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面对着瓦格纳部队的突然叛乱,俄罗斯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其中提到“1917年,俄罗斯曾遭受了这样的打击,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胜利却被夺走了。阴谋和争吵导致了最大的动荡,军亡国亡,大片领土丧失。结果,酿成了内战的悲剧。各种政治冒险家和外国势力令俄罗斯人自相残杀,他们为了谋取私利撕裂了国家。我们不会让这种事再次发生。”

以上类比令不少国人大惑不解:他为何要选取这样一个不祥的比喻呢?只有通过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进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德国刀刺在背神话,才能理解俄罗斯总统的这一选择。

1918年11月初,一战已进入尾声,先前的春季攻势已经耗尽了德国最后一丝气力,协约国随后发动的反攻收复了春季攻势中丧失的土地,此时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凭借着美国的有生力量和物资支援,一举攻入德国境内。

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也已支撑不住,保加利亚在9月底签订停战协议,一个月后,奥斯曼土耳其步其后尘。紧接着,奥匈帝国也向协约国请求停战,德国日益有成为孤家寡人的危险。

可尽管如此,德国海军仍接到了出海作战的命令。绝望的水兵抵制命令,发动起义,这吹响了德国革命的号角。数日后,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国成立了共和国,之后共和国的代表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德国正式退出一战。

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德国不中止战争,也绝无获胜的可能,以兴登堡鲁登道夫为代表的军方高层清楚这一点,也曾逼迫德皇让位于共和国,并开启与协约国接触与和谈的进程。

然而,在普通的德国人眼中,真实的情形却并非如此。他们早已习惯了报界对德军胜利的宣扬,并且在签订停战协议时,协约国尚未攻入德国领土,而德军反倒占领着大量取自崩塌了的俄国的土地。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退出战争,着实令他们大惑不解。

1919年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加诸于德国的种种苛刻条款进一步放大了德国民众的被剥夺感,而20年代前半期德国飞涨的物价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纳粹党等保守主义政党就此问题大做文章,称德军并未在战场上失利,而是被国内的政党所出卖,正如一把刺在背后的尖刀,无处撒气的德国民众对此类观点很是买账,这成了纳粹主义在日后得势的土壤。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方才明白为何俄罗斯总统要选取这样一个看似不祥的类比。当初俄国退出一战时,被迫与德国签订和约,丧失了大量领土。此外,在随之而来的革命与内战中,芬兰等曾经属于俄国的领土永久分离,俄国人将这笔账都算在了退出战争上,畅想要是当初坚持到底,会取得怎样的辉煌。

直面失利是很难的,尤其是直面战争的失利,因此人们都要用种种神话加以粉饰,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身上。到1865年4月时,南部邦联早已是山穷水尽,李将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可在战后的南方白人群体中,李将军却被神化成百战百胜的战神般的存在。该神话还强调,北方辜负了南方的善意,将黑人权利和军事管制等措施强加于南方,借以突出重建措施的不义性,这与德国刀刺在背的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您喜欢本文,或是对美国历史和政治感兴趣,请移步微信,关注“煮酒论美国”公众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