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功封官,大臣都以为是雍齿功劳最大,最后一个人却坚决反对

刘邦在手下的谋士和大将的帮助下,终于夺得了天下。

刘邦当上皇帝不久,就开始论功行赏。当然,首先要封的就是那些功劳最大的人,所以刘邦一次就封赏了20多人,可是,那些剩下的大将们却不安分起来,都说自己的功劳大。

刘邦

这天,刘邦和留侯张良(张良这时被封为了留侯)在洛阳的南宫中谈话,突然看见远处有很多将领。只见他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好像在争吵。

刘邦就问张良:“那些人在干什么呢?鬼鬼祟祟的。”

张良想了想,说道:“陛下难道您不知道吗?这帮人聚集在一起,实际上是在商量如何谋反呢!”刘邦听后大惊,说道:“天下刚刚平定,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啊?”

张良用手指了指远处的那些将领,说:“这些人正在统计自己的功绩,算一算自己该得到多少封赏。可是,世上只有一个天下,这么多有功的人又怎么能封得过来的呢?

他们心中一方面害怕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封赏,另一方面又害怕陛下您记恨他们过去的错失而杀了他们,所以臣才说他们是在谋反啊!”刘邦听后忧心忡忡地问道:“事情已经这样了,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张良笑着说道:“陛下别急,我问您,如今您最痛恨的,而且大臣们都知道的人是谁?”

刘邦想了想,说:“这个嘛……应该是雍齿了。”

张良马上接过来说:“好!陛下,那就先封雍齿!”刘邦明白了张良的意思,会意地点了点头。于是,刘邦设下酒席,并封雍齿做了什方侯,同时还命令丞相和御史加快封赏的进程。张良这一招果然奏效,那些将领们纷纷表示了安心。

汉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通行“火耕水褥”的耕作方法。

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刘邦暗暗松了一口气。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那些将领之间又开始了争吵,这次是为了功臣的排列位次,将领们一起对刘邦说:“陛下,我们一致认为在所有人当中,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平阳侯曹参,想当初他攻城掠地,斩敌杀将,身上负有70多处伤,所以应该排在第一位。”

刘邦听后没有说话,而是等待其他人的意见。这时,关内侯鄂千秋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我朝功劳最大的并不是曹参。”

刘邦一听眼睛一亮,马上说道:“哦?那你的意思是……”

鄂千秋回答说:“陛下,臣也承认,曹参在战场上的确立了不少功,而且也的确为我大汉的建立出了不少力。可是,他的这些功劳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而真正为我大汉建立作出最大贡献的其实是萧何啊!”

话音刚落,那些将领们马上起来反对。刘邦脸色一沉,说道:“吵什么?这是朝廷,你们让他说下去。”

鄂千秋继续说:“想当初,我们与项羽对抗5年。皇上您的部队开始很弱,屡次被项羽打败,那时候很多人都背叛了您。可是萧何呢?陛下虽然失去了山东,但是他却一直给您输送粮食,而且还替您保住了关中这个大后方,这些事,恐怕100个曹参也做不到吧!我相信,如果单单依靠那些猛将的话,陛下是得不到这天下的,因此,我坚持认为,应该立萧何为第一位,曹参为第二位。”

鄂千秋的一番话说得刘邦心花怒放,其实他心里也想把萧何列为第一。可是由于萧何一直是在后方为汉军补给,没有特别明显的、惹眼的功绩,所以刘邦也就没说出口。眼下,既然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刘邦自然是马上同意了。

于是,刘邦就把萧何列为了第一,而且特别批准他可以佩剑、穿鞋在大殿上行走。至于鄂千秋,刘邦也不忘封赏,说道:“我早就听人说过,举荐贤者的人也应该得到很高的赏赐。萧何虽然功劳很高,可是如果没有你的推荐,恐怕就不会那么明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