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688团副团长家喻户晓,而团长却无人知晓,是什么原因?

八路军688团,无疑是一支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副团长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先楚将军。

不过,人们在了解到韩先楚将军和688团的事迹后,难免产生一个疑问:

为什么身为副团长的韩先楚这么著名,团长的名字和故事却好像鲜为人知呢?这位团长是谁?他有哪些经历?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名叫陈锦绣。他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抗击侵略者而牺牲的将官中的一员,牺牲时年仅27岁。

陈锦绣牺牲于1938年1月份。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就在战场上牺牲了,这实在令人惋惜。

如果没有在温塘战役中牺牲,并一直战斗到建国后,作为八路军主力团团长之一的陈锦绣是有资格被授上将军衔的。

陈锦绣曾参与平型关战斗。在这场战斗中,115师的主力部队并不在前线与日军拼杀,而是在平型关附近设下埋伏,准备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115师343旅的685团,抢在日军之前占领了关沟至老爷庙一线南侧的高地,等日军派出的先头部队到来后便发动雷霆一击。

686团则占领了老爷庙到小寨村南侧高地,敌人一从公路经过,就立即实施分割包围,随后大力进攻。

344旅687团占领蔡家峪、西沟村一带并建立阵地,堵住敌人的退路。陈锦绣的688团作为师预备队,在东长城村设下埋伏。

在平型关战斗打响之前,我军就已经对日军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光是靠占据有利地形就想击败日军,从技术上讲是十分困难的。

日军的单兵战斗力,在当时是远高于我国军队士兵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伙食标准。在白刃战方面,我军在日军面前也不占优势,那时候有很多这种情况:

三个日本兵高举上了刺刀的步枪,背靠背站到一起,就组成一个坚固的阵型,上去十来个八路军战士也不一定能拿下来。

日军不仅是拼刺技术强,射击方面也十分精确。可以说,以日军当时的平均射击水平,八路军中只有20%左右的战士能达到。

平型关战斗爆发后,日军的表现也没有超出我军的想象。一发现被包围,日军立即开始争抢一个我军没有占领的高地。

我方指战员很快发现了日军的企图,立即派出两个排阻击。虽然我军占据着地形优势,最后也守住了阵地,但战斗中日军的凶悍也给我军指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之后,我军便开始加倍仔细地研究日军战例并进行防范、研究对策,并在后来的战斗中活用下去。这也是平型关大捷的“战利品”之一。

平型关战斗胜利之后,陈锦绣继续率领688团在晋东南、冀西地区参加对日军作战。

温塘战役

在1938年1月的温塘战斗中,陈锦绣在日军的炮火下英勇牺牲。

这场战斗发生在河北平山洪子店地区,我军参战部队包括八路军115师344旅和晋察冀军区第4、5支队。

我军对这一场战斗的计划,原本是将温塘的500余名日军全部消灭,不过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没能在预定时间内消灭日军,还受到了日军增援部队的炮火轰击。

那时候全面抗战刚开始不久,八路军中许多指战员缺少面对拥有重火力的敌人的经验,在连天的炮火面前躲避不及,有不少战士牺牲。

688团团长陈锦绣和1营营长,在炮火中牺牲。

1938年1月21日,日军一支500余人的部队和一支300余人的部队,分别从井陉石家庄平山前进,企图对八路军344旅形成合围。

344旅的首长们决定就在温塘地区将这股敌人消灭,便急令688团、曾国华支队以及地方武装4支队2营,在1月22日拂晓到达温塘镇附近区域设下埋伏。

688团等部队的任务是消灭由井陉开来的日军。与此同时,689团和4支队1营则在温塘镇以东区域设伏,阻击平山之敌。

这天上午10点左右,日军大摇大摆地进入了688团伏击圈,随着陈锦绣等首长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即向日军开火。

日军没想到会遭到埋伏,一时间陷入混乱,又很快反应过来,与我军展开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左右,688团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日军此时也已经派出援军,不过遭到八路军其他部队伏击,行动非常迟缓。

井陉敌人还在负隅顽抗,等待援军。见此情形,陈锦绣决定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将这些敌人彻底消灭,好赶在援军到来之前结束战斗。

但我军没有想到的是,日军援军虽然没有亲身赶来战场,却搬出了杀伤性更大的武器——火炮。

688团众人听到我军西凉山指挥所传来隆隆炮声,情况十分危急。不过,陈锦绣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继续冷静地指挥战士们作战。

他一方面命令指挥所其他人员疏散,一方面继续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冲锋。就在这时,随着刺耳的破空声猛地接近,一枚炮弹命中了指挥所!

正站在指挥所内的陈锦绣、1营长刘国清等7位同志,都在这枚炮弹下壮烈牺牲。

344旅旅长徐海东随即命令688团撤出战斗。脱离战斗后,688团随旅部转移到洪子店以北的文都地区。

陈锦绣团长虽然牺牲了,但我们不会忘记他在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做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