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军事水平到底如何?周恩来曾经总结他有“十大错误”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有一次去看望国民党军俘虏,俘虏们久闻陈赓的大名,纷纷称赞他用兵如神。

但是,陈赓说:“只要是共产党阵营的一员,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不管是陈赓,还是张赓、王赓,都能打败你们国民党。”

其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林彪。

这些年来,网络上很多人都在“神化”林彪,说他指挥若定,用兵如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一位天生的“战神”。

其实,林彪也不是一开始就会打仗的,即使毕业于黄埔军校,在早期也没有多少打胜仗的经验,甚至还犯过不少低级错误。

比如在井冈山时期,林彪就对革命前途产生了怀疑,不想再打游击,还提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在红军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毛主席为了挽救他,专门写了一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中国革命未来的方向和必胜的信念,这才让林彪改变了想法,从此坚定了革命理想。

1932年3月,林彪被任命为红一军团军团长,这是他在红军时期最高的职务,也是他后来能成为元帅的基础,但是,当时的林彪还远远没有达到百战百胜的水平,在指挥作战上出过很多错误,周恩来甚至给他总结出了“十大错误”。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了4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第四次“围剿”,当时,毛主席已经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负责这次反“围剿”的是周恩来和朱德。

周恩来和朱德分析敌情后,决定集中兵力,一举攻克乐安县,就调集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十二军、红二十一军、红二十二军和独立第五师等部队,其中,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是攻城主力,林彪也被任命为攻城总指挥。

乐安县的敌军虽然不多,只有一个旅加一个民团,但乐安县城地势高,城寨壁垒森严,易守难攻,绝不能掉以轻心。

但是,林彪还是产生了轻敌的心理,没有详细侦查分析敌情,就命令部队连续发起进攻,结果损失惨重。

第二天,林彪没有吸取教训,继续命令部队强攻,结果,再一次损兵折将。

就这样,红一军团一连打了好几天,伤亡多达两千多人,乐安城却依然纹丝不动。

林彪还想继续进攻,但是,敌人的援兵已经赶到,大有反包围红军的可能,周恩来就命令林彪立即撤退。

我军本来占据优势的乐安之战,就这样以失败告终,红军官兵也开始对林彪怨声载道,质疑这个“黄埔精英”、“红军之鹰”到底会不会打仗。

周恩来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但他毕竟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还参加过北伐、东征,对军事作战还是非常了解的,就给林彪总结出了这次乐安之战中的“十大错误”。

哪十大错误呢?

第一,战前没有进行细致缜密的侦查,对敌情不了解,不能做到知己知彼,而且,战前没有做好伪装,让敌人发觉后做好了准备。

第二,在安排攻城战斗编队时,不科学,不合理,也没有做好思想宣传,官兵没有意识到此战的重要性,更没有树立“战必胜,攻必克”的信心。

第三,参战梯队相隔很远,一队即便暂时取得战果,也没有后续部队及时接应,扩大战果,结果没有达到“一鼓作气”的效果,反而成了不断送人头的“添油战术”。

第四,进攻时队列过密,非常容易被敌人的重机枪和手榴弹造成密集性杀伤。

第五,夜袭安排得不周密,没有达到奇袭的效果。

第六,掩护火力不强,而且与红军进攻阵型配合不好。

第七,选择重点进攻的目标,本应是敌人兵力薄弱所在,结果事后发现正好相反,全部都是往敌人火力最凶猛的目标发起进攻。

第八,参战各部队协同不一致,让敌人轻松各个击破。

第九,每一次进攻和撤退的路线都很单一,很容易让敌人抓住规律,进行伏击。

第十,面对敌机的轰炸扫射,出现了非常幼稚的“对空射击”,面对快速飞行的敌机,也不懂得瞄准提前量。

这些错误,即使是我们这些没有受过军事教育的普通人,也都能看出来是不对的,但是,林彪这个黄埔军校高材生、红一军团军团长,却犯下了这么多错误,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当然,这次战斗的失利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也不能全怪林彪,而且,林彪也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让他成为统率百万大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四野林总!

(参考资料:《林彪全传》《十大元帅轶事》《血火鏖战: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