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由于病痛长期的折磨,周恩来不得不在医院进行持续的治疗,那个时候,虽然邓颖超是周恩来的妻子,但是中央有规定,她其实也不能经常前来探望。
到了冬天,周恩来已经病入膏肓,一天,邓颖超再次前去探望时,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周恩来有所察觉,缓缓睁开了眼睛,看着心爱的“小超”,微微笑了一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过了一会儿,周恩来忽然开口问道:“小超,你知道默庵的消息吗?”
邓颖超摇了摇头,周恩来见状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说。
周恩来口中的默庵,即国民党中将李默庵。
李默庵与周恩来有着怎样的交集?为什么周恩来临终前,仍在惦念着李默庵呢?
周恩来是我党最早一批的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建人之一,“五四运动”后,周恩来为了探寻救国道路,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1924年,周恩来回到国内,接任了自己革命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职务,即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提议并创建的一所军事学院,其主要目的是为革命培养人才。
蒋介石后来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国民党的领导人,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握了人才和军权。
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后来基本上都成为了国家栋梁,特别是前六期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风云人物。
李默庵与周恩来的交集,就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
当时李默庵与陈赓等湖南学生来到广州,为了救国救民,他们考入了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成立后,陆军讲武堂并入黄埔,李默庵,陈赓等人由此也成为了黄埔一期生。
在校期间,李默庵能文能武,学习态度好,成绩优秀,很快引起了两个人的注意。
一个人是周恩来,一个是蒋介石。
周恩来找来陈赓,嘱咐道:“你那个小老乡李默庵很有干劲,有机会的话,注意将他发展成为共产党员。”
陈赓点点头。
蒋介石对李默庵也很重视,他对紧跟自己的贺衷寒说:“像是李默庵那样能文能武的人才,你要想想办法,让他到我们这里来。”
由于陈赓与李默庵的关系较好,他首先找到了李默庵:“默庵啊,要做真正的革命军人,就要加入真正的革命党,像你,就应该加入共产党。”
李默庵:“陈大哥,咱们同学都加入了国民党,我怎么加入共产党?我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员啊。”
陈赓:“共产党组织是一个先进的政党,是一个为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而奋斗的政党,像是你大哥我,你仰慕的周主任,都是共产党员。”
李默庵激动道:“周主任也是共产党员?”
陈赓点点头:“不止是他,蒋先云,许继慎,左权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李默庵:“陈大哥,那你也带我加入共产党吧。”
陈赓随即将此事汇报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便亲自接见了李默庵:“很好嘛,你是学生中第一个要求加入共产党的人,开了一个好头,我向你表示祝贺。”
李默庵听到周恩来的话很是激动,他表示自己一定会为革命好好做事。
由于李默庵是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黄埔学生,周恩来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东征时,周恩来还特地任命李默庵为学校政治部的秘书,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
可是让周恩来没想到的是,李默庵与共产党的缘分,并没有持续多久。
当时在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学生斗争很严重,他们分别有自己的组织,国民党是“孙文主义学会”,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在校期间,这两个组织的人经常辩论,甚至有时候还会大打出手。
按照道理说,李默庵作为共产党员,肯定是要站在共产党的一边,可是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李默庵却是走了第二条路,他选择了“和稀泥”,对两党成员进行“调解”
李默庵的这一行为引起了许继慎等人的气愤,作为党小组组长,许继慎对李默庵进行了多次的批评。
在此期间,李默庵还做了一件让许继慎更加愤怒的事。
李默庵和与执信学校的一个女学生谈了恋爱,两人谈起恋爱,李默庵连党小组的会议都不参加。
许继慎再次批评了李默庵,李默庵也有自己的脾气,他没有过多解释。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李默庵选择了退党,周恩来得知,尤其痛心。
不日,周恩来再次将李默庵叫来:“开好头的是你,办坏事的也是你。”
李默庵心里愧疚,但是他没有多说。
自此,李默庵与共产党缘分散尽,大革命失败后,李默庵在国民党,周恩来从此和他失去了联系,这一晃,就是10年。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形成了基本合作的形式,此时李默庵率部驻扎在西安,周恩来得知后特地前来探望。
时隔多年见到周恩来,李默庵非常惭愧,周恩来却说:“我们又走到一条战线上来了。”
对于周恩来,虽然国共两党对立,但是李默庵却是打心眼里敬佩,因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周恩来的示意下,李默庵多次与八路军合作,在山西打了不少的胜仗,歼灭许多敌人。
除此之外,李默庵还派人与共产党合作,创建干部培训班,为游击战培养精英。
阳明堡战役时,日军派大军追陈锡联部,朱德亲自给李默庵发电,请他掩护八路军,李默庵当即答应。
后来,在回忆抗战时,李默庵深情地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不久前,国共两军还在互相作战,却突然成了同一战场上的袍泽,捐弃前嫌,联手抗日,很令人感慨。”
抗战胜利后,李默庵奉命主持浙东地区日军受降事宜。
1946年7月,李默庵指挥国民党部队15个旅约12万人,向我苏中解放区发起了进攻。
此时我军在苏中军事上的指挥人是粟裕,粟裕诱敌深入,在50天的时间里与李默庵交手七次,取得了七次胜利,史称“苏中七战七捷”
此次战后,李默庵看到了解放军的强大,他有意离开国民党部队前线,自此再未带兵。
1949年,李默庵积极促成“长沙起义”,周恩来得知后十分欣慰。
新中国成立后,李默庵无颜面对周恩来,选择了远离祖国,先后在阿根廷,美国居住。
1959年,第一批国民党战犯被我党特赦,周恩来接见了他们,这其中,大多数都是黄埔一期的成员,周恩来与他们见面时,十分高兴,但是一想到李默庵不知身在何处,他就有些遗憾。
此后,周恩来多次找人查询李默庵的消息,可是始终一无所知。
1981年,我国在北京召开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大会,李默庵从美国返回国内参加,邓颖超见到李默庵后,泪如雨下,动情地说:“默庵啊,这些年你去哪了?恩来找你找的好苦啊。”
李默庵十分惭愧:“我对不起周老师。”
邓颖超:“恩来临终前,还提到你的名字,希望你回国后能够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贡献。”
李默庵将此事记在了心里,此后直到去世,他一直都在努力此事,之后,他还担任了中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