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是新中国成立25周年,10月1日当天,天安门广场将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国庆的前天,即9月29日,中央决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招待到会人员。
负责拟订国宴名单的周恩来总理,经过一番思考后,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名字——屈武,经仔细斟酌将屈武列入了国宴人员的补充名单。
这份名单呈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看到‘“屈武”二字,简单批复了一个字:可。
就这样,屈武得以从监狱走出,直赴国宴,从而结束了6年的牢狱生涯。
那么,屈武是谁?为什么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如此重视呢?
屈武
爱国青年,血溅总统府
1898年,屈武出生在陕西渭南的贫困百姓家庭。屈武的身世十分凄惨,在他4岁时,他的父母便相继去世,只能跟在祖母身边长大。
屈武的舅舅有出息,考中了清末的进士,在河北当了一个小官。舅舅很疼爱这个侄儿,自掏腰包供屈武读书。遗憾的是,在屈武10岁那年,舅舅也因病去世了,他只好回家务农,同时寻找着前进的方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屈武也加入了反帝反封建游行的队伍,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他认为,干革命不能靠好狠斗勇,必须通过知识武装自己,改变国家的命运。
于是在1914年,他徒步200多里,前往华山书院求学。可屈武身无分文,交不起学费,一度被拒之门外。后来,院长被他的诚心打动,免收学费,终于让他有了求学的机会。三年之后,他从华山书院毕业,顺利考入陕西成德中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消息传到陕西后,身怀报国之心的屈武立刻行动起来,带领学生们罢课游行,同时秘密组织起十人救国团。
1919年6月,屈武以陕西青年领袖的身份,带领陕西学生前往北京,和全国500多名学生一起站在新华门前,组织北洋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外证国权,内惩国贼。
大总统徐世昌迫于压力,接见了屈武等学生代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道:“你们年龄还小,没有政治经验,容易被人利用,还是回去上学去吧!”
徐世昌的推诿激怒了屈武,正如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演的那样,他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嘶吼道:“今天丢山东,明天丢华北,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就亡了!如果政府不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以死抗争!”说罢,屈武就一头撞在墙壁上,顷刻间血流如注。
这便是影响力巨大的“血溅总统府”事件,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只好放弃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一个月后,屈武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一次学生大会,并得到了和孙中山见面的机会。得知他是“血溅总统府”的青年英雄时,孙中山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这般青年身上!”
蒋经国
与蒋经国结拜兄弟,被苏联囚禁7年
屈武的惊天壮举,得到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欣赏,得知他被北洋政府通缉,于是把他留了下来,在府中避难。
在此期间,屈武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与于右任的长女于芝秀结为夫妻;第二件事是与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结拜为兄弟。
当时,蒋介石为了拉拢于右任,特意把蒋经国送到府中学习拜访。于右任觉得屈武和蒋经国投缘,于是说道:“你们俩都是属狗的(屈武年长12岁),都这么年轻,不如结拜为兄弟,日后也能互相提携。”于是,屈武和蒋经国结拜为兄弟。
1922年,屈武考入北大文科预科,并在李大钊的推荐下,于1925年入党。期间,蒋经国也去北京学习,没少接受义兄屈武的帮助,两人一起读书划船,度过了一段惬意的时光。
屈武与于芝秀
1926年,屈武在李大钊的安排下远赴苏联求学,在那里又碰上了蒋经国。两人异国重逢,倍感亲切。分别时,屈武把自己唯一的一条厚毛毯作为礼物送给了蒋经国,这才让蒋经国撑过了西伯利亚的严寒。然而,没有了毛毯的屈武却在北冰洋的严寒中度过了难熬的7年。
屈武留苏期间,妻子于芝秀被国民党反动派以“通共”罪名逮捕,勒令她解除和屈武的婚姻关系。于芝秀无奈,只好和屈武离婚,才被释放出狱。
1930年4月,屈武再婚了,对方是一个名叫妮娜的苏联姑娘。然而两人刚新婚一个星期,屈武就接到指示,回国参加革命。坐在回国的列车上,屈武进退两难,在火车启动前,他朝刘伯承喊了一声:“我回去和妮娜道个别。”说完就一跃而下,跳下了火车。
