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被世人所敬仰,而他的英雄事迹也源远流长。
黄继光牺牲后,他的遗体还在前线阵地,部队当即指示将其运回来。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王清珍的女护士主动请缨,冒险抢回黄继光的遗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王清珍晚年却遗憾叹息:“当年我漏掉了一件事……”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是怎样的?王清珍是如何抢回黄继光遗体的?最重要的是她所说的忘了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王清珍
志愿军女护士——王清珍
1936年5月,王清珍出生在湖北省汉口,随着武汉沦陷,她被父母带着去贵州咸宁县城定居。王清珍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在贵州度过的。
1949年12月,咸宁迎来解放,然而没想到的是之前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反动军官居然勾结旧政府官员、土匪等,发动武装叛乱,占领咸宁长达半年之久。直到1950年9月,解放军15军45师平息咸宁的匪乱后,咸宁才恢复往日的平津,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就在这个时候,美帝国主义出兵从仁川登陆,参与到朝鲜战争当中。一时间,战火烧到我国边境。10月,党中央和毛主席经过一番研究、商量后,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与此同时,王清珍被父亲王基庚拉着来到解放军第45师后勤部医院,说是要送她参军。部队领导看了看王清珍,摇头拒绝:“老乡不行啊,她太小了,过几年吧,过几年你们再过来,我一定收!”
王基庚一听领导的回答有些着急,他连忙说:“我闺女你们如果不带走的话,就要被恶霸抢走当小妾了!”部队领导闻听此言,当即决定留下王清珍,让她在后勤部医院当卫生员。
不久后,45师离开贵州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1年3月,15军横跨鸭绿江,出国作战。当时朝鲜的天气格外寒冷,战士们却只能穿着薄薄一层棉袄,靠着报效祖国的决心坚持行军。王清珍跟随大部队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翻山越岭,直接扑向第五次战役的伤员抢救工作。
在战地医院里,不管是中国军队还是朝鲜军队,只要有人受伤,王清珍等人就会第一时间冲过去救治,只为降低伤员的死亡率。担架队的队员们不停地将伤员运过来,王清珍和战友们则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护工作中,为伤员清洗、缝合、包扎伤口等等。
战斗向前延伸,战地医院也要跟随向前转移。这天晚上,医院的工作人员需要徒步涉水过一条河。医院领导考虑到王清珍年纪比较小,再加上是女同志,便决定让她骑马过河。
令人意外的是,王清珍坚决不同意,她说:“我不仅仅是一位女同志,还和大家一样是一位解放军战士,我不能搞特殊!”说完便挽起裤腿跟着班长朝河里走去。
河水格外刺骨,冻得王清珍打起了冷颤,一不小心滑倒在水里。幸好当时她身后还有一位男同志,他一把将王清珍提起来,这才避免王清珍被河水冲走。在大家的搀扶下,王清珍缓缓上岸,继续投入到战斗当中。
在救护工作中,王清珍的身上似乎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药用完了,她就从敌人的尸体上收集急救包使用;绷带不够了,她就捡敌人的照明弹降落伞撕成布条代替;药棉没有了,她就将棉花煮沸后使用……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1952年10月14日,随着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投入3个半营的兵力,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10月19日,志愿军第45师对被敌军占领的597.9高地实施战术反击,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6连担负沿西北侧向高地进攻的任务。当天晚上,第6连连长万福来指挥连队,激战了大半夜,6连的战士付出惨痛代价,但也相继占领了3个阵地。
10月19日凌晨,第6连打得只剩下十几个人。万福将剩下的战士分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然而非常可惜的是三个爆破小组都上阵了,全都没能幸免。
由于步谈机员需要负责通信联络,连长和指导员要负责指挥全连的行动,因此黄继光主动向第二营参谋长张广生请缨:“参谋长,你就让我上吧,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一定能炸掉它们!”
黄继光
第六连的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也说:“我们申请和黄继光一起上!”张广生见状十分感动,随即下令:“黄继光同志,我现在任命你为6班班长,就由你负责完成最后的爆破任务!”
万福也宣布:“吴三羊、肖登良,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再是通讯员,而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就由黄继光班长带你们两个去执行爆破任务,如果任务没有完成,我就亲自去炸掉它们!”
