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父亲马鹤凌:至死不忘两岸统一,儿子如今却呼吁应积极备战

在中华长达五千年上下的历史之中,存在着很多闪亮的伟人之醒,这些伟人的生命也许会逝去,但是遗存下来的精神和作风,却能打败岁月蹉跎、斗转星移,影响着每一代炎黄子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马鹤凌的一生,当国家的利益问题摆在眼前,他果断的选择抛弃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保全国家的利益,他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久久不能平静。

乱世之中不忘初心

1920年,湖南省湘潭县马家堰,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这个男婴便是后来的马鹤凌,很多年后,即使他已经身在台湾宝岛,提起自己的家乡湖南湘潭的时候,依然是满眼自豪难以抑制。

湘潭的的确确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在这里走出了不少名人,或多或少的为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湘潭的名人有很多:绘画大师齐白石、彭大将军彭德怀、还有毛主席,都是湘潭人,提起这些名人,马鹤凌很是骄傲。

当然,除了所谓“人杰地灵”的缘故,马鹤凌的性格和自己原生家庭的培养也少不了关系。

马鹤凌的父亲叫做马立安,和当时大多数的普通人不一样,马家并不是传统的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家庭。

马鹤凌的父亲是走南闯北的商人,因着出色的商业才能和头脑,做生意又很是实诚,因此也赚的盆满钵满。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马鹤凌的家庭条件是相当不错的。

马鹤凌自己回忆童年时代——那是过得舒心顺遂的一段时光,鼎盛时期,父亲一个人就有十几间商铺,家中也是良田几百顷,手底下几百号人为他们家工作,也算得上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大户人家。

一般来说,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很少有能够成才的,因着生活条件好,基本都没有吃过什么苦头,一整天也只知道打牌遛鸟,不学无术。

但是马家不一样,父亲虽然有钱阔绰,但是深知赚钱不容易,对马鹤凌要求严格,管束颇多,不允许他无所事事,在马鹤凌很小的时候就送马鹤凌去启蒙识字。

父亲自己也不是那种有钱就胡作非为的人,恰恰相反的是,由于当时局势不稳,父亲还担任着当地团练的职责,必要的时候,会守卫当地的安全,因此在当地名望很高。

马鹤凌便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富足的生活条件不仅仅没有惯坏这个孩子,反而让他明白了肩膀上的责任之重,而如同父亲一般的责任心在后来也成为了他人生性格中最明显的一个组成部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快,还没等到马鹤凌平安的在马家堰长大,战争就爆发了。

战争是相当无情的,在装备精良的队伍面前,马鹤凌父亲操练的队伍根本没有抗衡的力量,出于安全的考虑,马鹤凌的父亲决定举家搬迁到衡县,以躲避纷飞的战火。

马鹤凌的少年时期在衡山脚下度过,15岁这一年,父亲大手一挥,将马鹤凌送入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学校岳云中学

马鹤凌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学习方面,他果真没有对不起父亲寄托在自己身上的众望。

天性聪颖的他,很快便在人才济济的岳云中学杀出一条血路:他的物理和国文尤其优秀,自己又对这两门颇感兴趣,成绩青云直上,是全校翘楚。

此外,马鹤凌的运动天赋也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之中展现出来,他擅长长跑,曾经还带领学校队伍在省级比赛中拔得头筹,不可谓不是风光无限。

他本人也因此在学校中声名大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比起学习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马鹤凌在岳云中学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了当时万千进步新青年中的一个。

在岳云中学,他认识了很多后来影响了他人生的朋友,杨开慧便是其中一个,他们共同谈论局势,抒发理想,而像是杨开慧这样的朋友,还有很多很多。

岳云中学培养了少年时期马鹤凌对于国家的感情,也坚定了他学习政治报国的决心。

1940年,20岁的马鹤凌来到了国民党政治大学,年轻又有才能的青年在哪里都会受到赏识,在学习成绩突出到被看到之后,马鹤凌被选中成为了蒋公的侍卫官。

虽然当时的马鹤凌可以说是已经飞黄腾达,但是他从未忘记过家乡半分,对于自己出生的家乡湘潭,他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

1946年,马鹤凌回家乡探亲,当着全部乡亲的面,不忍心看到乡亲受苦的他痛快的烧掉了乡亲们在自己家里签写的欠条,而所有的账目也被他一把火烧尽,令十里八乡的老乡们都十分感动。

虽然心怀报国之志,但是时局动荡不在人为,1948年,因为一些原因,他跟随国民党军队来到了台湾,和大陆的故事也暂时性的画上了句号。

忠心不渝记挂故土

虽然由于局势变化不停,马鹤凌被迫逃到了台湾,但是故事却没有结束。

原来,当时他离开大陆的时候十分匆忙,母亲还独自一人留在大陆,随着时间过去,母亲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通过来往的信件得知母亲无人照顾,马鹤凌着急不已。

恰逢当时他在台湾官场过得也不如意,事业进入了停滞期,他心一狠,便果断的辞去了在台湾政界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准备去大陆把母亲接来一起生活。

