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郑维山收到来信:还记得当年你带走的70多名家乡子弟吗

1950年,时任我国第19军司令员的郑维山和往常一样,在赶忙查阅、处理下属军队上交的公文,忙得不行。

而恰逢那时,有一封来自河南省新县的信封抵到郑维山眼前,他看到这陌生的寄件地址,觉得奇怪且疑惑。

“河南新县?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地名儿啊,不过寄件到我这儿,按理来说应该是认识我……”

但是当时郑维山手头公务繁多,紧急事务一茬接着一茬,于是他并没有对这封信件多加理会,而是把它搁置到了一边,继续处理其他要紧之事去了。

过了几天,郑维山得空时,忽然想起前不久被自己搁置在一旁的河南来的信件,于是他便让秘书将信件取了过来打开看看。

郑维山看了信件后神情顿时变得严肃了起来,并赶忙给上级杨得志打去请假电话,并让下属赶快给他买好去武汉的车票。

那么,这封来自“新县”的信件里到底说了什么事让郑维山立刻放下了手头所有公务动身前往武汉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赤卫队的小红兵到军队将领

郑维山司令出生于1915年的湖北麻城,虽然那时推翻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已经落下帷幕,但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国民党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芸芸众生的生活还是非常艰苦,时年还不到10岁的郑维山就是亲历者之一。

郑维山的父亲郑国祺是当时的革命老战士,而且他还曾是村里的苏维埃主席,这让郑维山受到父辈许多革命思维的强烈影响。

1927年,共产党在黄麻地区组织多名群众发起起义,郑国祺就参与其中。

在郑维山13岁时,他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当地的童子军,做了些为军队放哨、站岗等基础性保障工作。

当时黄麻起义结束后,湖北省洪湖周围的那片地区诞生了几支游击队,这些游击队也就是后面人们常说的“赤卫队”。

为了歌颂赤卫队当年的英勇战绩,我国剧作家还编写过一出著名歌剧——《洪湖赤卫队》,让后来的人们反复观看、口口相传。

不过,郑维山的父亲和叔叔后来都被国民党军队残忍杀害了,但这并没有让郑维山在敌人和战争面前感到畏惧,而且在15岁时,郑维山还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郑维山带着70余名的赤卫队队员加入了红军。

又过了3年,郑维山因为优秀的军事表现被任命为红九军第27师的政治委员。

之后,郑维山还奉命接任红三十军第88师政委,而88师在郑维山的率领下攻克了许多艰难险阻,打了许多场漂亮的胜仗。

这时,还不到20岁的郑维山已经展现出了一部分优秀的指挥才能。

而郑维山的个人魅力还让其他的优秀将领啧啧称道,比如聂荣臻元帅就曾对郑维山细致的的作战方式表示高度赞赏,并且还说他心细如绣花。

因为战争无小事,很多战斗方略都是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来下决定,并且一旦下令,很多时候都没有回旋的余地,而郑维山在这方面干得非常漂亮。

当年为了剿灭敌军王老虎旅,郑维山灵机一动,采用了“夜摸”的作战办法,让战士们把身上的武器都包装好,避免行军时发出声响。

他组织作战队伍从王老虎旅疏于防备的悬崖上进发,直抵敌方阵营,给敌人打得那叫一个措手不及。

之后就有了“夜老虎”打败“王老虎”的佳话,在陕西南部地区被口口传颂。

出生入死的革命军

1935年后,我军战争局势开始恶化,于是中央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始长征,朝着川陕苏地区进发,

但是当时张国焘反对中央的长征决定,反而让军队往南进发,而且还另外设立了“中央”,企图分裂红军和党的指挥和行动。

当时红三十军也因此随着大部队南下而去了,不过,后来张国焘又因为种种原因同意了党中央北上长征的决定,最终,红三十军也和其他主力军顺利会师了。

1936年,红三十军被划入西路军的作战队伍中去,他们主要任务是渡过黄河向西部甘肃地区的军阀征战。

不过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混乱,因为军委临时调整了作战方略,导致当时的红三十军并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作战。

这让渡过黄河进入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的红军变得十分被动、孤立无援,无奈之下,西路军只好硬着头皮向西前进,并在河西地区那片人迹罕至的大荒野中艰难求生。

直至1937年3月,由李先念带领的西路军终于到达了新疆地区。

而当时西路军大队伍中活着到达新疆的人数只有七百人,绝大部分战士都在西进途中壮烈牺牲了。

让革命老乡魂有归处

郑维山脑海中浮现出早年前西路军的艰苦奋战的场景,毕竟当年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乡亲们一个个义无反顾地为了国家的革命事业走上了战场。

在混战和西征路途中军队成员伤亡惨重,很多人就此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后,只有少数一部分人跟着李先念和他活着抵达了新疆地区,之后又辗转到了陕西延安,不断发展,才有今天的光景。

但是,那些和郑维山一起出生入死的乡亲们却渐渐被淡忘了,直到1950年郑维山收到这封“河南新县”寄来的信件,才让乡亲们之前的英勇事迹再度浮现出来。

其实郑维山一直都没忘记之前西路军一起作战的乡亲们。

但是1933年1月,河南和湖北两省各有100多个乡村被重新划分了管辖区。

也就是在这时,原来属于湖北省管辖的麻城被划入到河南省管辖,并且麻城再加上光山县等地组成了一个新的县——经扶县

1947年,这个县又被更名为“新县”,所以,郑维山的家乡其实就是后来信中说的新县了。

由于这是一个崭新的地名,郑维山当时还未有所耳闻,所以在开篇时郑维山看到来信颇感疑惑,在做返乡决定时,他也直奔湖北去了。

50年代,河南新县发起了土改,而那些因为革命战争没能回到家乡的战士们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认定为烈士。

据说,那些在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乡亲们在后面的日子里受到了不少的误会,于是郑维山了解后便急忙赶回来,为那些乡亲们正名。

郑维山到了武汉后,就直接去找李先念了,因为李先念当时在湖北省担任省委书记。

郑维山与李先念说完实情后,李先念当即拍板说道,“这件事绝对给你办得明明白白!”

之后,李先念便找到一个叫刘名榜的人过来,这个人是当时负责湖北地区军人家属认定的同志。

刘名榜解释来说,“当时是因为湖北参军的人太多了,有些军人后期不知道行踪的,里面就包括郑维山那70多名老乡。”

郑维山当即反问道,“于是你就把他们认定为叛徒了?”

刘名榜顿时一愣,李先念当即说道,“我可以给郑维山做担保,红三十军所在的88师没有一个孬种!”

刘名榜听到李先念的发言后才回过神来,赶忙道歉说,“是我们这边的工作出现了纰漏,往后红三十军88师的军人都按烈士来认定,活下来的军人给予相应的军人补助。”

郑维山听过这个安排后才放松下来,点了点头。

郑维山临走之前,还特地去新县拜访了当时的县长,多次嘱咐道:

“在土地问题的分配上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那些革命烈士家庭给予应有的优待条件。后续在处理革命烈士家庭上发现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请及时写信给我说。如果当地村民们有困难或问题,也可以向我反映,我一定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他们。”

所以,国家如今的繁荣昌盛都是先烈们在战争时期抛头颅洒热血而来的,而在战场中厮杀存活下来的老革命家,更是需要我们后代怀着崇高的敬意给予妥善安置。

郑维山对于上述这件事的高度重视更是给我们新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