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林彪老家的副县长刘积群找林彪帮忙买汽车,后来呢

前言

50年代,黄冈县副县长刘积群找林彪帮忙买汽车,期间,遭遇了种种曲折。后来,在林彪的威望和关怀下,黄冈县成立了一支汽车队。据说,这是湖北成立的第一支县级汽车队。

刘积群给林彪写信

刘积群,辽宁大连市人。日本投降后,他参加了革命。1949年,他随着第四野战军南下。不久,他被中共党组织分配到黄冈县人民政府工作,从科长,一路升至副县长。

1958年夏天,中央有关部门在北京举行“全国手工业产品展览”,并通知各省、市、县组织有关人员赴京参观。黄冈县接到上级通知后,决定由副县长刘积群带人去北京。

在参观期间,刘积群遇到了黄冈地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李建安。李建安,河北人,属于南下干部,刚从广济县调过来。

李建安问刘积群:“你们县在中央及各部委有重要负责人吗?”刘积群说:“有。”

李建安又问:“哪个?”刘积群说:“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

图 | 林彪

李建安提醒刘积群,让他抓住这次来京的机会,找林彪支持一下家乡的经济建设。凭着林彪的声誉和地位,搞点机械、物资肯定不成问题。

这种事情,刘积群以前没有干过,他说,林彪地位太高,怎么能见得到?李建安告诉他,事在人为。

刘积群正想着该怎么办时,碰到了物资采购员何光南。他旋即将李建安的意见对何光南讲了一遍,让他也一起想办法。这个何光南脑袋瓜机灵,对北京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他分析说,林彪刚当上副主席,正在兴头上,这个时候去找他,很有希望。正好他手里有一张县政府的空白介绍信,可以写张介绍信去国防部试一试。

刘积群觉得方法不错,同意第2天去国防部。当晚,刘积群和随身工作人员陈扶生说,你的字写得好,介绍信就由你来写。陈扶生爽快地答应了。不久,信写好了:

林副主席:

兹介绍副县长刘积群、干部何光南二人前来向您汇报家乡的形势和工作,请予接待。

此致敬礼!

黄冈县人民政府

接着,当陈扶生要写信封时,何光南马上制止说,要商量一下。原本是要写“国防部转林副主席”,经何光南分析说,必须写“林副主席亲收”,不然,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会将这封信按照一般群众来信处理。

坐在一旁的刘积群认为何光南说得很有道理,对陈扶生说,写“亲收”可靠些。

刘积群接到了林彪秘书的电话指示

第2天,刘积群和何光南带着信来到了国防部门口。何光南将介绍信递给了站岗的哨兵,并向哨兵介绍刘积群说:“这是我们县的刘县长。”哨兵看过介绍信,请他们到里面的接待室,说有专门的人会谈。

接待二人的是一名校级军官。对方简明扼要地说,林副主席不在国防部,二位完全没有必要进去了。刘积群想着来趟北京不容易,就想让这位军官帮忙转达信件,可这位军官表示他也无法见到林彪。

从国防部出来后,刘积群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能理解这位接待军官的行为。毕竟,国防部是重要军事机关,会严格把控非工作人员出入。一来减轻领导的负担,二来保证领导人的安全。这都是他们的职责。

回到住处后,刘积群有些不甘心。这时,“智囊军师”何光南建议说,林副主席不是国务院的副总理吗?我们再去一趟国务院,或许到那有点儿希望。

刘积群一想,觉得此法可行,两人就朝着新华门的方向走去。到了地方后,站岗的哨兵告诉他们,正门不能进,要走侧门或后面进。

到了中南海的侧门,二人向哨兵作了自我介绍。哨兵听说是来自林彪家乡的,而且有一名副县长,先看了介绍信,然后一想:“这两个从湖南来到北京找林副主席,一定要重要的事情。”