虽然最后经历了千幸万苦,终于将母亲接回了台湾和自己还有妻子一起生活,但是马鹤凌的日子却不算阔绰,甚至有些紧巴巴的。

当时妻子刚刚为自己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马英九。

此时,家庭不仅仅要承担新生儿的各种支出,还要负责赡养已经年迈的母亲,再加上马鹤凌刚刚辞职,可谓是一筹莫展。

最困难的时候,马鹤凌一家不得不住在昏暗无光的暗房,妻子替人洗衣服缝补,贴补家用才能勉强支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开销。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在马鹤凌中年时期才得到了改善,由于出色的个人能力,他被当时的领导者看重,终于搬出了暗房,拥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时间是残酷的,几十年的时光很快就如同白驹过隙一般从指间流逝,儿子马英九也长大成人,成为了政坛的风云人物,但即使马鹤凌已经徐徐老去,心中对于海峡那边的亲朋好友的思念却从未冷却。

他心中第一个牵挂放不下的,便是自己远在大陆的妹妹。

原来,当时局势的紧张让他根本来不及与妹妹好好告别就举家搬来了台湾,而后的几十年,关系晦暗不明,信件也难以到达妹妹的手中,为了给大陆的妹妹寄一封信,他要先讲信件寄到美国的朋友那里,请他代为转寄,才能到达妹妹的手中。

几十年不见,想念之情哪里是一封信就可以言表的呢?

好在1989年,经过几十年的分离,局势缓和下来了之后,他终于拥有了和亲人见面的机会。

当时台湾导演凌峰来到大陆,准备拍摄纪录片,而马鹤凌的侄子刘肇礼作为一名出色的救死扶伤的医生,引起了这位导演的兴趣。

他将刘肇礼作为主人公之一进行了重点拍摄,记录了很多刘肇礼一家的日常生活,其中也包括刘肇礼的母亲,马鹤凌的亲妹妹马云英的日常起居。

当这份充满亲情重量的纪录片磁带辗转几次来到了马鹤凌的手中,他流下了热泪,反复观看纪录片之后,更是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对于家人的想念。

因此,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寻找和家人见面的办法,皇天不负有心人,1991年,他终于邀请妹妹来到了台湾,当他握住这双阔别几十年的手,看到妹妹老去的样子,再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流下了眼泪。

妹妹的到来,不仅仅治愈了马鹤凌对于亲人的想念,也带来的故乡的消息。

从妹妹的口中,马鹤凌得知,从前养育自己的家乡,如今已经发展的焕然一新,那方小小的在记忆中存留了多年的土地,此刻就像是慢慢被渲染上颜色了一般,在他脑海中变得生动起来。

老一辈讲究落叶归根,马鹤凌也不例外,对于家乡的故土,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半分,只是重新踏上家乡故土也许还要经过更加艰难的努力。

但是因为对于家乡实在是太过想念,因此马鹤凌此后的几年一直在致力于缓和台海关系,在他的心中,对于祖国有着很强大的归属感。

他一直觉得,自己和许多来到台湾的人一样,是祖国的游子,心中对于大陆十分牵挂。

1995年,在马鹤凌和很多牵挂祖国的人的努力下,他终于得到了去祖国探望的机会。

此时,马鹤凌已经离开大陆四十年有余,当他的双脚再次踏上那块熟悉的土地,他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小山村,如今已经成为了井然有序的城市,人们的生活十分富足,就像自己这么多年来期盼的一样。

在重新踏上了故土之后,马鹤凌深感故土难离,因此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促进两岸统一。

回到台湾之后,马鹤凌经常宣传两岸统一的思想,还参加 世界华人和平建设会,当选了会长。

他始终以身作则,坚持着“一个中国”的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在台湾民众和百姓的面前,他作为公众人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98年,马鹤凌的家乡湖南省爆发了特大洪水,天灾牵动着每一个湖南人的心,也牵动着远在台湾省的马鹤凌的心,他对家乡的情感在此时蓬勃而出,带头捐献了整整一百万台币,用于湖南省的灾后重建工作。

此时的马鹤凌已经整整78岁,但是对于家乡的灾情,他比任何人都要关注,经常不眠不休守在电视机前面,关注来自家乡的播报。

2004年,陈水扁发表了令人愤怒的居心叵测的分裂言论,马鹤凌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大声斥责异类的言论,带头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令人泪目。

2005年,马鹤凌先生与世长辞,他盼望有人能够接替自己完成宣扬统一的重任,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事业会后继无人。

游子梦碎

2013年,马鹤凌的儿子马英九当选了台湾省长,所有人都认为虎父无犬子,马英九一定会继承父亲的衣钵。

一开始,马英九的确和父亲一样,为了海峡两岸的建设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努力,他开通了两岸的航班,开放了旅游观光的项目,似乎一切都在好起来。

但很快,质疑声也鼎沸起来,对于马英九政府的声讨越来越多,马英九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2008年,马英九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提出了三不原则,一下让父亲这么多年的努力几乎白费,台海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仅仅三年后,马英九甚至开始宣称台湾是独立国家的不实言论,至此,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初心,将父亲的叮嘱抛之脑后。

2022年,马英九又公开声明积极备战,这无疑对本来就有些紧张的台海形势火上浇油,令人愤怒质疑其居心何在,但是马英九却不为所动,似乎父亲的遗愿已经成了耳边风。

如今马鹤凌先生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为了台海关系做出了努力与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对于马英九这样违背良心的决定,想必马鹤凌先生如果在世,也会彻底寒心吧,只不过斯人已去,剩下的发展和决定,只能任由后人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