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央首长告诉李云:毛岸英的事保密期已过,可以说出来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革命路漫漫,在这场充满了血与泪的征途中,有太多的革命者身先士卒,付出一切。

2010年,有记者曾去采访过一位前中共特科情报员,她叫李云,曾在中共特科以情报员的身份秘密执行了许多任务。

晚年的李云

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得以功成身退,而那些她执行过的绝密任务,都随之沉没在了时间海洋中,无人知晓。

直到有记者前来采访,她才说道:“要不是1988年,有位中央首长告诉我,当年毛岸英那件事的保密期已经过去了,我大概就要将这些秘密烂在肚子里,带着去见马克思了。

“当年毛岸英那件事”到底指的是什么?这位老人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让我们一起把时针拨回八十年前,看看这位叫李云的老人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一、革命的种子

1915年的中国,可以说是千疮百孔,那时候是民国初期,正处在战乱中,国家统治极为混乱,当时的掌权者袁世凯还试图复辟帝制,掀起了一大股风波。

袁世凯出卖中国利益

内部混乱,外部也危机四伏,西方列强在我国设立租界,大肆侵占我国领地,日本还趁火打劫,向我国提出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企图灭亡中国。

李云就是在1915年,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出生于上海。

明国初期的上海,民生多艰,李云一家也不例外。

李云的父亲出自书香世家,写得一手好字,家中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但这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并没有什么用。

父亲只能去衣服店做活计,以换取微薄的薪水补贴家用。

但即便如此,父亲也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学,父亲不顾家里的反对,将李云送到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第一小学。

绍兴旅沪同乡会是当时上海最具有影响力的同乡组织之一,同乡会的成员有不少都是经商之人。

李云

他们共同出资,开设了这个小学。

在当时来说,这所小学教育实力是非常雄厚的。

不仅如此,同乡会的成员很多都是革命人士,学校里的老师也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这样的环境之下,小小的李云早就受到了革命的熏陶。

1929年时,李云刚刚上六年级,但此时的她已经是一名共青团员了,列强的侵略和国人所受到的侮辱,都在她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刻骨的印象。

租界里的中国人常常受到侮辱,就连外滩公园门口,都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耻辱。

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李云,已经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繁华的上海

小学毕业之后,李云进入了闸北丝厂总工会做青工工作,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人却很机灵。

在工作后没多久,李云就参加了丝厂总工会的“党员学习班”,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闸北丝厂工作期间,李云还参加过一场“飞行集会”,她当时负责将党内资料传递出去,就将资料绑在了自己腰上,等到了地方,就把资料秘密传递给隐藏在人群中的同志。

为了防止被追踪,李云在传递完资料后,就把提前准备好的传单散发出去,然后其他同志们一起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撒完传单大家又如鸟兽般散去,饶是警察来了也抓不住人。

回忆起年轻时的这段经历,李云说:“当时在上海总工会学习时,领导告诉我们,身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三个底线,一是严格保守党的秘密,二是时刻坚定自己的立场,三是无论如何都要坚决服从党的分配。

革命时期的李云

这一信念也始终贯穿在李云的革命生涯中,并将其作为终其一生所坚守的准则。

尤其是在进入中央特科之后,李云执行过许多秘密任务,这些任务在当时都是绝密,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慢慢解禁,得以让世人所知。

让我们看到这位传奇女性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

二、秘密特工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会议重新改组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联俄、联共、扶助贫农”等重大政策,并且达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在国共双方的配合下,北伐战争迅速打响,并且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但好景不长,1925年,随着孙中山先生的病逝,国民党内部人员重新洗牌,右翼势力迅速占据高点。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蒋介石联手汪精卫,将当时的国民政府胡汉民与国民政府军事部长许崇智排挤出权力中心,再加上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廖仲恺被刺杀,蒋介石便彻底没了阻碍,登上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宝座。

在蒋介石把控国民党后,风向标就彻底变了,他开始竭力打击共产党一派的人员以及革命势力,国共合作就这样分崩离析。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开始在全社会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对所有共产党派的人赶尽杀绝。

不仅如此,还联合各地军阀与反动分子一同对共产主义人士进行打压与屠杀。

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当时我党并没有料到蒋介石会公然背弃与我党的合作,不仅将孙中山先生的心血毁于一旦,还造成了我党极大的损失。

蒋介石

由于当时组织上还没有完整的情报体系,因此很多消息都无法及时传达,不少革命者都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害。

