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讲讲巴以问题背后,一篇就够了

站在个人角度,我是旗帜鲜明反对无差别攻击普通百姓的,这个实际上国际上有定义,不管政府间在恐怖主义的定义上有何不同,明确且得到我们一致认同的是任何针对无辜平民或非战斗员的故意袭击,不管其原因如何,都是不可接受且适用于恐怖主义定义的。


今天有空讲一讲最近爆发的巴以问题背后脉络,以巴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以巴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 自公元135年被罗马帝国驱逐出犹太地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

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

第二次回归浪潮的时间在1904-1914年,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这一次浪潮,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

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段时间。

第五次回归浪潮,1933年,纳粹党德国执政,掀起回归潮,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并极端化,对阿拉伯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占当地总人口约1/3。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7年至1949年的一系列冲突,尤指1948年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于1956年发生在埃及的国际武装冲突,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邻的埃及叙利亚约旦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原来的停火线苏伊士运河,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

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枪手枪击重伤后,出动陆海空军100,000多名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南半部。

梳理完这条时间线,回到最近的冲突,这些被袭击的以色列人无疑是值得同情的。希望他们得到解救。但作为群体而言,定居点的以色列居民,其实享受了以色列不断蚕食巴勒斯坦领土的“红利”

实际上在我们近代耻辱史中也发生过类似的抗日义勇运动,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派遣了几百万移民即“开拓团”,以极为低廉的土地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租给中国人,做中国人的“地主”,如果抗联去绑架这些日本开拓移民,中国人在情感上是不是也能理解?当然,中国人似乎没那么做。战后我们还收养了很多开拓团遗孤。

还是那句话,哈马斯无疑是残忍的恐怖组织,但支撑他们毅然决然去做人肉炸弹,往往是失去亲人的刻骨仇恨。仇恨之花不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一定是无数恶性无数眼泪浇灌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