于是,哨兵拿起话筒,向国务院办公厅的一位张副主任作了报告。一会儿,张副主任出来了,把二人引到了办公厅接待室。

张副主任说,林彪长期在上海养病,刚回到北京,你们可真是凑巧。刘积群笑了笑。张副主任问他们是否现在就想见林彪?刘积群说,如果林彪有时间,那就可以。

张副主任说,林彪正在开会,有事儿可以先跟他的秘书谈。说完,张副主任走向电话室,顺利地接通了林彪秘书小关的电话。

张副主任向秘书小关说明情况后,小关回复,林副主席刚回北京,事情太多,加上又在开会,抽不出时间见这位副县长。话落,小关想了一下,对张副主任说,请那个副县长来讲几句。

刘积群接到电话后,小关告诉他,林彪这段时间忙得很,问他能否在这里等待10天。刘积群如实说,自己已经来北京好多天了,家中也有事情需要处理,恐怕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实际上,小关心里早就跟明镜儿似的,知道刘积群要见林彪,极有可能是要物资的。

接着,小关说,刘积群有什么事情,可以与他说,他转告林彪。林彪的指示,他则告诉张副主任。讲到这里,小关又请张副主任讲话。

大约一个小时,张副主任挂掉了电话。他对刘积群说,小关说了,你们有什么事情,直接到国防部谈。他已经给国防部打了电话,将林副主席的意见转告到他们那边。

刘积群一听说要到国防部去谈,他马上想起了昨天在国防部的场景。连忙表示,他们会接待我们吗?张副主任说,已经打过招呼了,放心吧。

事情办到了这一步,刘积群的心里就很满足了。他觉得,直接和林彪的秘书通了电话,那就是等于找到了林彪,那么,搞物资的事情就是时间问题了。

刘积群向总后勤部要汽车

就这样,二人又来到了国防部。上次站岗的哨兵换了,他们先向哨兵说明了来意。哨兵说已经接到了办公厅的指示:林彪家乡的两名客人来了,请准允他们进入。

图 | 林彪

到了接待室后,也是一位姓张的副主任接待了他们。这位张副主任长得很壮实,态度也很是和善。

他看过刘积群的介绍信后,问,你们有些什么要求?刘积群说,他们县城处在鄂东,平原、丘陵、山区都有,目前,县城里急缺汽车、采油机、拖拉机之类的机械。要是国防部有这些东西,请看在林副主席的面子上,支援我们一些。

张副主任听后,马上让人取了一支笔和几张纸,对张积群说,你们需要些什么物资,请写在这上面。

刘积群马上写了所需的物资。

随后,张副主任拿着清单和另一位国防部的负责人商量,然后对刘积群说,其他的物资不好办,就给你们县里15辆搞运输的卡车吧。我给你们写个公函到总后勤部去批。

在当时,汽车是非常紧张的物资。刘积群和何光南听说一次解决这么多汽车,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他们激动地合不拢嘴,连连说,可以可以。

于是,张副主任提笔,给解放军总后勤部写了一份公函。内容大致的意思是,湖北黄冈县因缺汽车,请予帮助解决15辆。

张副主任写好后,将信封好,然后交给了刘积群,强调说,你们拿着这份函件到总后勤部一趟,给什么车,价格多少,在什么地方提车,都有总后勤决定。

刘积群接过公函,十分感激地说,谢谢领导对黄冈的关心和支持。

刘积群来一趟北京带回10辆大卡车和1台柴油发电机

回到住处休息了一会,刘积群和何光南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又乘车到总后勤部办汽车审批手续了。

见到总后勤部办公厅的负责人后,他们将公函递了过去。负责人看过公函,自言自语地说,过去还没有这样的怪事,一个县里怎么到总后勤部来要汽车呢?

