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祸水——西周真是亡于“烽火戏诸侯”的吗?

据《史记》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但褒姒不爱笑,终日闷闷不乐,为了博得红颜一笑,周幽王想尽各种办法。在周幽王居住的王城里设置有烽火台和大鼓,一旦有敌情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援兵赶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取乐于褒姒。如此反复多次燃烟谎报军情,诸侯们再也不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最终周幽王被杀,褒姒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


这典故就是广为流传的“烽火戏诸侯”。乍一看这个因为取悦红颜而导致西周灭亡的故事似乎很合理,但西周真是亡于“红颜祸水”吗?


这其中最为人质疑的正是烽火,将烽火应用于传递军情的方式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考证最早出现于汉朝


在封建王朝的时代,每个朝代的没落总会出现那些祸国殃民,魅惑君主的绝世美女,往往会充斥着红颜有罪论。比如夏桀之妺嬉,商纣之妲己等等,在当时以男尊女卑的主流意识形态下,让女人来背亡国的黑锅再合适不过了。


褒姒

随着这些年我国学者对历史的研究日益加深,从战国的竹简上发现了一些端倪,西周的灭亡根本原因不是“烽火戏诸侯”,而是王权的继承与周幽王本身的昏庸所导致。

周幽王本身昏庸无道,沉迷酒色,不问政事,甚至任用佞臣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虢石父也不是什么好鸟,为人奸佞乖巧,贪婪成性,善于阿谀奉承,《史记》里说他就是进献“烽火戏诸侯”那个馊主意的佞臣。周幽王刚继位不久,国内相继发生多起大型自然灾害,周幽王不知与民休息,甚至任用奸佞处理政事,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进一步加剧了政局的动荡。


自商末期开始,便确定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主要以父死子继,若国君无后,则兄终弟及,如无意外王位的继承人都是嫡长子。


因为宠爱褒姒,周幽王丧心病狂的把原已立为王后的申后废掉,连同申后所生的嫡长子太子宜臼也一并废除,并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太子宜臼求助于申国,这废长立幼的举动触怒了申后的外家申国。于是申国联合缯国、犬戎一同出兵西周,周幽王兵败身死,伯服也被杀,褒姒则不知下落。

迁都洛邑

而后申国连同诸侯一起推举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西周的灭亡到东周正式建立,期间因为王权的继承又动荡了二十来年,从名义上来说,宜臼的王位属于弑父杀弟夺来的,但宜臼也是因为周幽王倒行逆施被废,继承王位也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据《左传》记载,在周幽王被杀后,有部分诸侯意欲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以虢公翰为首的诸侯拥立幽王弟弟余臣为周天子,史称周携惠王。开启了长达二十来年双王并立的局面,最终由晋文侯率军攻入携邑,以杀死携惠王告终。

周携惠王王城

西周推行的以周天子为共主的分封制,在东周建立后,渐渐地失去了共主的地位,催生了一个新的时代——春秋争霸。