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的书信居然被视为进贡国书

美国总统的书信居然被视为进贡国书,还有比这更荒唐的没?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让美国眼红,从总统到富商,他们都深知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和英国一样进入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口岸做生意。

于是,1843年,美国总统约翰·泰勒(John Tyler)任命顾盛(Caleb Cushing)为全权代表赴华。

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确保美国能进入那些通商口岸做生意,并且最好能够通过条约来规范保证美国的利益。

1844年春,顾盛一行到了中国广州,他手中还带了一封泰勒总统给道光皇帝的亲笔信。

然而,顾盛的到来让广州官员一片惊慌。

早在顾盛来华前美国就发来通知函,广州的官员就力劝美国不要遣使来华。现在美国不顾清朝劝阻且使者已经到达了,这让广州官员十分窝火。

更糟糕的是,广州官员打听到顾盛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进京朝见大皇帝”,这让广州官员更是狐疑不已。

几年前英国人教训就在眼前,涉及到洋人事务已然成为广州官员最不敢沾手的事了。

但是顾盛告知广州官员,自己是“亚墨理驾合众国全权公使善定事宜大臣”,一定要进京将本国正统领(总统)的书信呈给大皇帝,而且很快就会张帆启程前往北京。

没办法,广州官员立刻将此消息以八百里加急上奏道光皇帝。

不过他们在奏报中将顾盛描绘成一个外邦前来朝见进贡的使者。

大清皇帝及官员还是用一贯中华朝贡贸易体系来看待顾盛,来怀柔外夷。

道光皇帝立刻任命两江总督耆英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让其即刻驰赴广州处理此事。

道光皇帝的第一个指示就是不能让顾盛进京。

顾盛前来中国主要是要与中国订立条约,然而到了中国他面临的首要难题却是不能进京,被中国官员苦留广州周旋。

而中国官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决不能让顾盛进京朝觐,千方百计要把顾盛留在广州,以至于他们对订立条约毫不关心。

最终耆英到了广州,顾盛拿出泰勒总统给道光皇帝的书信托他转呈道光皇帝。

这时,顾盛终于不想着去北京了,这让耆英大大松了一口气。

接下的订约已经变成次要的,美方拿出草拟好的条约文稿,耆英立刻指示人逐一翻译,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全盘接受。

最终双方在澳门望厦村的普济禅院签字画押,这就是中美《望厦条约》。

此次外交,美国人大获全胜。

耆英根本不在乎什么不平等条约,他看重的是美国正统领的书信。

耆英拿到顾盛递交的书信后立刻着手翻译,将之视为“国书”,当作胜利果实呈给道光皇帝。

这是送上门的政绩啊。

这份“国书”被耆英组织人手““悉心酌议”。

最终译成汉文已经是大大改变原意。

它变成了一份仰慕中华文明与富庶的外邦朝贡国的上表。

翻译完毕之后,耆英曾给当时协助顾盛谈判的伯驾一份汉译本,封题“伯驾老爷玉启”。

该信现藏于美国博物馆。#近代史述述# #中国近代小简史# #近代史故事# #中国清代史# #清朝的前前后后# #读懂历史,知# #鸦片战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