还有一些革命者由于消息传达不及时,而没能顺利转移,最终都牺牲在了反动派的屠杀之下。

这场政变使我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事件发生后,党中央领导人痛定思痛,吸取此事的教训。

为了能够及时获取敌人的情报消息,同时使消息能够更加隐秘、快速地传递出去,党中央决定要在党内建立一个组织严密的情报机构,以及完善的情报传输网络,以便于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敌方动向。

于是,周总理牵头成立了“中央特科”,总部就设立在上海。

中央特科

机构成立之后,急需要挑选人员了。

由于中央特科主要负责情报工作,大多数人员都要长期潜伏在一线,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且危险性极高。

因此,中央特科在挑选人员时,首要条件就是高度缜密的思维、极高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定的革命意志。

1932年,年仅17岁的李云已经是一位“老革命”了,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她顺利入选,成为中央特科的新成员。

进入中央特科没多久,李云就接到上级命令,要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寻找一对兄弟俩。

毛氏兄弟

这两兄弟就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只不过当时为了安全起见,并没有告诉李云他们,这两个孩子的真实身份,只说是烈士遗孤,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回他们。

那么毛家这两兄弟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在上海的街头呢?这背后是否有什么隐情?

三、毛家两兄弟失踪

1930年,在周总理的提议之下,由董健吾以牧师身份出面,联合中国革命互济会共同创办了“大同幼稚园”,取世界大同之意,希望共产主义的光芒能够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大同幼稚园主要收留一些烈士遗孤,以及为了革命四处奔忙,没空照料孩子的革命人士的子女。

同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不幸被捕,最终英勇就义,留下了三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就是8岁的毛岸英、6岁的毛岸青和3岁的毛岸龙。

毛氏兄弟和杨开慧

彼时的湖南,正处于国共斗争的最前线,这三个孩子作为毛泽东的骨血,继续留在这里会产生很多危险。

为了保护这三个孩子,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向上级请示,希望能够带着这三个孩子离开湖南,带到上海进行照顾,同时向杨开慧尚在湖南的家人写了一封信告知此事。

经过同意后,毛泽民带着这三个孩子,从湖南一路辗转来到上海,将他们安顿在了大同幼稚园中。

三兄弟就在这里暂时住了下来,这里的保育员都是党内干部的家属,有他们来照料这些孩子,大家也放心。

大同幼稚园旧址

但好景不长,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年幼的毛岸龙就突然身患重疾,保育员赶忙将他送往医院,但最终还是因病情太过凶险,抢救无效而死亡。

谁也没曾想到,这才只是一个开始,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不断地传来。

1931年4月,顾顺章在汉口被逮捕,他是中央特科的核心人物之一,掌握着许多我党地下工作的机密。

在被捕后,顾顺章随即叛变,向国民党反动派透露了许多机密,这直接导致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就连大同幼稚园也没能幸免于难。

顾顺章

为了保护这些孩子,组织上对大同幼稚园的孩子进行了紧急转移。

所有的孩子都被分别送入革命党人士家中照顾,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则被转移到了黄慧光家中。

黄慧光是董健吾的前妻,但两人依旧保持着革命友谊。

董健吾将毛家两兄弟送到黄慧光家中,也是考虑到毛家两兄弟在这里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自己也是时常前来看望,以防出意外。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董健吾并没有告诉黄慧光这两兄弟是毛泽东的孩子,只说是战友遗孤,让她妥善照顾。

一开始,黄慧光对两个孩子还是照顾有加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董健吾由于工作原因离开了上海,黄慧光一个人要照顾家中六个孩子,压力极大。

董健吾

在那个年代,想要生存就已经实属不易了,更别提一个女人还要带着六个孩子生活,每月的生活费都捉襟见肘。

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下,黄慧光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还要照顾战友的孩子,日子过得很苦。

在1935年10月的一个深夜,毛岸青和毛岸英趁着黄慧光熟睡的时候,偷偷从家里溜了出来,消失在了上海街头。

四、执行任务

毛家两兄弟失踪后,黄慧光一下就慌了神,这虽然不是自己亲生孩子,但毕竟是受人之托,如今孩子丢了,她也心急如焚,便立马告知远在外地的董健吾此事,让他想想办法。

黄慧光

董健吾知道孩子丢了之后,预感到了大事不妙,别人不知道这两个孩子是谁,但他是知道的。

毛主席此时已经成为了红军的核心领导人,毛岸青和毛岸英作为他的孩子,一旦被国民党反动派获悉他们的下落,必然会遭遇不测。

当务之急,是立即找到毛家两兄弟的下落。

但茫茫人海,该怎么找呢?

