更的江心岛。

枯水季节,从东到西全岛绵延,很是完整。但当洪水汹涌之时,竟能分成七八个大小岛屿,像主岛以西的银龙岛和以东的明月岛,都是这样靠涨水造就的离岛。所以,在地理学上,只能管它通叫做一个岛系,是没办法以一个真正独立的天然岛屿将之定位的。

上图:大江边城抚远的夜色,也有一种繁华气象。

江水丰富,造就了抚远最大的一个资源,那就是鱼。说起来,在1920年以前,汉人没有大批来这里开垦种地的时候,抚远当地就是产鱼,基本上是不产粮食的。清朝灭亡后,汉人大批涌入满洲,自然被大片破坏,另外朝鲜亡国后,也有不少逃亡者移民满洲,他们都是农耕的民族。这样,在上百年的连续垦荒下,抚远的经济结构才变为了农耕是第一主导。现在据统计,仅它一个县就产稻米162万吨。

农耕是这个世界上最破坏自然生态的落后产业,它只能带来人口的增长。有了大把的人,他们就要吃,就要拉,加上资本盈利的制度文化,就定将自然资源的基础逐步耗竭,像抚远的大马哈鱼资源,就遭到了几乎灭顶的厄运。

说来,我最早知道抚远这个地方,还是通过小时候看过的一份《中国少年报》。那会儿是80年代初,那份报纸的头版登载过一张抚远渔民喜获丰收的照片,渔民手上捧着一条又长又大的大马哈鱼开怀大笑,这让我印象深刻,也牢牢地记住了抚远、大马哈鱼这两个名词。

上图:真的野生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和欧美的三文鱼同属鲑鱼,它是一种在淡水产卵繁衍,又到海洋中游弋生存的冷水洄游型鱼类,在东方仅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一带的东北亚水系有出产。一般来讲,大马哈鱼每一千个鱼卵,才能成活幼鱼三到五尾,成活率很低,而其高级蛋白质含量又高,是护心护肝、抗氧化效果最佳的动物卵磷脂来源,同时味道还十分的鲜美,所以是世界上闻名的一种高级稀有食用鱼。

上图:大马哈鱼富含卵磷脂来源。

从前,在生态较好的时候,中国黑龙江省的三江江水中,大马哈鱼数量曾经很多,据张学良的回忆,那时东北的江河里,鱼是又肥又多,有人在还往上直跳。后来人口增加了五六倍,工业排污,农业破坏,江水越来越脏,自然养料越来越少,而吃鱼的人却越来越多,使劲地滥捕。故而到今天,大马哈鱼已经在中国的松花江流域彻底绝迹了,就连黑河以下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水域,天然的也难觅了。同时,因为国土大片已归俄手,这种洄游型的珍贵鱼类,从960公里远的黑龙江江口游上来,中间早就叫俄国人吃了去,还能有几条洄游到你的地方、进到你的嘴里?没有地盘,丧失了故土,吃不上原属自己的东西,只能说是悲哀!

上图:抚远水道和对岸的黑瞎子岛。

抚远地处边远,长期都是依赖水运和公路通向外界。这里有个“东方第一哨”,在县内重镇乌苏镇的城郊,紧邻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抚远水道的交汇口,它是中国陆军最东边的一个驻兵点。哨所有个挺高的瞭望楼,是抚远的第一景点,近年来去那儿玩的人不少。

上图:从“东方第一哨”远眺大江风光。

上图:哨所附近的乌苏里江。

抚远市区,也是全中国距离俄国人大城市的两个最近的城镇之一,另一个是黑河市。从抚远县城到伯力市区,直线仅有40多公里,水运乘船65公里就可到达伯力港。但是距离国内的大城市像佳木斯、哈尔滨则要远得多,到哈市得走六百来公里,过去仅有一条102国道(抚远-北京)联系内地,交通不大方便。

2009年我国修筑了一条从同江前进镇到抚远市区的单线铁路,全路长169公里,由于沿线多为1.5至2米深的冻土层,风大严寒,湿地广布,路很不好修,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在2012年通车。目前,该路通行普通快车,过前进后沿着到富锦、双鸭山的老线可直抵佳木斯,所以现在的抚远人,出行要比八十年代那会儿方便多了。

上图:抚远火车站是俄式建筑,它是前抚铁路的终点,也是中国最东的火车站。

抚远江面辽阔,是它最大的看点。在县城市区北望,隔江就能够看到俄罗斯。然后就是乌苏镇,它在县城东南不远的乌苏里江江畔,黑瞎子岛就在它辖区的北侧,两地间隔着一条抚远水道。

上图:从抚远市区远望俄罗斯。

在2012年,附近通车了一座巨大的公路桥,跨过黑龙江副航道-抚远水道,直通黑瞎子岛,是上岛参观的必经门户,它也有个名号,那就是“中国大陆国土东部第一桥”。站在高高的大桥上,天气晴朗时可以一地看两江,而且这两条江还是边疆的大河,这在中国,可以说仅有抚远一个,同时也让人感到:这真是一种历史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抚远要说人文方面的看点,那就是看鱼、吃鱼。在县城抚远镇有个东极大鱼市,闻名全东北。冬天的时候,抚远三个月白天都是零下二十度的低温,鱼贩们保存鲜鱼可省事了,就把大鱼竖在街道的木柜上,没多久就冻成了坨子,可真是一台天然的大冰箱,这是东北才有的趣景!

上下图:东极鱼市街。

这里能买到最大的东北亚淡水鱼。

由于天气严寒,风多风大,无论在任何季节到抚远,内地人最好都要做好防风御寒的准备,像围巾、帽子和厚外套什么的,特别是女士们,最好都要带。冬天,这里冰封雪盖,更要长期地穿着皮大衣、皮裤、皮靴。由于抚远正当中国大陆东北风寒流袭击的门户,没有这些,鄂霍次克海和寒气会把人冻坏的,那样,就没法领略这北国水乡的雪国风光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