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从“术”的层面看八阿哥为什么会输得很惨

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观念,我们看待问题,往往喜欢从“道”和“术”的层面,分别进行探讨和研究。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八阿哥是夺嫡的失败者。

在剧中,无论八阿哥怎么和四阿哥胤禛竞争,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从“道”的层面来看,彼时清王朝经爱新觉罗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正处于国运昌盛的阶段。尤其是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经过励精图治,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整个帝国大厦的初步建造。接下来,是需像胤禛这样的实干家,接过康熙的接力棒,对整个帝国大厦完成最后的精装,从而为帝国大厦完全焕发出盛耀的光芒奠定基础。

一个国运正盛的王朝,自然不会轻易被类似于杨广那样的统治者所窃取,然后短时间内遭来覆国之危机。

八阿哥为达一己私利,向来不择手段地采取一些阴险、狠辣的阴谋,所以他和皇位失之交臂,并在最后走向自我覆灭,是大势所趋、天道使然。

如果从“术”的层面进行分析的话,我们更是能够看出来,看似心思缜密、城府极深的八阿哥,在为自己谋划夺嫡之路的过程中,总是百密一疏,功亏一篑,导致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胤禛前往江南负责办理筹款赈灾差事期间,江南最大的财富垄断集团的核心首脑——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一直和八爷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八阿哥一直在通过任伯安,不断对胤禛办差进行阻挠。

然而,当胤禛密令田文镜安排穷人到扬州大户家里搜罗粮食,任伯安等人第一时间向八爷党汇报了这个情况。八爷党对任伯安的下一步行动做出重要指示的信件,却在回寄扬州途中被年羹尧所截获。

这番失误,不仅导致任伯安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上级的指示,使得自己的工作越发被动,而且还导致那封记录有八爷党直接阻挠胤禛钦差工作的信件落到胤禛本人手中,他们在同胤禛的高层次博弈中,同样陷入了被动。

最后不得不吃了“哑巴亏”,任由胤禛从任伯安那边收缴了二百万两银子。

试想,八爷党既然已经看到胤禛在江南“磨刀霍霍”对准了自己的“钱袋子”,而且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为什么不提高警惕性,反而在最关键的信息传送环节出现了重大失误。

这就是典型的“办事不密而成害”,说明包括八阿哥在内的八爷党,谋事布局的水准和胤禛至少差了好几个段位。

二、康熙传位之夜,八阿哥在动身前去畅春园之前,早已迫不及待地披上了有皇权象征的金色斗篷。此刻的他,一方面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另一方面又自以为搞定了负责拱卫京师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便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今晚继承皇位是“万无一失”。

八阿哥的迷之自信,使得他在傲娇之余,却忘了给自己准备一个“PLAN B”,毕竟做任何事都有万一,更何况是要争夺可以号令一切的皇权。

只见八阿哥千算万算,却从来没有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万一皇位不是传给自己,而畅春园的局面自己又hold不住,该如何通知几十里地之外的成文运第一时间带人前来保驾。

哪怕在畅春园一直到丰台大营的沿途,准备几枝穿云箭也可以解决问题啊。

结果,当八阿哥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时候,九阿哥想离开畅春园去搬救兵但为时已晚。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十三阿哥,带着他自以为早已经搞定了的丰台大营士兵,接管了畅春园。他和他的八爷党集体哑火,连做困兽之斗的机会都没有,着实败得有点窝囊。

三、多年后,“打不死的小强”八阿哥卷土重来,耗费了更大心思,谋划了“八王议政”。这次他不仅彻底搞定了隆科多,又成功运作四位关外铁帽子亲王带来的卫兵控制了丰台大营,并且还说服四位铁帽子亲王跟自己一起,借着新政中的不当之处,“弹劾”雍正。

然而八阿哥却忘了当初十三阿哥是如何控制了畅春园,让他与皇位失之交臂。

只见八阿哥千防万防,却忘了防范对雍正至关重要、堪称“常务副皇帝”的十三阿哥。莫说弘昼透露十三阿哥去看病是信口胡说,就算十三阿哥当真病倒了,想要完全控制住在场局面,八阿哥理应第一时间找到十三阿哥的下落,并牢牢地控制住他,不能让他再发出任何号令。

结果八阿哥自以为控制了局面,便肆无忌惮地攻击雍正,宣泄心中的郁闷,却忘了被雍正赋予了近乎所有皇权的十三阿哥,一个人在外面把八阿哥进行的所有布局统统撕破了。

当十三阿哥再次如神兵天降,把八阿哥精心布局的一切给粉碎掉的时候,心情如坐过山车的八阿哥,不知会作何感想。

最后,我对八阿哥屡次失败的教训做一下总结,或许可以供大家做个参考:

1、无论多么有把握的方案,一定要有“PLAN B”,你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有。

2、越是重大的谋划,越容易在不被关注的人和事上面出乱子,所以一定不要忽略那些小角色、小事件,细节决定成败绝不是空话。

3、考虑问题一定要有“闭环思维”,那些没有确保一定能衔接上的环节,会成为最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