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的职场权谋:罗贯被杖杀、强项令及其他

通鉴的职场权谋:罗贯被杖杀、强项令及其他


在《资治通鉴》上看到一位耿直的县令罗贯被杀,深为惋惜。

罗贯忠耿被杀

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河南县令罗贯原为礼部员外郎,性格强直,为郭崇韬推荐任河南县令,为政不避权豪,拒绝宦官请托,为宦官所恨。河南尹张全义也以罗贯刚直不阿,忌恶之。张全义曾遣婢至皇后处诬告罗贯恶事,皇后与宦官共毁罗贯。唐庄宗李存勖怒罗贯而未发其罪。后来庄宗到洛阳西南寿安看坤陵上役者,所经之途,道路泥泞,桥梁多坏。庄宗问此地为谁辖治之所,随从宦官说此地由河南县令罗贯主政。庄宗怒,令捕罗贯下狱;狱吏殴打罗贯,致使体无完肤。八月癸未,又下诏处斩罗贯。郭崇韬上谏庄宗说:“罗贯失修道桥,按刑法不当至死。”庄宗说:“太后灵驾即将由此经过,天子又朝夕往来于河南,县令罗贯却不修道桥。你竟说他无罪,你定是他同党。”郭崇韬说:“你是万乘之君,怒杀一县令,会使天下人说你用法不平。”庄宗说:“既然你爱护罗贯,就由你断处此案。”唐庄宗拂衣回宫,郭崇韬随之入宫,继续上奏论此案处断之理。庄宗闭殿门,郭崇韬不得入。罗贯终被杖杀。

《资治通鉴·后唐纪2》

【原文】八月,癸未,杖杀河南令罗贯。初,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诏杀之。崇韬谏曰:“贯坐桥道不修,法不至死。”帝怒曰:“太后灵驾将发,天子朝夕往来,桥道不修,卿言无罪,是党也!”崇韬曰:“陛下以万乘之尊,怒一县令,使天下谓陛下用法不平,臣之罪也。”帝曰:“既公所爱,任公裁之。”拂衣起入宫,崇韬随之,论奏不已;帝自阖殿门,崇韬不得入。贯竟死,暴尸府门,远近冤之。

罗贯被杀,一是其为人太正直,得罪人太多;二是他处处向郭崇韬汇报,罗贯的对国忠诚则易让人曲解为对郭崇韬忠诚,有结党之嫌;三是郭崇韬有威权震主之嫌,李存勖想借鸡骇猴,打击郭崇韬,因此郭崇韬越求情,罗贯则越成必死之局。职场教训:除非权出副职,正职被架空,否则,职场上远离副职,凡是副职对你示好示惠拉拢你,正职都会心存芥蒂,都会被正职惦记。

正直忠诚受冤历史有很多。

卢植功未受赏反成囚

卢植率军接连打败黄巾军张角,把他围困在广宗城,眼看就要攻下时汉灵帝派宦官左丰去视察,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不肯,于是左丰回到洛阳灵帝说:“广宗城的贼寇很容易就能攻破,卢植却让军队在营里休息,等待上天诛杀张角”

灵帝听后勃然大怒,派人用囚车将卢植押回洛阳,仅仅是免除了他的死刑。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原文】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势,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司马光认为君明臣直,因此才有“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君明会包容臣下之直,君暗则臣直受曲。

太宗怀鹞

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正将它置于臂膀上逗玩时,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立刻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徵上奏朝政大事,时间拖得很长,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足见太宗对直臣的敬畏与宽容。

唐人刘悚《隋唐嘉话》

【原文】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强项令

相同的有东汉时期不畏权贵的强项令董宣严格执法,格杀公主家奴,并且宁死不向公主谢罪,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 流传至今。秉公执法的精神。

《后汉书·酷吏列传》: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从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主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困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董宣如果生在后唐李存勖时,估计也活不成,历史告诉我们,对正直人的态度,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向上向下趋势。

李存勖励精图治创立了后唐,但随后任人唯亲,短短三年,他就在背叛中被杀,让人为之扼腕;相反太宗和光武兢兢业业则国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