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何分辨女性是汉族还是满族?看这个地方就行,满族女性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信仰。在清朝满族女人与汉族女人的区别,说大了是民族的不同,说小了连耳洞都各有特色。前几年《甄嬛传》大火了一把,口碑极佳,可却忽视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古代满族女子独特的耳洞。在历史上,真正的满族女子都会在耳朵上扎上六个耳洞。

在现代人眼里,扎六个耳洞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可这就是清朝满族人的风格,是他们的一种习俗。只要满族家中有小女孩出生,家里人就会往她们耳朵上打六个耳洞,就是所谓的穿三孔,戴三钳。钳即是耳环的意思。

在打耳洞一事上,满族女人都是统一的,而在戴耳环方面,则并没有固定讲究。富贵家的小姐,以金银翠玉等饰品作耳环;贫苦家的孩子,以铜圈来做耳环,样式众多,选择多样。对于这种习惯,满族女子们沿袭传统,遵守传统。

这不仅是种风俗习惯,还更代表一种规定和制度。毕竟,满族女子的一耳三钳,是满族女性的象征。旁人可根据这一特殊印记,判断对方是否是满族人。之所以要区分种族,原因在于清朝满族和汉族的地位差异。如果有六个耳洞,那么就是尊贵的满族人,一下子和寻常百姓划分了界限。

当时,满族上到皇后贵妃,下到百姓平民,人人都必须遵从打耳洞的习惯。皇上在选妃之前,宫中的工作人员还会专门看女孩耳朵上的耳洞。一般而言,妃子都来自满族家庭,若是女孩耳朵上没有足够的耳洞,那么她们不仅会被取消选秀资格,还可能遭到惩罚。

根据历史记载,在乾隆年间,满族贵妃也有一耳饰5钳。这种习俗,从清朝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初期,在东北满族聚居的地方,仍可见一些老年妇女耳朵上戴三钳的现象,有的竟因耳垂太小,强行扎下三个孔,导致耳垂豁开的后果。

在网上许多清朝妃子的画像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她们的耳朵上都有这一满族女子象征。这些画像描绘了真实清朝满族人的样子。另外,与汉族女子相比,满族女子在清朝时期地位颇高,为了区别汉族女子,她们对于这一制度并没有什么抵触。汉族女子多为一耳一坠,样式简单。

满族男性与女性扎耳朵不太一样。男婴扎耳孔的并不多见,为了避免早夭,也有扎一孔戴一个钳的人。

然而,扎耳洞的细节,在如今电视剧上却经常为人遗忘。想必如果没有这篇科普文,大家也很少听说过这档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