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恢复对中国贸易地位审查?真实原因不简单,中国要增强信心

最近美国参众两院反华又出幺蛾子,根据美国之音2月2日报道,本周二,1月31日,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新任主席、共和党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连同共和党众议员汤姆·蒂凡尼提出2023年版本的《中国贸易关系法案》(China Trade Relations Act of 2023),要求废除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以回应中国侵犯人权和种族灭绝行为。上周五,共和党又三名参议员也在参议院提出了同名法案。

史密斯众议员表示:“自从克林顿总统在1994年将与中国的贸易与人权脱钩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窃取美国的就业机会和知识产权,而没有为其侵犯人权行为付出任何代价。”

近期,美国还无理扣留了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进口铝制品,借口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新疆强迫劳动”。蒂凡尼众议员说:“是时候恢复国会对中国‘最惠国’贸易地位的年度审查了。”

这些话,虽然美国人说的理直气壮,但是我们中国网友一听,就是太扯了。种族灭绝、奴隶劳工,这些近代以来只出现在西方殖民者口中和行为中的行为,八辈子也安不到我们中国头上。但是很遗憾,美国人的强盗思维,你确实也拿他没办法。但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是,蒂凡尼众议员所说的那句,要恢复国会对中国‘最惠国’贸易地位的年度审查的提议。

“正常贸易关系”之前是被称为“最惠国”待遇的。在中国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为了跟中国做生意,是逐年审议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一直在国际社会炒作中国的人权问题,甚至将人权问题和最惠国地位挂钩,所以一度我们每年都有丧失贸易最惠国地位的可能。1994年,时任美国克林顿总统将中国的贸易地位与人权状况脱钩。当然现在有些美国学者或者亲西方的学者将其解读为,美西方企图通过让中国尽快融入国际社会的方式,也在思想理念、价值观上向美西方靠拢,听起来有点像意识形态渗透。1998年,美国立法将贸易最惠国待遇更名为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00年,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也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道路。

但是如果你觉得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是出于好心,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个时期,正是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全球的商品生产逐步形成跨国分工体系的时期,小到一根铅笔,大到一架飞机,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都被细细拆解成不同的环节和组件,分包给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厂商,通过跨国境的紧密协作,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地生产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球价值链。

毫无疑问,在2000年之前,美国是全球价值链绝对的主导者。那个时候美国想方设法,把全球产业链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营销、品牌等高价值内容留在美国本土,然后把非核心零部件生产、组装、运输等低价值内容转移到其他国家,再顺势占据其他国家市场,如此一来,虽然各方获利有多有少,但是毕竟美国赚大头,而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赚了钱以后,又能形成性相对良好的市场,其实是多赢的。所以美国所谓的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国家,其实就是为了他牢牢掌控的全球价值链找一个上下游的协作方而已。

美国近些年来一直把自己包装成全球化或者说世贸组织规则下的受害者的形象,这绝对是又当又立。真正的原因还是随着中国等其他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崛起,美国越来越觉得自己失去了对全球价值链的绝对掌控权,比如一台苹果手机,虽然在中国大陆组装生产,以前可能中国最终只能赚到苹果手机销售利润中的5%,剩下80%到95%都被美国拿走了,因为那时候,我们中国可能最多就能组装一下,出个劳动力,再好一点,生产个手机壳,顶天了,劳动和生产太低端,确实就赚不到什么钱,但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虽然手机的核心部件,比如处理器等还是美国公司自己生产,但中国已经开始可以生产一些非核心部件了,比如电池、扬声器、摄像头等等,于是,中国能从一部手机中赚到的利润就上升到了15% 。虽然美国还赚大头,但他明显已经坐不住了,到了2017年后,国际贸易格局又发生了让美国非常震惊的变化,就是中国替代美国成为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贸易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结构性的变化。因此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才开始高调跟中国打贸易战,不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要把中国从国际贸易产业链中挤出去。

且这个思路已经成为美国官方一直惯之的思路。如今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再次祭出上个世纪最惠国待遇的手段,期待利用贸易审查的方式继续给中国施压,跟中国脱钩,很明显就是一种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