何光南见这位负责人对他们有怀疑,便将前因后果对之说了一遍。这位负责人为了万无一失,又给国防部办公厅的张副主任打了电话,核实了一番。确认无误后,负责人拿着公函去请示总后勤部的领导了。

当时,部队的汽车也不是很充足。一次性调15辆汽车出来。不论对哪支部队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不过,毕竟是林彪家乡要车,总后勤部又不得不给。

总后勤部有关部门的几名领导经过研究,考虑到部队汽车太紧张,决定将指标减少5辆,只卖10辆给黄冈县,每辆的价格是4000元。

接着,总后办公厅副主任对刘积群说,黄冈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一个县,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出了陈潭秋、林副主席、张浩(即林育英)、林育南著名革命者,还有李四光这样著名的科学家。

图 | 陈潭秋

作为部队,应该支持黄冈县的建设,但你们也要知道,目前部队的汽车也很紧张,确实发不出15辆,请你们谅解。

这位副主任的话说得很好,刘积群、何光南不断地点头表示理解。

二人拿到了总后勤部的批件后,心里想着,指标虽然被扣减了一些,但问题还是解决了,更何况每辆车的价格只需4000元,实际上是小卖大送了。

就在何光南再到总后勤部办理到广东提汽车的手续时,总后勤机关的一位负责人说,你们来自林副主席的家乡,很有代表性。我们想请你为机关的干部作一场介绍你们县形势的报告,行不行?

何光南表示,自己的水平低,给部队作报告,岂不是班门弄斧?

总后机关的负责人说,意义大于报告,要他不必担心。何光南还是不敢答应,他说,我怕讲不好,给林副主席丢了脸。

听到这话,对方有点不高兴了。随后,甩下一句,你作一下准备,下午就讲。不然,你提车的手续就办不成。何光南见此情景,也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他的水平虽然不高,但搞采购却练就了一副好口才。他上台后,既不讲理论,也不谈大道理。只讲林彪青少年在家乡和武汉从事反帝反封建活动的故事。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场报告收获了台下军官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说:“林副主席家乡的采购员也有水平。”

何光南讲完后,总后勤部的一位领导告诉他,为了支援林副主席家乡的建设,总后决定赠送一台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给黄冈县。

图 | 林彪家乡旧照

从总后勤部出来后,何光南一回到住处,便和刘积群说了此事。刘积群听后,哈哈大笑道:“一场报告换得了一台柴油发动机,还是划得来!”

这时,全国手工业品展览还没有结束,各地到京的人也没有离开,林彪一次给老家搞了10辆汽车的消息迅速传开了。

刘积群带回的8辆汽车成立了一支汽车队

1个月之后,黄冈县人民政府在广东提到了汽车。汽车开到武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湖南省和武汉市不少单位羡慕这10辆汽车,要求黄冈县卖1至2辆给他们。

黄冈县有关部门考虑买车的时候,借了4万元钱,经过请示县人民政府同意,以2万元一辆的价格卖了2辆给武汉市。

那个时候,国产汽车还很少。从广东提回来的这8辆汽车,有2辆是美国的卡车,6辆是苏联的车。美国车是解放战争期间,从国民党部队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苏联车是苏军撤离东北时,留给中央军队的。

图 | 国民党的美国汽车

这8辆车的年代虽然有些长,因为用得不多,保养较好,成色还算比较新。

50年代,黄冈县的交通运输不发达,汽车也很少。县里一下子增加了8辆汽车,干部和群众都十分欢喜。

汽车开进黄州城时,县交通部门在胜利街举行了较大的欢迎仪式,还放了许多鞭炮庆祝。县人民政府的大小官员都参加了欢迎仪式。仪式一结束,8辆汽车又开往林彪家乡回龙山

那个时候,林家大湾还没有公路,汽车只能开到离林家大湾1.5公里地的汤铺岭。第2天,黄冈县人民政府还给在北京的林彪写了一封“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林彪是否收到,不得而知。

有了8辆汽车,黄冈县便成立了一支汽车队。自此,黄冈的公路汽车客运、货运事业逐步开展起来。1960年,全国的交通部门开展体制改革,湖北省交通厅乘此机会成立了一个汽车运输公司

省里的汽车数量不够,就把林彪给老家买的8辆汽车调走了。

林彪为老家买的这批汽车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黄冈的经济建设还是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山区老百姓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汽车快速转运到团风长江码头,然后运送到武汉,上海。

文章来源:

《天笑 林彪引出的故事》,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