屈武与蒋经国在苏联时期的合影
不过,屈武刚和妮娜见面,就被苏联士兵逮捕了。经过一番审讯后,苏联以“违反军纪”为由,将屈武发配到北冰洋岸边的摩尔曼斯克劳改场,做了7年苦役。
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于右任得知前女婿的遭遇后,才通过向苏联大使交涉,将屈武营救回国。途径香港时,屈武联系到中共驻香港代表廖承志,恳请他审查自己的历史,接纳自己重新入党。但廖承志告诉他:“欢迎你回国抗战,关于恢复党组织关系的问题,日后研究后再做答复。”
于右任
和平解放新疆,贡献巨大
屈武回国后,暂住在前岳父于右任家中。蒋经国听说他回来,第一时间赶来探望,抱着屈武痛哭不止,说道:“大哥,是我对不起你啊,你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1939年,屈武在重庆的周公馆见到了周恩来,在会谈中,屈武提出恢复党籍,为革命出力。周恩来权衡再三,认为让屈武留在国民党更为有利,可以依托于右任的人脉,宣传抗战工作。
不过,屈武并没有得到国民党的重用,1944年,蒋介石把他安排回老家陕西,担任建设厅厅长。屈武并不想离开重庆,只好找到蒋经国从中斡旋。但出于对大哥的安全考虑,蒋经国劝他说:“如今有人举报你勾结共党,你若是再不走,恐怕性命不保啊!”屈武只好赴任。
周恩来
在革命时期,屈武虽身处敌营,却贡献巨大,营救被盛世才关押的131名共产党员和和平解放新疆,是他最浓墨重彩的两笔。
1945年10月,屈武调任迪化市长(今乌鲁木齐),到任后最紧要的一件事就是营救被关押的共产党员。为此,他多次敦促张治中,提醒说:“释放在押的共产党员,不能再拖了,以表示我们成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经张治中许可,屈武在新疆监狱见到了瞿秋白的发妻、女儿,以及毛泽民的妻子等人。他传达过周恩来的指示后,又留下一些钱财,帮助大家改善生活。
蒋介石父子
1946年6月10日,在屈武的不懈努力下,这批共产党员及家属终于被释放,安全抵达延安。就在十多天之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若是再晚几天,恐怕屈武的这次营救行动就失败了。
因此,当1949年,屈武以国民党谈判代表的身份来到北平后,周恩来紧紧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完成了这次重要任务。”
屈武赴京前,曾随张治中来到浙江溪口,听取蒋介石父子对和谈的看法。期间,他多次找拜把子兄弟蒋经国谈话,劝说他顺势而为,促成和谈。可在蒋经国看来,和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两人不欢而散,从此再未见面。
解放军进入新疆
不久后,和谈破裂,屈武重返迪化,力促新疆和平解放。他说服了新疆省主席包尔汉、警备司令陶峙岳等人,终于达成共识,准备发动和平起义。
蒋经国时刻关注着新疆的动静多次派人前来劝阻,但屈武不为所动,他在回电中说: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恕我不能从命!
1949年9月25日,包尔汉、陶峙岳等人通电宣布起义,新疆和平解放。不久后,屈武以“欢迎解放军入新代表团”团长的身份,亲赴酒泉迎接彭德怀率领的第一野战军,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巨大贡献。
屈武
从监狱到国宴,87年代蒋经国祭拜祖坟
新中国成立后,屈武继续担任迪化市长,并于1950年重新入党,终于得偿所愿。此后,他当选民革副主席、主席,1983年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堂堂的副国级干部。
那十年特殊时期,屈武因为“两度入党”,前国名党党员的身份遭到“不公正待遇”,自1968年,被关押在秦城监狱长达6年时间。
不过,周总理没有忘记这位为国家呕心沥血的革命者。1974年国庆前夕,他想起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将屈武列入国宴人员补充名单。毛主席审阅后,简单批复了一个字:可。
就这样,屈武得以从监狱出狱,直赴国宴,恢复了自由。
蒋介石祖坟
尽管不相为谋,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但屈武并没有忘记蒋经国这个结拜兄弟。1987年,退居二线的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浙江溪口,提着花篮祭拜了蒋经国的祖母和母亲,甚至不顾年迈亲自清理蒋氏陵园周围的杂草。
在人民群众眼中,蒋介石一家是中国人民的罪人,不可饶恕。因此当屈武来溪口扫墓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面对质疑,屈武只说了一句:“我兄弟在台湾回不来,我作为大哥,难道不该提弟弟扫墓吗?”
回去之后,屈武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一封长信寄到台湾。已入迟暮之年的蒋经国读完来信后,大为触动,非常感激义兄的善举。
1988年,蒋经国病逝,得知消息后屈武悲恸不已,彻夜难眠。
1992年,屈武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对子女们说道:“海峡两岸人民团圆那时,你们为我斟上一杯茅台酒,让我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祖国统一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