此时不能大张旗鼓,尤其不能让潜藏在暗处的敌方奸细知晓他们在找人。

思虑再三后,董健吾找到周总理,与他商量希望由中央特科负责这件事,让情报员们暗地里寻找毛家两兄弟。

周恩来

得到了周总理的同意后,董健吾立刻组织中央特科情报人员进行紧急寻人任务。

当时刚结束完一项重要任务的李云也收到了通知,此时李云虽然刚刚二十岁,但也执行过多次任务,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了。

接到命令后,李云立刻赶回了上海与大家汇合。

组织上让他们寻找两个男孩,大的13岁,小的11岁,两人是从湖南来的亲兄弟,姓毛,是烈士遗孤,不慎走失,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回他们。

由于当时李云他们并不知道这两兄弟长什么样子,只有一幅画像,而且上海的社会环境鱼龙混杂,他们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寻找。

要在茫茫人海中找两个不起眼的小孩,简直难如登天。

上海街头

情报人员们在最开始分析了所有他们可能出现的地方。

两兄弟年纪小,身上又没有钱,穿衣吃饭都是问题,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劳动力聚集的地方。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找遍了上海的戏班子、码头、还有雇佣童工的工厂,甚至连福利院都找过了,但依旧没有发现两兄弟的身影。

李云又提出,两个孩子年龄不大,又瘦瘦小小的,市中心流浪汉不少,他们在这里可能抢不到吃的,还会受欺负,会不会去了上海郊区那一带呢?

这一想法得到了行动负责人的肯定,经过商量后,给每个人划分了一块地方,负责人特别强调:“每个人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都要仔细寻找,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到。

李云刚好被分到郊区的一处地方,她便乔装打扮成一个叫花子,混迹到流浪汉的队伍里,在郊区专门发放救济食物的寺庙附近寻找。

但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李云依旧没有找到两兄弟的影子。

正当她准备换个地方寻找时,却突然看到城隍庙的外面,有一大一小面容相仿的两个男孩,在路边乞讨。

本着不错过的原则,李云上前询问这两兄弟,但两人可能是流浪时间较长,对陌生人怀有很强的戒备心,始终一言不发。

上海街头的小乞丐

但李云越看这两人,越觉得与画像上极为相似,于是她试探着问道:“你们是不是姓毛,从湖南来的?

听见这句话,两个小孩突然抬起头瞪大眼睛看着她,李云心想:“没错了,就是他们。

为了让两个孩子更加信任自己,李云告诉他们:“我是你们父母的同事,你俩跑丢了,大家都很着急,一直在找你们。

怕两个孩子不信,李云还搬出了董健吾,“董健吾叔叔你们认识吗?就是那个头发黑黑的、眉毛浓浓的叔叔,是他让我来找你们的。

毛岸英和毛岸青

听见这个名字,两个孩子终于逐渐放下了戒心。

李云看着他们衣衫褴褛,也知道这半年的时间,兄弟俩吃尽了苦头,赶忙带着他们往回赶,路上还给两兄弟买了桂花糕,让他们先填填肚子。

李云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中央特科在上海的驻地后,立刻通知同事们人找到了,还给董健吾发了电报,告诉他孩子带回来了。

收到消息的董健吾连夜赶回上海,见到两人后,立刻认出来他们,确定这两人就是毛岸青和毛岸英,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后来,出于当时国内政治环境不稳定,为了两兄弟的安全考虑,董健吾通过张学良的关系,将毛家两兄弟送去了苏联学习。

董健吾

事后,参与此次行动的人全部都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中央特科的领导也三令五申,此事一定要守口如瓶,绝对不能流传出去。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李云在报纸上看见了毛主席和毛岸青、毛岸英的合影,才知道,原来当年那两个小孩,竟然是毛主席的儿子。

但这件事她一直埋藏在心里,从没向任何人透露过。

1988年,已经73岁的李云退休在家,有一位中央特科的老领导前来看望她。

闲谈间聊起这件事,老领导说到:“当年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的那件事保密期已经过了,现在可以说出来了。

李云老人

李云呵呵一笑,说道:“我都打算带着这些秘密去见马克思了。

后来,当李云的孩子们得知她曾救过毛主席的孩子时,也极其震惊。

这件事在随后也渐渐流传开来,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还特意来看望过李云,向她慰问并表达感谢。

2013年,李云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3岁。

回顾起这位老人传奇的一生,她在国家危难时捧起火种,以血肉之躯为新中国的建设燃烧自我,在暮年时得见中国浴火重生,想来也了无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