很快,黄继光就带着吴三羊和肖登良组成第四个爆破小组,他们三个交替掩护,利用坑道和敌人射击的间隙隐蔽,执行最后的爆破任务。当黄继光等人向零号高地前进的时候,第2营第5连6班的班长李炳洲也带着两个战士赶来了,被指导员冯玉庆派去攻打右翼的一个地堡,策应黄继光小组的行动。
黄继光等人在冯玉庆一行人的掩护下,成功炸掉零号阵地前沿的两个并列火力点。随着几声爆破声响,这两个火力点后方大坑中的敌军瞬间慌忙逃出来,进行反冲击。就在这个时候,吴三羊不幸中弹牺牲,肖登良的腿部也被击中。
面对这一不利情况,黄继光当即对冯玉庆说:“指导员,我必须要去爆破零号阵地敌军大地堡!”冯玉庆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好,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这60多米的运动过程中,黄继光被敌人的机枪压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但他还是随时关注着前方的情况,只要有机会就连投几枚手榴弹。接近地堡的时候,黄继光的左臂被敌军的子弹击中,他强忍疼痛,冒着敌人强有力的炮火接近地堡,幸好最后将这颗炸弹扔了出去。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枚炸弹爆炸后,只将敌军地堡的一个角给炸掉了,敌军的机枪打哑了,并没能消灭其中的敌军。万福本想冲上来帮黄继光,但此时地堡内敌人的机枪又开始射击。
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不及多想,此时他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堵住敌人,给我军创造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向前爬去,在敌人机枪眼侧面一跃而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击口。
黄继光用血肉之躯阻断了敌人的射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在黄继光用身体阻挡敌人射击的时候,冯玉庆和万福通过望远镜将这一幕看在眼中,他们都流下了眼泪。随即他们利用这一时机迅速对敌军发起冲击,最终消灭了残留的敌军,占领零号阵地。
早上6点30分左右,第6连和第134团第3营第8连在主峰会合。随着3颗信号弹的冉冉升起,597.9高地表面阵地被志愿军第45师全部夺回。战士们踏着黄继光等烈士鲜血染红的道路,将胜利的红旗插在主峰阵地上。
王清珍冒险抢回黄继光遗体,晚年回忆:当初漏掉一件事
当时在阵地上,敌我双方处于异常激烈的争夺阶段,双方在枪炮和硝烟中进行拉锯战。在这一情况下,想要将黄继光等烈士的遗体运回来,是非常困难的,王清珍等卫生员进行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在黄继光牺牲大约三四天后,王清珍等人瞅准战斗中的间隙机会,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敌人残破的碉堡,最终努力将黄继光的遗体从机枪射孔上移开,然后将其运到收容所坑道旁的小林子里,放在一棵松树下面。
朝鲜当时是非常寒冷的,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情况下,黄继光的遗体早已蒋英,看上去就像是一尊由大理石雕刻的塑像,而他还保持着当初用身体堵住枪眼的姿势。正是因为天气太过寒冷,黄继光的衣服紧紧粘在他身上无法脱下。
卫生员见状,含泪将黄继光脸上的血迹洗干净,然后用温水将血衣浸湿、浸软,这才将衣服脱离皮肤,再由王清珍用剪刀一块块剪下来。在给黄继光遗体穿新军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着的双手僵硬得怎么弄也弄不下来,怎么办呢?
王清珍和其他卫生员一起想办法,最后决定用毛巾热敷。经过三天的努力,黄继光的遗体软和了,四肢也能动了,他们这才给黄继光穿上新军装,然后装进从祖国运来的棺材里。
那些天,王清珍和战友们都被黄继光的英勇牺牲精神给鼓舞了,她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像黄继光那样的人。晚年王清珍遗憾地说:“如果能将黄继光烈士那身血衣保存下来就好了,这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当时王清珍负责护理野战医院3个病房的20多位重伤员,每天给他们打水、喂饭、洗绷带等等。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她却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王清珍为伤员喂饭
在这20多个重伤员中,有一个战士因嘴巴化脓无法咀嚼,她便将饭嚼烂,然后再一口口喂到伤员的嘴中。
这天晚上,前方又送来一批伤员,其中有一个叫曹中林的排长因腹部受伤,分给王清珍照顾。这天王清珍见曹中林满头大汗,脸上出现着急的神情,便断定他想要小便,便帮他解开裤子,然后递给他一个罐头盒。
然而曹中林怎么排也排不出来,看着他着急的模样,王清珍心想:如果不及时排尿的话,会导致膀胱破裂,如果发生尿中毒就危险了。那么她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时候,王清珍想起护士黄志清用嘴帮伤员排尿的事情。起初她还有些害羞,但见曹中林的脸色越来越红,她顾不了那么多,当即用嘴为曹中林排尿。脱险后的曹中林紧紧握住王清珍的双手,眼含热泪说:“你比我亲妹妹还要亲,是你救了我……”
1952年12月,王清珍被授予二等功;1953年年底,她又被选为15军英雄模范代表,光荣地出席志愿军第三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英雄模范战斗经验交流会。
王清珍晚年
1958年,部队动员女兵复员,王清珍主动带头响应部队政策,回到了父母身边,随后在东城医疗器械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196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时候,她出席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大会,受到朱德、周恩来、邓颖超等领导人的接见。
1965年,王清珍第二次入伍,回到昔日熟悉的岗位。1982年,王清珍退休,尽管退休,但她仍闲不住,开办了义务门诊。在20多年的时间里,她为军队和地方1.3万多名病人解除痛苦,得到病人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